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66

第66章 唆都

攻占泉州的第三天,唆都才气喘吁吁地来了。

唆都也是元军中的一员猛将,他本是任忽必烈宿卫。后因自己的智勇,屡立战功,步步高升。后跟随塔出转战江南,攻城掠地,曾打败过文天祥。最后进参知政事,行省福州。

福州本由王积翁驻守,他北仕蒙元后,更是升官发财,驻守福州。而唆都行省福州后,本来是后来驻守泉州的。但赵昺的原因,他现在还在福州待着。

本来蒲寿庚几次向他反应大宋有可能进攻泉州,他都没有去。不是他不想去,而是海南岛的动静很大,做为驻守一方的大员,不可能听不到一点动静。他也怕宋军攻打福州,到底福州才是行省驻地,打下福州,其政治意义更大。

这次终于明明白白地听到了宋军攻打泉州,并且很快就攻占了这个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赵昺真正的战略目的。但泉州已被宋军拿下,不是如从前陈吊眼和张世杰围攻泉州时的形势了,他就是现在去了,也只能是攻打泉州,重新拿下泉州,而宋军却是以逸待劳,与己无利。所以,他反而不急着进军,而是派人先通知江西的塔出,然后准备好了一切战略物资,才急匆匆地赶来。按他的想法,宋军虽偷袭泉州得手,但其在大陆上几乎没有根底,势不可久守泉州,而且宋军远来作战,必轻装简行,粮草必不充足。即使拿下泉州,就地补充,而且因初战胜利,士气正旺,但也是远征劳师,弹药耗尽。况且按以往的经验,宋军攻打新附军取胜的可能性大,如遇蒙古军,则虽众亦败。

这也说明的唆都的情报非常糟糕,并不了解现在赵昺的军力。而且,福建多山,也不利于蒙古铁骑。他能三天后从福州赶到泉州,已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唆都的出战,早被监视福建的侦察兵获悉,飞马回报。

赵昺在攻打泉州时,就已做了两手准备,所以,让刘师勇的东海舰队北上监视福州之敌。如敌从海上来,则海上截断,如从陆上来,则从陆上阻击,并同时派出东海舰队和方兴日与左大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旅,趁机从海上北进福州,能拿下福州最好,拿不下也能引诱唆都回守福州。这样,就能给赵昺留下大量的时间清理泉州的事。

但是,不想泉州如此不堪一击,一天就占领了。现在的作战计划也得马上改变,但阻击唆都,袭击福州,这两个目的仍然不改。

拿下泉州的当地晚上,赵昺召开军事会议,对攻战泉州进行战后总结。这是他培养新军将领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家在会议上积极发言,对整个战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与分析,也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方案,以免在今后的战斗中避免同类不足的发生和发生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

最后,赵昺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总结了本次战斗取胜的原因,结束时,赵昺语重心长地说:“之所以我们能这么快就结束战斗,除了本次战斗的突然性和组织计划得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敌人不熟悉我们的打法,也不熟悉如何应对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术。所以,敌人在猛烈的炮火下必然惊慌失措,狼狈溃败。但这样的战法可一不可二,可二不可三。随着敌人逐渐熟悉了我们的战术战法,了解了我们炮火的不足之处,甚至也仿制成了同样的武器装备,我们就不会再有优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每一次的战斗,要善于研究新的战术战法,要善于创造更先进的战术战法,充分掌握新式武器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新式武器的最大功效。这样,我们才能永远走在敌人的前面,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会议结束时,赵昺亲自布置了以后的战斗任务,命令陈吊眼福建独立旅一部,马上进入预设阵地,做好阻击唆都部。琼崖山地旅一旅、二旅分两路夹击唆都部,要善于捕捉战机,进行有效袭拢,发挥自己的山地作战的特长,千万不可与敌人进行硬碰硬的对战。而海军陆战做好泉州城的防守准备,也要寻找战机,对唆都部发动至命一击。同时,方兴日与左大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旅,仍跟随东海舰队,做好袭击福州的战斗准备。

方兴日和左大本来对没让自己的旅参战,就有点不满意,现在一听自己的任务,知道有好戏了。他们清楚,福州的援军必定要从陆上过来。福州的元军水师力量弱小,不可能会从海上增援,蒙古铁骑也只有在陆上才能最大的发挥其特长。所以,百分之八九十,他们有仗可打。

唆都能从一员小兵爬到现在的高位,可见其也并不只是凭着勇猛能走到现在这一步的。唆都也分析了自己和对方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他一路狂奔,到了泉州附近时,才开始放慢速度,大量派出哨探,侦察泉州的布防情报。但是,这些个哨探放出来的多,收回去的少。因为沿途总是莫名其妙地就遭了毒手。这都归功于琼崖山地旅的特攻队。

特攻队大部分成员是优秀的猎手,赵昺还不满足,又把他们训练成这个世上最高明的猎手。这些个猎手最擅长的就是在山林间捕捉自己的猎物。可想而知,那些个蒙古骑手布阵冲锋还可以,但一旦放单或几人一组深入到山林间,那就只是这些“猎手”的盘中菜。这帮子特攻队战士,放开了胆子,把赵昺教给自己的丛林战的基本战术,都用在了这些蒙古兵的身上,似乎只是一次演习,就当成一般的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手艺,杀得那些个蒙古骑手,再也不敢脱离大部队过远进行侦察。那传回去报告给唆都的有用情报,还不少得可怜?而且也不够准确。

