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75

第75章 经营台湾(二)

第二天的朝会上,赵昺又坐回了他那熟悉的大靠背椅子。

不过,今天的朝会,赵昺一改过去的半梦半醒,非常的专注。一则这来来回回二十多天,他要聆听大臣们有关海南岛最近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必须由他来拿主意决断,二则他的一系列新政策得交由这些个大臣们讨论并实施。所以,他不得不专心一些。

对于这二十来天发生的事,几乎没有什么能打动赵昺的心。海南岛已走上正轨,只要大臣们按照赵昺制定的政策,认认真真地干下去就行了。所以,赵昺没有过多的说话,只是听到紧要点的地方,很认可的点点头。这让陈宜中看得很惊奇,不想这个小孩子,刚刚才九岁,就让这些个大臣们很听话地按他说的去做事。这可不象他心目中的那个小孩子,看到敌人追杀过来,就要大声地哭泣,听说有战事,就会躲在一个地方,把自己关进黑屋子,偷偷地抹眼泪。

等一切重要的事都汇报完了后,赵昺已感到自己坐在这把椅子上的时间有点长,屁股都有点疼。

而就在大家都无话可说转入沉默时,突然大臣中响起了一个声音:“启禀陛下,现我大宋兵精粮足,又取得近日泉州和福州大捷,士气如虹,正是反攻两州,踏平闽浙,一举光复临安,北驱蒙元之时。陛下,臣以为,我朝应趁胜北伐,行中兴之大业。”

赵昺好奇地盯着这个提议的小文官好一会儿,才笑了一下说道:“朕说过,文武分家,武将只管军事,文臣只管治理。这军事的策化你就不用管了。当然了,你可以从国家治理的整体战略上提出方案。现在,你这算是方案吗?”

那个小文官吃了一惊,可还是想了一下,朗声说道:“启禀陛下,太祖建国之时,就提倡‘与士太夫共治天下’,微臣认为,这算是个方案吧,也算是共治天下的想法。”

下面的大臣一听,顿时议论纷纷,台下一片嘈杂声响起。

赵昺也知道,这段时间来,自己虽和大臣们斗智斗勇地推行自己的政策,但有些事上,确实是自己有点朝纲独断了。下面的大臣们早已有意见,但赵昺借着杨太后的名义,常常是强力推行。不过,自己最近从军事、民生和经济方面,尤其在科技、文化方面,下大力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些先期政策,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强推下去的。既然已有成效,赵昺是断不会在这些方面再去返回到过去的套路上。而且大家对赵昺如此行事而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再有人不长眼来指责或改变现行政策,就是文臣们支持,百姓和军队也不会同意的。

所以,赵昺决定在今后的大方针政策上,要适当地放手,否则,真会累死自己的。但总的方针和原则必须要自己把握好,只有圈好了框架,就可以让他们尽情发挥了,反正这些个人,在治理国家方面,都比自己有经验。

但现在军事方面的长远规化,赵昺也应该给大臣们一个必要的解释,否则,这帮子写诗诵词还可以的大臣们,一旦再参与到军事管理上来,赵昺的前期工作就白做了。

赵昺叹口气:“你以为朕不想中兴大宋,恢复大宋国威吗?”赵昺看看下面,接着说道,“现在,朕给你们解释一下,让你们有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下面的群臣本想说些什么,一听赵昺要解释,马上安静下来,都想听听这个小皇帝有何说法。

“先说海南岛,论人口,到今天为止,只有四十万有余。蒙元灭金时,杀了八成多的人,但也余下百万户人家。虽说北方人口下降过多,但我朝位居长江以南,人口损失即便过半,也有五千万有余。再说军队,蒙元正规精军二十万,再加上探马赤军和新附军,百万大军不是说说而已。我几万人去攻打一国之兵,此非梦游,似不可成。再说财政,我朝再偏居一隅,国小钱少。本次泉州战役,花费就达六百万两银子。虽说朕带回近亿贯,但这钱也不能全用来打仗吧?老百姓还要吃饭,还要发展,还要建军,这些都需要钱呀。”

看着下面的人听着这些数字不说话了,赵昺接着说:“就说本次战役,也是我军用先进的武器,打得对方措手不及。如果对方在将来的战争中,学会了如何防范我方的先进武器,或蒙元也有了先进武器,试想一下,这几万人的军队如何抵挡蒙元?”

大家听了赵昺的话都在沉思。

“所以,要想完全打败蒙元,我大宋现在只能韬光养晦,一心发展,积蓄力量。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科技超前于世界,我们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经济实力更加雄厚,那时,即便是我们人口少,军队小,也可以用最先进的武器,去消灭敌人,雄起于世界。”

赵昺喝口茶,然后站起身子来:“小杜子,向各位臣工展示地图!”

