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朝鲜
42873200000016

第16章 四季如画的国家(2)

金日成广场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1987年扩展到7.5万平方米位于平壤的大同江畔,是以金日成主席名字命名的中心广场。金日成广场是朝鲜举行阅兵仪式、群众集会等各种重大活动的场所。广场的左、右两侧是美术馆与历史博物馆,楼顶上皆竖立着巨大的标语牌,广场北边的马路对面正中是人民大学习堂,即国家图书馆,大学习堂的正前方是检阅台,每逢节庆金正日就在这里检阅部队。检阅台下有一块石碑,是朝鲜的零千米点,此组建筑左右两侧是相似的两座大楼,左骶楼顶上悬挂着朝鲜劳动党党旗,楼上挂有马克思、恩格斯画像,是朝鲜劳动党中央所在地。右侧楼顶上挂有国旗,楼上悬挂着金日成的像,是国家政府的所在地。广场南端是贯穿平壤的大同江,对岸是为了纪念金日成主体思想而建的主体思想塔。

2.主体思想塔

主体思想塔耸立在平壤市区中心的大同江畔,是为了纪念金日成的革命业绩,于1982年4月15日金日成主席70岁诞辰时建立的,是平壤与朝鲜最高的建筑。把塔建立在平壤市中心,体现的是朝鲜人民要将主体思想的创始者金日成主席的不朽功绩代代相传。

主体思想塔由烽火、塔身三人群雕和六座辅助群雕组成,塔的主体由一块块巨大的浅灰色花岗岩垒成,塔高170米,其中塔身高150米,为四棱锥形多层造型,是朝鲜独有的石塔建筑样式。塔顶端是20米高的纯铜红色火炬,烽火及托台重45吨,塔前的手举着朝鲜劳动党党徽的三人群雕高30米,重33吨。大同江心设有两个水柱高150米的大型喷泉,是世上最高的喷泉,坐电梯登上塔顶的嘹望台,可以俯视平壤的全景。

主体思想塔具有4个面,前后各18节,左右各17节,合计70节,象征着金日成主席70寿辰。

塔身由精心雕琢的25550块白色花岗岩砌成,象征70年的总数。塔基正面有高4米、长15米的献诗碑。背面有拱形石门,内部展厅的墙壁上镶嵌着由80多名国家元首、政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学术研究组织、友好团体等赠送的刻有各国文字的珍贵的大理石、玉石等高级石材。塔身正面与两侧的群像诠释了主体思想塔的主题。尤其是正面的高30米、重33吨的象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三人群像,从造型上突出体现了将主体思想作为唯一指导方针,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引向胜利的朝鲜劳动党的指导方针,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各高举大锤、镰刀、毛笔,形成劳动党标记的三人像,其宏伟的规模、精炼的技法及深远的内容,使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塔身左右两侧六个群像的主题依次为“主体工业”、“铁壁要塞”、“健康长寿”(以上为右侧群像)“大丰收”、“学习之国”、“主体艺术”(以上是左侧群像),是平均高10米的花岗岩雕像。六个群像将主体思想延伸到工业、国防、保健医疗及农业、教育、科学、艺术等领域,生动体现出主体思想的生命力。

3.友谊的象征-中朝友谊塔

中朝友谊塔建在平壤市区牡丹峰西北侧的一个山岗上,千里马铜像的北面,是朝鲜人民为了纪念在朝鲜解放战争时期入朝作战,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为了将中朝友谊世代相传,于1959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9周年之际建立的,其建筑地址与建筑造型由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和金日成主席亲自选定和审核。

为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34周年,1984年10月25日对友谊塔进行了改扩建。

友谊塔壮丽雄伟,通体洁白,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高30米,由1025块花岗石与大理石筑成,1025块花岗石和大理石象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日10月25日。塔的第一层外壁和内壁为表现中朝友谊的浮雕,刻画着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是由朝鲜万寿台创作社集体精心策划创作。塔座的正面刻有碑文,热情讴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国土上建立的不朽功绩与中朝两国人民的永恒友谊。塔内有中朝两国国旗与五角星浮雕。塔身正面刻着“友谊塔”三个朝文的鎏金大字,塔顶竖立着象征胜利与光荣的大金星。从友谊塔基座的南边可进入塔的中心-圆形石室。石室中央放置着一块一吨重的大理石基座,上面摆放着装有10本志愿军烈士名单的盒子,杨根思、邱少云、杨连弟、黄继光赫然在前几位,墙壁上有描绘参战、战斗与战后恢复建设三个场面的壁画。友谊塔的周围种有矮松、桧树及木兰等花草树木。

中朝友谊塔已成为两国人民心中的圣地,不论是国家代表团还是普通旅游图到访朝鲜必定要来这里追悼那些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每年的10月25日,朝鲜国家机关与普通百姓均会来这里缅怀烈士。

