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85

第85章 桥头堡

杜浒没有想到,出使日本的事情这么容易就办成了。佐渡岛只以每年五百量银子的象征性租金,租借给大宋,租期九十九年,岛上原有的十几户人家开始做迁移的准备,一旦大宋海军来到,就完成交接。而杜浒马上派人先回到琉球去报信,打发人乘坐飞剪快船,速速把信送到海南岛去,让朝廷早些制定政策。

杜浒虽说主要任务完成,可还有许多两国结盟的条约还需慢慢商议签订。杜浒按着赵昺提出的求同存异之法,先解决双方共同能接受的条例,解决一条,签署一条,有争议的先搁置一边,等条件成熟了再共同商定。抱着这种先易后难的做法,杜浒和幕府逐条签约,一时成为当世最零碎的一次条约签订现象。所以,每当天皇收到一条或两条定好的条约,就得用印一次。一时,京都和镰仓九百九驿道上,时时快马飞驰,惊得路两旁的行人急着往一边躲避,大家知道,又是大宋和日本又新签了一条结盟条约。

这样,谈谈签签,商商议议,争争论论,不知不觉一个月又过去了,杜浒还是不能动身回国。好在杜浒本来对自己的工作已经熟悉和习惯了,找个空子就要做一些自己的老本行。

自从上次见识过倭刀以后,杜浒就留意上这个东西。赵挺礼也很卖力,联系了部分宋商进行采购,甚至雇佣了一些日本工匠打制。但杜浒总觉得这样有点慢,而且,赵挺礼还转手又挣一部分钱,这样,实在是满足不了大量订购的需求。

好在赵挺之联系的那几个日本商人,有事没事总爱往杜浒这里跑,打探有没有什么发财的路子。杜浒干脆就委托他们大量雇佣日本匠人,明目张胆打制起倭刀来。只是日本是个少铁的国家,这样以来,已经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连北条时宗都暗示了一两次。

杜浒干脆在条约里加了一条:委托代办加工倭刀。

现在台湾的铁矿开采已走上正规,而练钢技术更是不在话下。这样,杜浒经过和北条时宗的协商后,两国决定合作生产倭刀。由宋朝出钱、出铁,由日方出技术和人工,生产出来的倭刀七成归宋朝所有,三成归日方所有。这样,既解决了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又满足了倭刀对大宋的出口需要。这大约是世界上第一个类似于合资的项目吧。

当然了,杜浒对倭刀的打制技术还是很感兴趣,况且这种合资大宋明显有点吃亏。他又通过日商联系了几家会打制倭刀的工匠,许以重利,准备偷偷迁移到台湾去。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这几家工匠连同家属一块失踪了,他们踏上来往于台湾和日本的飞剪船上,悄悄偷渡到了台湾岛。从此,台湾的军工业多了一门产业,倭刀打制。但赵昺更喜欢的是后世的骑兵刀,于是,亲自绘图,让台湾军工企业修改刀形,批量制造,为以后的骑兵装备提前做准备。

杜浒在日本谈判的过程中,还促成了日本对大宋的琉璜和硝石的出口贸易,这大约也是赵昺没有想到的事情,一时,赵昺对自己能慧眼识英才都暗自佩服起自己来。

忽必烈那边组织人手开始在江淮一带首先废宋钱发行宝钞,想着进一步把这一项政策普及到江南,从而限制粮食向海南岛的走私活动。同时,福建行省官衙移驻泉州后,开始恢复泉州经济。

果然是国大财广,虽说元朝处处缺钱,可瘦死的骆驼总是比马大。以大国之力扶持一地,泉州很快又变得繁华如初了。

对于泉州的贸易活动,赵昺下令决不干涉。一则,这地方早晚要收回来,到时,赵昺可不想从头建设,直接接手是最省事的。二则,泉州是外商最愿意也是最熟悉的一个开放港口,赵昺可不想在外商面前坏了自己的名声。以后他还要指望国际贸易呢,再说,从泉州走私到海南岛的粮食也是个大数目,当然,里面也夹杂着偷渡到海南岛的各种人才。