小杜子一听,马上向后一挥手,立马有几个健壮的内侍抬着两块大大的屏风走到赵昺的背后,只是那屏风被黄绫绸苫着,不知里面是什么内容。同时,又有四个健壮的内侍抬着一个大大的圆球走了出来,放在了大堂的中间,上面也苫着黄绸布。

赵昺随手拉下身边的第一块大屏风上的黄绸布,露出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是的,是中国地图,只不过,这中国地图的北南空间很大,而且没有了后世边境线,但地图上的许多地名却是一些各大臣们从没有听说过的地名,这些地名当然是后世的重要城市了。

这正是赵昺凭记忆绘出的地图,然后让宫中的画师按比例画在这大大的屏风上。只不过许多南宋、蒙元的地名他可不知道,只能找枢密院,现在叫参谋总部的参谋按现在实有的地名标注出来,下面再贴一些小标签,标注上赵昺熟知的后世地名。这样,他才能有所对比参考,也才更有针对性的部署大的战略方针。

对于一个海军陆战队中身具特殊使命的特种兵,识别、绘制地图,那是基本功,别说是中国地图,就是世界地图,那也是必须要蒙着眼睛能画出来才算合格,而且世界上各国的首都及重要城市和战略位置也要倒背如流,有些更要知道其经纬度和周边资源分布情况。现在,他可以把这些技能都拿过来,为自己的宏图大业服务。

大臣们从没有见过这么详细的地图,一时惊得目瞪口呆,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一时都围过来看着地图,议论纷纷。

赵昺拿着一根小木棍指点着地图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说道:“这个,就是现在蒙元占领的地片。”然后再把小木棍向下一移,“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海南岛。”

大家都顺着他的指点,把眼光挪向下面。

“我们用如此小的一块地方,去抗拒如此大的一片土地,大家可想而知,这样的势力对比下,我们凭现在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去攻打蒙元,如以卵碰石。”

看着大家脸色变得灰暗,赵昺又把小木棍向东北方向一滑:“所以,要想能抗击蒙元,最终打败蒙元,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踏足大陆,而是在我们的能力之内,占领更多的土地,积累更多的人口,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有能力与蒙元决战。所以,朕决定,下一个任务,我大宋先要占领台湾及澎湖列岛。但现在是,蒙元于去年就已在澎湖列岛上设置了澎湖巡检司。所以,这地方要先让东海舰队去占领,然后才能进一步占领台湾全岛。”

下面的大臣们一点动静也没有,都静静地听着赵昺满嘴的唾沬星子乱飞。突然一个大臣低低问了一句:“这台湾到底是哪里?”

赵昺这才想起,这里许多人还不知道台湾是什么东西呢,他赶紧停下来刚才的话题,补充道:“台湾,就是大家知道的琉求岛。呵呵,朕忘了告诉各位。朕已经把此地更名为台湾。一则区别于琉球王国,二则,出于保密原因,让蒙元不知何谓台湾,短时不知我大宋发展的方向,争取我大宋经营台湾的时间。”

文天祥终于发话了:“陛下,琉求岛,哦,那个台湾岛,臣听说过。只不过那岛上几无汉人,听说只有蛮夷之人,茹毛饮血,如此荒蛮之地,占之何用?”

陆秀夫现在对自己的这个学生,除了四书五经可以教他之外,别的什么事也不敢多言,刚才本来就想说说,不想,让文天祥说出了他心中的话,赶紧支起耳朵注意听赵昺如何解释。

赵昺知道文天祥的疑问,也是在座所有人的疑问。他不急不忙,又喝一口茶,接着说道:“各位臣工,当初朕带领大家初来海南岛时,大家都认为此处为蛮荒之地,是我大宋流放罪臣的地方,可是,现在经过一年,哪位还会认为海南岛是蛮荒之地呢?台湾也如此,那可是个宝地呀。”

赵昺用小木棍在台湾周围画了一圈,然后说道:“台湾是我大宋现今第一大岛。南北近乎八百里,东西最宽处也差不多有三百里,加上周边岛屿,接近三点六万平方千米。哦,这个平方千米,大家还不懂。反正比海南岛大。虽说此岛如海南岛一般多山地,但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一年可熟三季水稻,还可大量种植甘蔗,樟脑产量更是世界第一呀。除此之外,周边海产品丰富,岛上森林茂密,还有煤矿和铁矿,对了,还有金、银、铜矿,硫磺产量也不少呀。所以,只要我们开发好了,就可以利用台湾岛上的天然良港,直接发展海军力量,也可积蓄粮食。对了,台湾距福建最近二百六十里远,台湾海峡风大浪急。蒙元水师没有能力过去,但我海军却可以随时威胁到蒙元。而且北上琉球王国和日本,南下南海诸国,控制蒙元航运,把控对外贸易,是个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呀。所以,台湾,朕决心占领并发展之。”

反正经过一系列的争争吵吵,赵昺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然后,赵昺又拉开另一块屏风上的黄绸布,展现在大家眼前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各位臣工,这是现今世界布局。大家请看,我大宋故土,即便是太祖之时,也只不过占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小小的一部分。世界之大,不是你我能想象到的。现在,我们偏居一隅之海南,在整个世界上,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呀。难道大家只甘心居于如此弹丸之地而不思进取之心吗?”

然后他小木棍一划拉:“可是,大家再看蒙元现今所占之地。当年铁木真一统蒙古后,派军西征,打到了多瑙河河边。现如今虽说蒙元独占我中原之地,其它几汗各占一地,但蒙元的实力强大,看其占的地片,大家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