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老哈尔滨的故事
41925900000042

第42章 朱庆澜将军

1921年9月,向“俄国灾荒赈济会”捐款1万元。

上面这段文字摘自《荣连贵自传》。

荣连贵的外孙邓旭园向我讲述了这次捐款的许多细节。

伊万·达维多夫也向我讲述了伊琳娜受荣连贵推荐,作为一名译员,参加了赈济会的活动。

我查过一些资料,证实了当年确实有“俄国灾荒赈济会”募粮募款,送住苏联救助灾民的史实。现在网上也能看到朱庆澜之孙朱汉的一篇文章《卖掉壮学庐——也谈朱庆澜与朱可夫、共产国际有什么关系》,文中写道:“我爷爷本着‘皆我人类,助人水火’的精神,发起成立了俄国灾荒赈济会,在东四省与关内慈善团体捐献,……就这样各地总捐粮300火车皮,运往苏联的赤塔。”

综合邓旭园和伊万·达维多夫的讲述,我把伊琳娜参与这次捐粮捐款活动,叙述如下。

1921年9月,荣连贵收到“俄国灾荒赈济会”在哈尔滨国际旅行社举办募款捐粮茶会的请柬,请柬上面有“俄国灾荒赈济会”主席朱庆澜亲自签名。荣连贵由于事务缠身,无暇出席,指派老宋去应一下景。老宋对荣连贵说,别的慈善活动,可不去;但“俄国灾荒赈济会”的活动,不能不去。荣连贵问,为什么。老宋反问他,朱庆澜将军你熟悉吗?荣连贵摇头。老宋说,好,我给你讲讲朱将军的经历。经过老宋介绍,荣连贵才知道朱庆澜非等闲之辈,原来是个赫赫有名人物。

朱庆澜浙江绍兴人,青年时投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凤凰、安东知县。赵尔巽调任四川总督,朱庆澜随之入川,任陆军第十七镇统制。响应辛亥革命,宣布四川独立。民国元年任黑龙江督署参谋长、巡按史、黑龙江将军。民国6年任广东省长,响应孙中山“护法”,从省长警卫军中拨出20营改为护法军。此举受到段祺瑞不满,将朱改任为广西省长,朱愤而辞去任命,寓居上海。两年后应张作霖之邀,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如此特殊人物,实属罕见。为一睹此人风采,荣连贵一定要去参加茶会。

地处南岗大直街的国际旅行社礼堂里已经坐满来宾,许多人也是奔这位传奇人物来的。

茶会延迟了十几分钟,一位身穿黑袍的人,由一行人陪同登上主席台,在一片长久地掌声中,他向众人拱手作揖,走到台前。

“这一位就是朱庆澜将军!”荣连贵听见身旁有人说。他细瞅那人,只见他面目清瘦,神态儒雅,布衣打扮,没一点军人的纠纠神勇,倒是个不折的扣的读书秀才。

“在下,朱庆澜,向不辞辛苦前来捧场的各位贤达,鞠躬了!”说完,深深一鞠躬。

他的一口江南绍兴话,让荣连贵感到新鲜。

在一阵掌声中,朱庆澜被两旁的人硬拉扯着坐下。

“朱某此次来哈,是受到张大帅的邀请。邻国俄罗斯沙皇下台,穷党上台,大批难民涌入东北境内,尤以哈尔滨最甚,给地方当局治安带在诸多麻烦。难民增多,寒冬将至,出于人道,大帅从行政拨款18万大洋给‘俄国灾荒赈济会’,嘱我带到哈尔滨来,开办‘东三省救济俄侨贫民工厂’,以图帮助俄侨难民渡过严冬。东三省当局,财政拮据,在此困难情况下,拨出专款,帮助外国难民,此种仁爱之心,是我华夏民族一贯之爱心。想在座各位,都有此心。”

来宾中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仿佛在检视对方是否都有“仁爱之心”。

“那么,是不是有了这18万大洋,一切就解决了呢?”朱庆澜接着说,“我说,‘非也!’我们‘俄国灾荒赈济会’,把目光投得更远,俄国农工政府,实施军事供给制,为的是渡过饥荒。为了帮助饥民熬过寒冬,我们‘俄国灾荒赈济会’,来到哈尔滨这块富庶宝地,募粮募款,希望大家有粮的出粮,有钱的出钱,献出你们的爱心!自然,一斤粮、一元钱不嫌少,百斤粮、百元钱不嫌多,多多益善……诸位,请献上你们的爱心吧!”

