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42530700000028

第28章 九地篇(1)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1)。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2)。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3)。诸侯之地三属(4),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5)。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6)。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7),衢地则合交(8),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9),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10),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11);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12),入深则拘(13),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14),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15),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16)。率然者,常山(17)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18)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19),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20)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21),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22),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23),围地吾将塞其阙(24),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25)。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26),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27)。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28),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29),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30),无通其使(31),厉于廊庙之上,以诛(33)其事。敌人开阖(32),必亟入之(34)。先其所爱,微与之期(35)。践墨随敌(36),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

(1)散地:在自己领地内与敌作战,士卒易逃散。

(2)轻地:士兵离本土不远,危急时易于返回。

(3)交地: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4)三属:指敌我和其他诸侯国连接地区。

(5)重地:入敌境已深,越过许多敌国城邑。

(6)围地:入口狭隘而归途远,进后艰难,敌若堵塞入口断我退路,形如被围。

(7)无绝:军队间应保持联系,互相支援。

(8)合交:指结交邻国,孤立敌人。

(9)上下不相收:上下失去联系,不能收拢。

(10)由不虞之道: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11)主人不克:被进攻的一方无法战胜进攻的主人,对方或敌人。克,战胜。

(12)固:牢固,这里指军心稳定。

(13)拘:束缚,指人心专一而不涣散。

(14)不求而得:不用要求,就得到士兵全力以赴的冲锋陷阵。

(15)偃卧者涕交颐:躺着时泪流面颊。颐,面颊。

(16)率然:古传说中的一种蛇,用来比喻军队,像率然那样,哪一部分受击,其他部分会予以支援。

(17)常山:恒山。

(18)携:携手,提携。

(19)革其谋:变更既定的计谋。易:革,变更的意思。

(20)事:职责。

(21)屈伸之利:根据情况,该伸则伸,该屈则屈,最为有利。

(22)使之属:使自己的部队部署相互连接。

(23)进其途:迅速通过的意思。

(24)塞其阙:堵塞缺口,使士卒不得不拼死作战。

(25)过则从:士卒陷入危险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26)预交:与诸侯结交。预,通“与”。

(27)隳:通“毁”,毁灭。

(28)悬无政之令:颁发打破常规的法令。

(29)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指向敌人的一点。

(30)夷关折符: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关,界门,关塞。符,古时军用凭证。

(31)无通其使:不与敌国来往。使,使节。

(33)诛:治,引申为研究决定的意思。

(32)敌人开阖:指敌人有隙可乘。阖,门扇。

(34)必亟入之:须及时乘之,勿失良机。

(35)微与之期:不与人约期交战。微,无。

(36)践墨随敌:实施计划,随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墨,既定计划。

【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方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在自己境内作战,叫做散地。进入敌国但入境不深,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往,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与多国交界的地区,先到达就可以得到天下之众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国而且入境深,经过的城邑多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一切难于行走的道路,叫做圮地。进口狭隘,退路迂曲,敌军能以其少胜我多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作战则能生存,不迅速作战则会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所以散地不宜作战,轻地不宜停留,争地不宜进攻,交地行军不可间断,衢地当四面交结诸侯,重地当掠取粮物,圮地当迅速通过,围地当设制计谋,死地则应拼死一战。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面和后面不相衔接,主力与非主力不相策应,官兵不相救援,上级与下级失去团结,士卒溃散难以集中,即使兵力集中也不能保持整齐。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无利就停止。试问:如果敌人人数众多而且又阵势严整地前来与我作战,用什么办法对付?回答是:先夺敌人的要害就能使他听从于我。用兵的关键是靠神速,乘敌人尚未赶到,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去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一般对敌国进攻作战的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士卒的意志越是专一,防守之敌越是不能抵御;掠取富饶的乡村,三军就有足够的粮食;注意休整军队,不使之过于疲劳,鼓足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设制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方意图。

把军队投之于无路可走的境地,士卒就会宁可战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宁死不退,就会竭尽全力。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就会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入敌境越深就会越心情专一,迫不得已就会奋力拼斗。所以不用训练也会戒备,不用强求也能做到,不用约束也会亲附,不用命令也会遵守,禁绝吉凶占卜,祛除疑虑,即使战死也不会逃跑。

