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42530700000011

第11章 军形篇(2)

松下先生还很强调在实践中培训人才,他认为企业培训的不是“学者”,而是“临床家”。光有学识不能经营事业,必须兼有“临床经验”才行。所以,他对本公司的员工都要进行培训,任何新到公司工作的人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松下电器公司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其每年支出的人员培训费和科研开发费,约占其营业额的8%左右。人们说,在国际市场的电器竞争中,松下赢就赢在其对人才的培育上。这说法正如我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论述的“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的道理。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才开创事业,事业造就人才,这是经过历史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一条定律。

关于松下电器公司的第二件为人熟知的事,就是勤俭的经营作风。凡参观过该公司的人都会感到惊讶:办公室坐落在森口的无名街道,室内拥挤不堪,过道上不铺地毯,公司用的草稿纸是使用过的纸张背面装钉成的。员工因公用小车大多数是租“的士”(这可节省专职司机和停车场);公司要求每位员工在生产中要勤奋和精打细算,大手大脚的耗用原料和开支是不能容忍的。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公司手中有这么多的财产,干嘛还那么小气。事实上,松下电器公司就是靠这种勤俭作风使公司不断发展的。它把节省的各项开支,用于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人才。对科研和培养人才的资金他们是从不吝惜的。正因为这样,该公司保持每年的效益以两位数速度的增长。松下电器公司一点成功经验,又一次证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古训的深刻意义,很值得办企业者借鉴。

【商人活用之一】企业精神做为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一旦被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的物质力量。

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一个高明的企业家或精明的企业领导人,都是会首先在塑造企业精神上下功夫的,要说谋“道”,就要选谋“先为不可胜”之“道”。

营造优良的生存环境

在各种企业中,大概只有那种自然垄断,并且由政府加以保护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不用担心竞争者。其他各种行业内都存在形形色色的竞争者。在竞争市场上自不用说,即使在垄断市场,仍需担心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这种担心就限制了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能力。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给企业引来了国外的对手。

另外,产品的相似性使得企业还面临替代性产品的威胁,如电影与电视,电视与广播之间,都存在着观众或听众的竞争。

由于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是有限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而在此同时,也有不少的企业由于国外竞争者的进入而陷入困境,有限的市场被外来的公司抢占。雷声公司于1947年首次推出餐厅用微波炉,20年后,他们又推出家用型微波炉,一时间大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但到了1990年,美国家庭中每五户便有四户拥有微波炉,而且有3/4的产品来自远东地区。

国外竞争者不同于本国的竞争者,两个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成本结构、营销惯例和文化习俗,面临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不同,产品也会有着不同的价格和特性。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面对国外产品的冲击,其结果就是陷入困境之中。国内企业陈旧的管理方法,落后的营销手段,缺乏更新的产品开发,都无法与外来者竞争。企业要想渡过难关,就要在一个新的高度展开竞争。为此,企业需要花大力气来进行观念、方法和产品的更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佳能为代表的日本公司开始对美国的复印机行业发动了猛攻。日本依靠便宜、小型的复印机,从该行业的巨头美国施乐公司手中赢得了市场。1976年,施乐公司还拥有美国复印机市场的67%,五年之后,它的市场占有率就猛跌到42%。施乐公司在竞争过程中,也改变了它对利润的认识,抛弃了以前那种只追求眼前利润的做法,以长远的观点与日本公司争夺市场占有率。

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的电视机行业,面对着全面放开的电视机市场,日本的索尼、日立等公司大举进犯,很多人都预言电视机行业将元气大伤,但结果却是出乎大家意料,中国的电视机厂家不仅占住了国内市场,而且在竞争中更加壮大,产品出口海外。一些厂家还计划在国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

在全球性竞争的行业中,有的国家为了增加自己的外汇收入,往往对本国出口实行鼓励的政策,如减免税收和出口补给。有的跨国公司为了先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采取低价倾销的策略。国内原有企业首先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时企业也可以去寻求政府的保护,使企业有强的竞争实力。

【商人活用之二】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高潮和低谷。因此,企业由于国外竞争者的进入而陷入危机,并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可怕的是被危机吓倒,从此一蹶不振。每次危机都可看做是对企业的挑战,看做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可因此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方法,实现一次大的跳跃。只要在危机中站住了脚,就获得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经验和能力,整个企业也就跨上了新的台阶。

修道而保法

机构、制度

要修“不可胜”之“道”,就需要善于变革旧的观念。就是说要善谋改革之“道”。孙子本人就是在实践的变革中,以刻意求新、求实、求变而名显于世的。企业的改革要按规律办事。“道”在一定条件下确立,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加以修订。企业内部的改革,总的目标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调动两个积极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它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完善领导制度;二是要改善企业的经营体制;三是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四是要调整企业的组织机构,使之更适应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竞争;五是要改革人事制度;六是改革分配制度;七是要完善企业的核算制度;八是要优化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这些都是谋企业的制胜之“道”的工作。

童叟无欺创大业

日本八百半商社是从沿街叫卖蔬菜起家的,经营这家商社的是和田良平与他的妻子加津。创业之始,和田良平夫妇深知自己“家小”、“业小”,先天条件不足,只有勤奋工作,不断创造条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才有可能得以发展和壮大。为此,夫妇俩把“童叟无欺”做为自己经商的信条。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田良平夫妇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铺,店号叫做“八百半热海分店”。但是,不久,热海市连遭大火,成千上万的人家被大火烧得一贫如洗,“八百半热海分店”也被烧成一片灰烬。这时“八百半”有一批进货在大火后运到,由于许多菜店都葬身火海,“热海”的蔬菜价格暴涨。和田良平夫妇认为,现在大家都很困难,不能赚这笔不义之财;而且在这种困难时期,如果还以平价出售,更能证明自己讲求信义,真正“童叟无欺”,这关系到菜店的长远利益。因此,和田良平夫妇坚持以平价出售,赢得了市民们的好感和尊敬。

当时,“八百半”与四十多家批发商店有联系。批发商们知道“八百半”有困难,主动提出免去或迟收“八百半”的贷款。“八百半”认为经商必须讲求信誉,否则,无法发展壮大,和田良平夫妇按月凑足现金结账。批发商们认为和田良平可以信赖,在以后的交往中,不断地为“八百半”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资助“八百半”的发展。

一场大火“八百半”几乎被烧得一无所有。大火过后不久,“八百半”却在废墟上建起了二层楼的商店!这不能不归功于和田良平“童叟无欺”、讲求信义的经营策略。

和平良平夫妇在事业有成的基础上,将讲求信义、“童叟无欺”的经营方针进行了改革,大胆实行了明码实价经营——在当时的日本,敢于这样做的商店只有10家,这是以真正最低廉的价格向顾客销售最好货物。有一次,加津对丈夫说:“如果把每件商的毛利增加一分钱,我们就能扭亏为盈。”和田良平思索良久,说:“我们一开始就以廉价经营的方法办店,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从明天起,每件商品的毛利下调百分之一。”消息传出去,“八百半”的顾客又增加了一倍。“八百半”不懈追求,不断创造新的、为顾客所欢迎的购物环境,使自身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发展的良机。

如今,虽然“八百半”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了下坡路,但在其发展历史上却都是以著名跨国商贸集团而出现在国际商界上的,它曾在新加坡、美国、巴西等国都设有自己的分店,并都以信誉卓著而闻名。

【商人活用】确保必胜法度之实施,以把握成败的决定大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善于变革旧观念,创造企业实力和企业精神,以适应市场竞争,保障企业在竞争中的胜利与发展。“八百半”正是以其坚不可催的“不可胜之”“道”,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