朱庆澜这番话极富煽动性,充满感染力,到会的人热血沸腾,当场申报认捐,有捐粮的,有捐钱的;捐粮的多在几百斤至上千斤之间,捐钱的也在几百元到上千元间。荣连贵想捐五千元,站起来将要开口,又觉不妥,众目睽睽之下,认捐五千,有哗众取宠之嫌,慌忙坐下。捐款结束,大家步入餐厅,荣连贵与同来的老梁找到朱庆澜身边工作人员,悄悄报上一万大洋,声明明天捐款准时到账。捐完款,荣连贵饭也未吃,回到工厂。

第二天下午,工厂接到“俄国灾荒赈济会”电话,说一万元捐款收到,马上派人送去回执;同时转达朱庆澜的话,请荣老板来国际

饭店一叙。

荣连贵原以为多捐它几千元,只求自己心里快乐,别无它意。捐了一万元,回来也没向二舅通报。他料定二舅准会骂他。他不想挨骂,就让账房把捐款记在他个人账上,不算工厂支出。

“荣老板,你的一万元已经收到。”朱庆澜一见面便这样说,“荣老板如此爱心令朱庆澜敬佩!”

“朱将军亲自上阵,荣连贵也就不敢落在后面了!”

“荣老板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朱某终身不会忘记荣老板的侠义。”

“将军言重了!将军做过的慈善之举,尽人皆知,是晚辈的楷模!”

“我听说荣老板在俄国经商二十余载,精通俄国话。今天请贤弟来,另有一事相求,请贤弟相助!”

“没的说,凡是我能办到的,一定照办!”荣连贵大度地说。

“赈济会原有一名通晓俄文的译员,最近家里有事,回去了。想请贤弟帮我推荐一名精通俄语的译员。译员好找,只是按赈济会的规则,来工作的都是义工,不发薪金,只给少数饭伙补贴。希望贤弟能帮我找一个既有俄语专长又有爱心的志士。”

“这个不难。要说精通俄语,我家俄语女教师,要算最好人选,她本人就是俄国难民,到我家已经五年,中国话说得也好,不妨就让她做译员,义工也好,不义工也好,总之我都要给她发薪,没有问题。将军你看呢。”

“我这可是夺人所爱啦,有所不妥。”

“如果将军同意,明天我就叫她过去。”

“谢谢贤弟!”

荣连贵回到花园洋房,把推荐伊琳娜到赈济会做译员的事,告诉了伊琳娜,伊琳娜听了之后又惊又喜。荣连贵当时就让她回宿舍去做准备,明天派人送她去赈济会。

伊琳娜回到宿舍,精神亢奋,一时不知做什么好,坐在炕沿边儿,傻笑了好一阵儿,然后才想起自己该干什么。她摘下挂在墙上的一件衣服,揭去蒙在上面的一层防尘报纸,露出一件西洋红薄呢连衣裙;这是一年前三太太送给她的一件秋装,她也特别喜欢,当前已进入九月,正是穿它的时候;又取下挂在墙上的一件湖蓝色西服上衣,两件都穿到身上,对着镜子走了几步,自己很满意.刚要脱下来,听到外面有声音,扭头一看,一辆马车停在小院外面,三太太和加尼雅从车上下来。伊琳娜心迎出去。

“三太太撵到宿舍来做什么?”她心里想。

梦儿见到她,就迫不及待地说:“伊老师,我是来找你帮忙的!”

“帮什么忙?”

进到屋里,梦儿说:“我也想到赈济会当义工。”

“这事应该去找荣老板呀。”伊琳娜说。

“我跟他说了,他不同意。”

“哦,可爱的三太太,既然他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你帮我去求求荣老板,他能听你的。”

伊琳娜苦笑:“我说了也不管用,荣老板不会听我的。”

“你还没说,怎么知道不管用?”

“好吧,让我试试。”伊琳娜说,“我们现在就去见荣老板?”

“不行,现在他已经回到二太太那边。这事不能让二太太知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是要背着二太太。”伊琳娜聪明地笑道。

“你说得对,不能让她知道;一但让她知道,她不会成全我,反倒会打破头楔。”

“那只能……明天到厂里找他?”

“对,明天到厂里找他。”

站在一旁半天没吱声的加尼雅,突然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从秋嫂那里学来的歇后语:

“你们这是‘拉不出屎,擤鼻涕——劲儿使错了地方’。”

“哦,加莲卡,你太粗鲁啦!”伊琳娜斥责道。转身对梦儿说,“三太太,不好意思,她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嘴。”

梦儿问加尼雅:“为什么说我们‘拉不出屎,擤鼻涕——劲儿使错了地方’?”

加尼雅说:“我觉得三太太应该去找赈济会的朱将军,而不是荣老板。”

“加尼雅说得好像有道理。”三太太说,“唉,这事真麻烦!”

“不过……我有个想法。三太太,你别急,我明天先到那边看看,如果发现有机会,我会想法把你要来,你看这么办行不行?”

“这样也好!”

“加尼雅,做饭!”伊琳娜说。

“做什么饭?走,我请客,下馆子去!”梦儿快乐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