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他们不爱钱财;不贪生怕死,也不是不想长寿。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把他们投之于无路可走的绝地,他们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就好像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会来救应,打它的尾巴,头就会来救应,打它的身子,头和尾巴就会一起过来救应。试问军队也能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那吴国人与越国人是相互仇视的,但当他们同乘一条船渡河而遇到风险时,他们互相救援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所以用联马埋车轮表示死战,是靠不住的。使士卒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如同一人,是治理军队的方法;兼顾刚强与柔弱,是利用地形环境的方法。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像一个人一样,这是由于客观形势迫使军队不得不这样。

将帅用兵,要做到冷静而沉稳,端庄稳重,严正而有条理。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毫无所知。经常变换作战部署,改变计划,使人们什么也搞不清楚。经常改换宿营地,故意迂回行军,使人们什么也无法推测。将帅与他们约期会战,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断其归路;将帅与士卒深入别国境内,然后才告之于作战目的,下令作战。这就像驱赶羊群,赶过来,赶过去,不知道要上哪儿去。聚集三军士卒,把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就是统帅军队应当做的事情。

九地的变化,通变的利处,士卒心理的掌握,都是不可不加以考察的。

一般进攻敌国作战,进入敌国深则意志专一,进入敌国浅则意志涣散。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是衢地;进入敌国很深的地区,是重地;进入敌国浅的地区,是轻地;背有险固前为隘口的地区,是围地;无处可走的地区,是死地。

所以散地要使军队意志统一,轻地要使军队紧密连接,争地要使部队迅速迂回敌后,交地要固守关口,衢地要谨慎防守,重地要补充粮食,圮地要迅速通过,围地要堵塞缺口,死地则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殊死拼斗。

所以士卒的心理情况是,遭敌包围就会尽力抵抗,形势危急,迫不得已就会拼死决斗,深入困境就会听从指挥。

所以,不知道诸侯的谋略,就不能与之交结;不知道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没有向导,就不能得地理之便。这几方面,如果有一个方面考虑不到,就不能算做王霸之兵。凡是王霸之兵,攻打大国,就会使敌方召集不到民众;威加于敌国,就能使敌国不能缔结外交。所以不必去争取与天下的诸侯交结,也不必去培植自己在天下的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力量,施加威力于敌国,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都。

施行没有常规的奖赏,执行不用规定的号令,使用三军的官兵,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令其执行任务,不要用言语申说;令其执行危险的命令,不要告之于有利条件。投士卒于死亡之地,然后他们才能转死为生,使士卒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夺取胜利。

所以,用兵作战,在于谨慎地审察敌人的意图,根据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指向敌军的一点,千里攻敌,斩杀敌将,这就叫做用巧妙的办法克敌制胜。所以决定作战之日,要闭锁关口,销毁符节,禁止敌国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再三激励士卒,以责成具体任务。敌人打开门户,就要迅速进入。首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不透露会战期限。紧密跟随敌人,寻找进攻的机会。所以,战争开始时好像处女那样沉静,使敌人打开门户不加防范;然后就像撒开的兔子一样迅速敏捷,使敌人措手不及,无法抵挡。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

处境分析

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揭示了面临这九种不同的处境时,战场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情况下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使用不同的办法,采取不同的行动。

有利的地形地理形势与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兵家必争之地,就要不惜任何代价,抢先争到,不争则败;兵家必弃之地,就要退避三舍,不弃则亡。这已成了兵家作战的规律。

孙子有“散地则无战”之说。“无战”,并非是不打,不采取攻势,而是采取以守势为主的作战原则。“轻地则无止”,意即在轻地作战不要停留。“争地”,是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重要地方,为兵家所必争。“交地”,是道路纵横交错之地。“交地则无绝”是指军队不宜把这种地方放在自己的后方。“衢地”,交通四达,与几个国家交错毗连的要冲地区。孙武在此又重述了“伐交”的思想,即“衢地则合交”、“衢地吾将固其结”的展开外交斗争的战略思想。须知“合交”不能依赖于临战前才进行活动,而重在平时推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建立友好互助同盟。“重地则掠”、“重地,吾将继其食”,意思是军队不可一日无粮。“围地则谋”,意思是说军队处于围地要施展谋略,欺骗敌人,待敌麻痹,突然出击。

(一)争地——必争之地

制高点是一场战斗中双方都极力争夺的地理位置,占据了它,就能在战斗中取得控制全局的优势,从而径而易举地取得战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