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导读】根据抑郁症的病变证机是虚热,治以黄连阿胶汤清热育阴;又因病变证机夹有郁,与四逆散合方;更因心肝阴血不足,故与酸枣仁汤合方治之。
贾某,女,39岁。有10余年抑郁症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烦急躁,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定,苦思冥想,表情沉默,少言寡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略数。辨为虚热夹郁证,治当清热育阴、行气解郁。给予黄连阿胶汤、四逆散与酸枣仁汤合方:黄连12g,黄芩6g,白芍12g,鸡子黄(待药液稍凉时兑入)2枚,阿胶(烊化、冲服)9g,柴胡12g,枳实12g,酸枣仁45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烦急躁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神不定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失眠多梦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心情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心烦急躁、失眠多梦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症明显减轻,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身心状况良好。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烦急躁、健忘辨为虚热内扰,再根据表情沉默辨为气郁,因苦思冥想、少言寡语辨为心神郁滞,以此辨为虚热夹郁证。方以黄连阿胶汤清心除烦、补血育阴;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酸枣仁汤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黄芪建中汤合方黄芪建中汤由“桂枝去皮、三两(9g),炙甘草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胶饴一升(70mL),黄芪一两半(4.5g)”所组成,是温阳益气补血的基础代表方,可治疗一切气血虚寒证且以气虚为主者,治病用方应重视黄芪与芍药之间的用量比例关系。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所引起的以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导读】根据胃下垂的病变证机是气虚,治以黄芪建中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脾胃积热,故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治之,达到既清热又益气,并能兼防寒药伤气。
单某,女,23岁。4年前发现胃下垂,经X线检查,胃下垂7cm,服用中西药,症状表现虽有改善,但经X线复查,胃下垂没有达到明显改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脘腹坠胀,食后沉闷,嗳气,气短乏力,身体困重,口苦口臭,脘腹灼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虚弱。辨为气虚积热证,治当补中益气、清泻积热。给予黄芪建中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桂枝9g,炙甘草6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15g,姜半夏12g,黄芩9g,红参9g,干姜9g,黄连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胃脘坠胀好转,饮食较前增加,以前方6剂。三诊:脘腹灼热,口苦口臭除,以前方6剂。四诊:精神转佳,苔黄腻消,诸症悉除。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复经X线检查,胃下垂3cm。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脘腹坠胀、食后沉闷辨为气虚下陷,再根据口苦口臭、脘腹灼热辨为积热,因身体困重、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气虚积热证。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中气、升举阳气;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所组成,是益气补血、调和营卫的重要基础方,可治疗一切营卫气血虚痹证,治病用方应重视黄芪、芍药与桂枝、生姜之间用量比例关系。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孕育妇女。
【导读】根据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变证机是肺气虚弱,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益肺气;又因病变证机有水气,故与五苓散、真武汤合方治之。
杨某,男,38岁。3年前因呼吸困难,晕厥而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在某市级医院住院40余日,病情好转,可出院后病症反复发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呼吸困难,气喘,手足不温,下肢水肿,胸痛,头晕目眩,口淡不渴,舌质淡,苔滑略腻,脉沉弱。辨为肺虚水气证,治当补益肺气、温阳化水。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五苓散与真武汤合方加味:黄芪9g,白芍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12枚,茯苓9g,白术6g,猪苓9g,泽泻15g,附子5g,车前子24g,牛膝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呼吸困难减轻,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下肢水肿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胸痛消除,又以前方治疗30剂,病情稳定。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巩固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呼吸困难、气喘、手足不温辨为阳气虚弱,再根据下肢水肿、苔滑略腻辨为水气内停,以此辨为肺虚水气证。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补益肺气、温化水气;以五苓散渗利水气、气化水气;以真武汤通阳利水、气化水津;加车前子以利水消肿,牛膝补益肾气,导水下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疾病,简称面神经炎。
【导读】根据面神经麻痹的病变证机是卫气虚弱,治当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因病变证机有郁热,故与白虎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筋脉挛急,故又与牵正散合方治之。
赵某,女,63岁。在3个月前发现左侧口眼斜,即住院治疗2周,先用西药又用针灸,继之服用中药等,但口眼斜没有明显恢复,出院至今仍未见好转,近1个月来又有左侧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故前来诊治。刻诊:口眼斜,闭口鼓气漏气,额纹消失,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口渴,面部发热,面肌至耳根处疼痛,因寒疼痛加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辨为卫气虚弱、痰热生风证,治当益气固表、清热化痰、息风止痉。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白虎汤与牵正散合方:黄芪10g,白芍10g,桂枝10g,生姜18g,大枣12枚,知母18g,石膏48g,炙甘草6g,粳米18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闭口鼓气漏气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恶风汗出止,面肌至耳根处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口眼斜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口眼斜痊愈。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汗出恶风、面肌至耳根处疼痛因寒加重辨为寒,再根据闭口鼓气漏气辨为气虚,因面肌抽搐辨为风动,又因口渴、面部发热辨为热,更因苔黄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卫气虚弱、痰热生风证。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固表、发汗祛风;以白虎汤清泻积热;以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偏侧面肌痉挛