但赵昺也不会让蒙元就这么平安无事的重新把福建打造成个坚实的堡垒,他还得有事没事给忽必烈上点眼药水。

于是,八月时,一道圣旨送到漳州,陈吊眼集合起福建独立师,三旅留守璋州,一旅、二旅分别由陈吊眼和许夫人两人带领,分两路向北、向西渗透,攻打城镇,发动对蒙元不满的百姓,开辟根据地。一时,福建境内烽火再起,四处硝烟。

唆都新败,又有失子之痛,正好赶回大都述职,不可能再返回福建带兵。忽必烈直接下令鄂勒哲图升镇国上将军、任职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率兵五千往讨,临行时还调拨一批翎根甲赏赐于他,耳提面命:“贼苟就擒,听汝施行。”

这时,福建一个叫黄华的人,也聚集了三万人在建宁搔扰不停,并自号“头陀军”。

鄂勒哲图凑近领兵前往镇圧,他大张旗鼓,兵临前线,企图一举破了黄华。

历史上,黄华军看到鄂勒哲图军声大震,早就惊恐不安,主动向鄂勒哲图递送金银投降。现在,陈吊眼虽在福建势力大增,但没有及时联系上黄华,黄华还是走了老路。

《元史》记载:“鄂勒哲图许以为副元帅,凡征蛮之事一以问之,且虑其奸诈莫测,因大猎以耀武。适有一雕翔空,鄂勒哲图仰射之,应弦而落,遂大猎,所获山积,华大悦服,鄂勒哲图乃闻于朝,请与之俱讨贼,朝廷从之,授华征蛮副元帅,与鄂勒哲图同署。”黄华于是成为鄂勒哲图的先锋,引导着元军连破了陈吊眼五个营寨。

但今陈吊眼非彼陈吊眼。要想会,跟着师傅睡。那陈格是个好学之人,整日跟着赵昺,把个游击战、持久战背个滚瓜烂熟,又现抄现卖给陈吊眼。再加上陈吊眼的部队也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的精兵,武器装备更是元军无法比拟的。就这五千人,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陈吊眼和陈格一商量,决定先用理论指导一下实践,故意示敌以弱,采用十六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把个鄂勤哲图搞得疲惫不堪,全军跟着陈吊眼在山里转了不知多少圈,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眼看着就要坚持不下去了。然而陈吊眼一点同情心也没有,现在已是诱敌深入了,再来个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

某一天的黄昏临近时,在一个不大的山谷中伏兵尽出,一下就把黄华的先锋给击溃了。一时杀声动天,追在敌军的屁股后面猛砍。那黄华三万人本就是乌合之众,怎经得起正归军的撕杀?三万人成鸟散状,被陈吊眼捕虏了一万多人。

陈吊眼严格按陈格的要求去做,学着赵昺释放俘虏,每人发点元朝中统宝钞,趁夜色全部放得一个也不留,让他们各自逃命去了。

等鄂勒哲图率领后续人马赶来时,只剩下遍地的尸体和满山遍野的散兵,连个福建独立师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陈格知道赵昺最近想成立一支骑兵,所以,看中了这五千元军中蒙古人的战马。现在黄华的军队已经被打残了,那五千人就得想法搞定,找机会把战马夺过来。

福建多山,不利骑兵作战。所以,鄂勒哲图的骑兵部队虽运动速度快,但总是铺不开阵型,人数少了,就被陈吊眼分而歼击,人数多了,大部队展不开,也形成不了战力。有时骑马在山坡丛林里,并不见得比人快多少,常常钻进树林,马队就分散的七零八落。独立师里都是从小长在深山密林里的人,这一进山林,就如回到家一样的自在,丢开个空子,就消灭几个落单的骑兵,等骑兵追出了密林,总会发现少了那么几个人马。