唆都还没有赶到泉州时,刘师勇已经起锚向北进军了,只不过是悄悄地进军。

唆都到了离泉州城二十里的地方,再也不往前走一步。这次,他大量的派出哨探,吸取前几次的教训,每次派出的哨探都是以一个小队的形式外出。这一下给特攻队带来伏击敌人的困难,战果稀少,有几次,几个特攻队还差点栽在蒙古军哨探的手中。

特攻队本就不擅长排兵布阵作战,大规模的正面作战。单兵作战是他们的长项,或小组特攻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可是,敌人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就难以啃动了。就是十几个蒙军的探子过来,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袭击,反而几次贪功时,伤了几个弟兄。

唆都的这一手,果然打探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紧接着,唆都的恶梦也开始了。

唆都的儿子叫百家奴,是个比唆都还要勇猛的人,只是这孩子没有继承下父亲的聪明才智。不过,百家奴的勇敢是众人皆夸的。他身经百战,攻打城池时,他经常身先士卒,奋勇登上城头,常常身负箭伤也不去理会。现在身上还有伤口没有完全治好。所以,忽必烈曾夸将过他:“此人之名,朕心不忘,兵还时大用之,朕不食言也。今且以良家女及银碗一赐之,以为左验。”

但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凶残暴虐,对于反抗蒙军而拒不投降的城市,往往打下来就要屠城,顿者就杀几万人。但百家奴对于父亲现在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按他的说法,现在正是一鼓为气拿下泉州才对,现在如这种蜗牛一般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向泉州进攻,这才是他最为窝心的事。

现在,摆在唆都面的是五千人的畬、汉义军。陈吊眼在这里也耍了个心眼,如果只把自己的独立旅主力摆在路中,一定会把唆都吓回去的。所以,他挑了五千老弱病残放在这里。

唆都对这五千人研究了很久。前面这支队伍,从表面上看,军容整洁,阵列严整,一看就是出于名家之手。他很小心翼翼地摆好自己的阵形,想在这较为宽广的一处谷地与这五千人对阵,就是想试探一下对方的实力。

唆都严格按照排兵布阵的要求去做,中间兵军为主力,两侧派骑兵做掩护。百家奴看到父亲这样的慬慎,早就不耐烦了,上前要求出阵。

唆都一看这要对恃着也不是回事,现在又被百家奴絮叨个不停,就下令他率领二千人的队伍,出阵试探一下。

百家奴得了命令,却决然不听父亲的命令,带了人,一个猛冲,就把这五千人冲乱了。陈吊眼可没有骑兵,只能用步队结成一个大阵,死死堵住蒙古骑兵的冲击。但百家奴的勇猛不是吹的,他奋力冲杀,左砍右刺,身后的蒙古骑兵也在他的鼓舞上,以一抵十。独立旅这五千人终于坚持不住,轰然崩溃,大步向后撤去。

唆都初时还担心百家奴难以啃下这块骨头,不想,经过力拚,终于突破敌阵,顿时放下心来。原来敌军战意不浓,虽训练成形,也只不过还是花架子。

百家奴杀得性起,拍马追去,可惜越往前走,山势越险,山谷也变得狭窄,骑兵一则马跑不快,二则路窄,展不开兵力,收获并不大。

后面的唆都驱使大部队紧随其后,眼看着前面道路变窄,怕百家奴中了埋伏,有所闪失,急忙鸣金收兵。

百家奴杀得正高兴,听到鸣金,也不敢违了军令,只好领着人撤了回去。

唆都再派人打探,果然前面有埋伏,大约五千人马埋伏在前面的山谷中。只不过,山谷两边,山陡又无密林,不适合藏兵,反而没有埋伏。唆都放了心,继续驱赶着人马前行。

那五千人分明是得知了前面阻击的兵马战败了,看到唆都又追了上来,阵式略有松动。唆都这样的百战将军,能猜不到是怎么回事?马上再派百家奴试探一下。百家奴又领着那两千人又是一个冲刺。这次的冲击更顺利,不到一刻钟,那阵形就被冲乱了。这五千人哄然后退,顺着山沟猛跑。

百家奴也不怕前面还有埋伏,直接跟在后面追击,只是无法展开兵力,不能排成距阵冲杀,也只能砍倒落后的几个士兵。

等追了几里,对面发声喊,又是一路伏兵从山两侧出来。他们放过阵前的溃兵,赶紧结阵。但阵还没有完成排好,百家奴已冲到了跟前,纵马插入阵中,后面跟随的人也紧跟着插入阵中,一时混战不停。独立旅还没有安全整好阵形,被百家奴冲到跟前,一会儿的功夫,宋军就抵挡不住了,纷纷后撤。不过,这次后撤,明显不再是逃窜。看得唆都惊奇不已,再说,这追了这么长的距离,人马都困了,只好下令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