偏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挛性抽搐的一种疾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导读】根据偏侧面肌痉挛的病变证机是卫气虚,治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因气虚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故与四君子汤合方;更因筋脉挛急比较甚,故又与牵正散合方治之。
韩某,男,47岁。有多年偏侧面肌痉挛病史,曾两次住院治疗,但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左侧面肌抽搐,不能自行控制,因劳加剧,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汗出恶风,头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气虚生风证,治当健脾益气、息风止痉。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君子汤与牵正散合方:黄芪10g,白芍10g,桂枝10g,生姜18g,大枣12枚,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12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面肌抽搐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恶风及头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5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汗出恶风、因劳加剧、脉虚弱辨为气虚,再根据面肌抽搐、不能自行控制辨为风,以此辨为气虚生风证。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固表祛风;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生化气血;以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多发性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末梢神经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肢体远端末梢神经损害,对称性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变证机是卫气虚弱,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益卫气;又因病变证机有湿热,故与四妙丸合方治之。
梁某,男,54岁。有7年多末梢神经炎病史,虽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下肢疼痛,麻木不仁,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轻微萎缩,时如蚁行感觉,因劳加重,口苦,心胸烦热,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虚弱。辨为气虚湿热证,治当益气通脉、清热燥湿。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四妙丸合方加味:黄芪24g,白芍10g,桂枝10g,生姜18g,大枣12枚,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秦艽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下肢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麻木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口苦、心胸烦热除,下肢疼痛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基本得到控制,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20余剂,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麻木因劳加剧、脉虚弱辨为气虚,再根据口苦、心胸烦热辨为气虚夹热,因舌质红、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气虚湿热证。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通经止痛;以四妙丸清热燥湿、强健筋脉、活血通脉;加秦艽清热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引起的一种肾脏疾病。而肾动脉硬化症又包括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大动脉炎与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发病多见于青年人,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导读】根据肾动脉狭窄的病变证机是气虚,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补阳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补阳还五汤合方治之。
孙某,男,69岁。在6年前出现夜间尿多,经检查,尿相对密度及渗透压降低,血清肌酐增高,又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肾动脉狭窄(缺血性肾病),其治疗以西药为主,有时亦服用中药汤剂及丸剂等,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痛,头晕,腰痛如针刺,夜间痛甚,倦怠乏力,动则气喘,舌质暗红瘀紫,脉沉涩。辨为气虚血瘀证,治当益气活血、通络化瘀。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补阳还五汤合方加味:白芍10g,桂枝10g,生姜18g,大枣12枚,生黄芪100g,当归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水蛭3g,虻虫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减黄芪为60g,6剂。三诊:腰痛减轻,头晕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头痛止,以前方6剂。五诊:腰部仍有隐隐作痛,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诸症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嘱其长期坚持服用。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倦怠乏力、动则气喘辨为气虚,再根据腰痛如针刺、舌质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气虚血瘀证。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益气血、温养经脉;以补阳还五汤补血活血、通络化瘀;加水蛭、虻虫破血逐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增生(又称增生性骨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指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骨破坏,进而演变为骨质增生、关节变形的一种疾病。根据发病特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导读】根据颈椎骨质增生的病变证机是气虚,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又因病变证机的寒湿,治以乌头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生化汤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