这样,福建独立师采用麻雀战法,拖了半个月,鄂勒哲图人毛都没有见着几根,反而被陈吊眼集少成多的灭掉了小一千人马。

等这个时候,鄂勒哲图醒悟的就有点晚了,他已是孤军深入,粮草不及,一心想找福建独立师决战。

陈吊眼也看出敌人势弱,决定寻机一举打掉这股敌人。他和陈格、许夫人商量后,觉得还是利用敌人急于求战的心理,决定先预设阵地,诱敌深入,一鼓全歼来犯之敌。

几人选定了在九龙江上游罗溪一带设伏,诱敌进入包围圈。为了保险起见,福建独立三旅陈三官派一个半团,由罗半天率领,提前进入伏击圈堵住鄂勒哲图北上的逃路,许夫人二旅负责埋伏一侧和最后堵尾收口,陈吊亲自领一个团诱敌。

果然,鄂勒哲图急于决战,虽小心追击陈吊眼,但被陈吊眼吊起了脾气,乖乖进入伏击图。一时炮声连绵,杀声震天,山谷中顿时血肉纷飞,惨叫连连。眼看着鄂勒哲图全军覆没,不想,那山沟里突然起来一阵大雾,鄂勒哲图趁机领着一小部分人趁乱杀出重围,落荒而逃。

此一战,歼敌三敌,俘八百蒙军,缴获战马一千七百多匹,伤马和死马都被切割了骨肉带走,犒劳全军。

鄂勒哲图领着四百多人冲出包围圈,一路北上,沿途伤员又损失一部分,等回到大都时,只剩下不到三百人。鄂勒哲图也不等忽必烈问罪惩罚,直接在家中自杀而亡。

通过此役,福建独立师算是真正独立了,从此可以单独作战,成为一支强军。

那些战俘和战马,押往璋州,送到南海舰队的运输船上,拉回去向赵昺报功,来换取更多的火炮和手雷。

再说马南宝,自上次阻击史格任务完成后,赵昺觉得马南宝还是有将才的,看着福建独立师也成立起来,干脆广东挺进旅也升级换代算了,反正招兵买马都是他们自己的事,这个不用赵昺替马南宝发愁,这家伙在广东人际关系好得很,名望度也挺高。而赵昺现在有钱了,佛朗机那东西好造,仓库里满满的,送他一些,让他自行扩军,精减点老弱病残,然后再招点精兵,扩充一下,搞个广东挺进师也不错,顺便把陈植也派过去,做个参谋长。陈植训练琼崖山地二旅,经营丰富,也深得赵昺精髓,曾做过提督,在广东一带也有名望,对强化广东挺进师的掌控还是有作用的。

这马南宝人缘就是不错,扩军命令一下,广东的抗元豪杰邓荣、何时和赵若榉兄弟、林桂芳、赵良马、黎德、欧南喜等人,马上率领手下义军,全部投奔过来。上次阻击史格时,这些人也曾配合过马南宝作战,对史格进行外围搔扰,算是有共同的战斗友情,现在更是被赵昺封官授衔,算是正规军了,正式划规在宋陆军的编制里。而他们在上次广东阻击史格的战斗中,也体会到大宋军力的强大和火炮、手雷的威力。看到陈植带来了这许多的厉害家伙,更是乐得满脸只看见牙齿找不着眼。只不过陈植带来赵昺的命令,让马南宝精简人马。但广东一带民风粗犷,习武成风,常常发生两地争夺生存空间的武装械斗,可以说个个都是好汉。如此一来,马南宝精来简去,连那些投奔过来的义军也都裁减不少,最后一统计,还是两万人。

马南宝势力大增,占据了潮州和惠州的交界带,以陆丰为中心,专心开始发展根据地。

如此一来,把赵昺的标准编制搞得似是而非,赵昺只好头疼一番,再给马南宝送去一些中统宝钞,反正这东西多得很,捎带着又给送来一批火炮和手雷。一时,赵昺算是在广东和福建有了两处根据地,可以在将来做为自己反攻大陆的桥头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