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十七个远方(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2143900000002

第2章 朝鲜

刚进外婆家门,我便发现屋子里多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老人。从亲人们零碎的话语中,我得知,那个人是外婆的表哥,参加过朝鲜战争,现在走投无路,前来投靠外婆。外婆对此很无奈,又不好意思当面拒绝表哥的长住。

这个陌生人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身上的“英雄光环”——他可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啊!

那时候,我们喜欢玩一种踢毽子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我们会依次念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字,每念一个字,踢一下毽子。游戏最难的部分是在念到最后一个字“国”的时候,需要将毽子用脚后跟踢到身前,再从“抗”字开始重踢。我从来都没能从“国”字踢到“抗”字,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游戏。我更喜欢的游戏是跳格子,在玩跳格子时,我们需要念的是:“开飞机,丢炸弹,炸死美国的王八蛋。”

朝鲜战争就以这种方式植入到我们这些小孩的脑海之中。因此,尽管眼前的这个陌生人离我心目中的战争英雄有很大距离(他竟没有穿军装,胸前也没有佩戴任何勋章),我仍然对他充满了好奇。到外婆家的第二天,我走到他面前怯生生地问他——

“你杀死过多少个敌人?”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目光呆滞。他的嘴唇微微张合了一下,但最终没有吐出一个字。接着,他又低下头,重新全神贯注去观看外婆家的母鸡,那只母鸡刚孵出一窝小鸡,正带着小鸡在家门口觅食。

“这几只鸡有什么好看的呢?”我心里嘀咕着。我并没有气馁,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他:“你到底有没有杀过敌人?”

他把刚才的动作又做了一遍,依然没有说出半个字。这让我极其失望。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肯定没有杀过敌人,没准还是一个逃兵。要不然,他怎么会连一个勋章都没有?

我渐渐发现,沉默是他的常态。他一整天几乎都不怎么说话。大家也不怎么理他。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在饭桌上问外婆:“还有饭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这是他一天之中面部表情最大的变化。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渐渐遗忘了他,跟着表弟表妹漫山遍野地玩耍去了,直到他离开外婆家的那一天,我才重新想起这个“战争英雄”。

那一天,外婆和大舅妈因为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外婆气哭了,邻居们都跑过来劝架。外婆一边哭,一边对她的表哥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从小到大,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接着外婆从她做童养媳开始讲起,讲到抗日战争,讲到******,讲到她怎样把七个儿女拉扯大,讲到儿女的不孝。邻居们也加进来,用各种事例帮忙补充和佐证外婆一生的艰难和辛酸。很快,我明白了大家的用意。怀着对外婆的同情,我鼓起勇气冲着那位老人大声说道:“你白吃白喝了这么久,也该走了!”

后来,我的这一大胆举动被亲戚们传为美谈。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对我赞许有加。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意识到正是这一举动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

老人听到我这句话后,开始收拾行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他的全部家当就是那几件已经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他小心翼翼地将衣服叠好,又小心翼翼地塞进他那个落满灰尘的黑色公文包里。

他的动作异常缓慢,那几件衣服仿佛叠了一个世纪,他把那几件衣服塞进公文包里,又用了一个世纪。接着,他提着包,踩着极碎的步子一步一步挪出了外婆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外婆的啜泣声,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仿佛在进行着某种神秘的宗教仪式。

他走出了外婆家,几个小时后,我仍然能看见他在不远处的田间小道上挪动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

两个月后,大舅来我家探亲,他带来了一个消息:外婆的表哥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最后饿死了。死后,他的儿子找了块空地把他给埋了,连墓碑都没有,只象征性地插了几根木棍。

“唉,真是的,他一个月还有三十块钱抚恤金,随便买点吃的,也能够活下去啊,怎么这么懒呢?”母亲说。

“这年头还有人饿死,真是够稀奇的。话说回来,他那儿子也太不孝了,怎么说,也得立一块碑啊!”父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