4.纪念碑式的建筑-平壤凯旋门

世界上共有300多座凯旋门,平壤的凯旋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一座,位于平壤牡丹峰区牡丹峰大街和凯旋大街的交界处,邻近金日成体育馆和凯旋青年公园。凯旋门是向金日成70寿辰献礼的一座巨型建筑,1982年4月14日在平壤牡丹峰脚下的凯旋门广场举行了凯旋门的揭幕式。平壤凯旋门是为纪念在日本殖民统治下胜利光复朝鲜的金日成凯旋而归而设立的。

平壤凯旋门的造型十分独特,规模居世界诸凯旋门之冠。它采用了10500多块精雕细琢的高级花岗石建造,高60米(比巴黎的凯旋门还高出10米),宽52.5米。凯旋门有数十个房间,还有栏杆、展望台、台阶及现代化的升降设备。

凯旋门体现了朝鲜传统的建筑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成拱门的四个厚重的花岗石支柱、中间的楼台部分、三层歇山式屋顶。拱门是朝鲜传统的城门形式,高27米,宽18米,可同时行驶几辆汽车。为了突出拱门,把拱门的高度设计成整个凯旋门的一半左右。拱门四周雕刻了标志着金日成主席诞辰70周年的70朵金达莱,表达了朝鲜人民祝福主席长寿的美好愿望。门柱正面雕刻着金日成投身革命至凯旋回国的年代“1925”“1945”的金色字样,它代表了金日成从走上光复之路到解放全国、胜利归来的年代。下面共有24个高14米的浮雕铜群像。楼台正面,在用花纹装饰了边框的宽24米、高5.2米的框架内,镌刻了革命颂歌《金日成将军之歌》。南北两侧壁面上还有朝鲜人民遵循金日成教诲为祖国建设积极奋斗的浮雕群像。

凯旋门的建立体现了朝鲜人民要把金日成主席实现祖国解放伟业的革命功绩世代传诵,以及朝鲜人民为努力建设新国家的坚定信念。

5.灿烂的历史文化-檀君陵

檀君陵原本是一个高句丽式的石砌墓室的土坟,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者遵循金日成主席的教导,于1993年10月对位于平壤市江东郡的檀君陵进行了发掘,发现有86块人骨和一些遗物,经检测认为男子遗骨为檀君的,女子遗骨为其妻的。所以朝鲜史学界认为,檀君并不是虚无飘渺的神话人物,而是实际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为此,朝鲜政府于1994年在檀君陵旧地修建了檀君陵,以供国内外人士观瞻。

檀君陵坐落在离平壤中心北偏东38千米处的的江东郡风光旖旎的大朴山南麓,其东北方与阿达山相对,占地面积45平方米。朝语“朴山”为“明亮的山”的意思。这里的确十分敞亮,山坡缓缓,山岗平平,但背后的山峰却巍峨险峻,越发衬托出一种宏大气势。白色的檀君陵坐落在险峰衬托的山冈上,和绿色的山体相互辉映,极为壮观。

檀君陵用1994块精雕细琢的花岗岩筑成。改建碑院子里有门柱、“檀君陵改建纪念碑”与檀君记绩碑。檀君陵的陵门设计很有特色,有门柱无门梁。门柱是若干雕琢古代门柱结构的立石而成,树立花岗岩门柱共10根,东西两侧各5根,从低到高排列。

从改建碑院子沿着宽40米的大型石阶,可看到按当时官位的高低摆放的八尊大臣、四尊王子雕像。顺着白色台阶再往前走就到了檀君陵前。墓前有用花岗石制作的重达2.2吨的大祭坛。陵墓为四角金字塔般的石陵。陵台四角有朝鲜虎石雕与描写古朝鲜的象征性武器琵琶形短剑的剑塔。陵台长、宽各有50米,高22米。墓顶为四方形,墓室门在陵后,是一扇石门。墓室为正方形,边长5.7米,高4.8米,能容纳10余人。墓室中间放着两座朱红色的棺椁,左侧是檀君,右侧是他的夫人。在两座朱红色的棺椁周围,围着不锈钢栏杆,棺前说明牌上用汉字书写着:“此遗骨是朝鲜民族的始祖檀君及其夫人的遗骨,于1993年用最尖端技术电子自旋共振连带测定法测定为檀君遗骨,其绝对年代为5011年以前。”

两座棺椁中间摆放着檀君的画像,这位古代朝鲜帝王坐于虎皮椅子上,蟒袍玉带,瓜帽长须,丹凤眼,卧蚕眉,垂肩耳,双手自然放于膝上,威严地注视着我们这些来自异国的客人。

近年来,朝鲜除了在以平壤为中心的大同江流域考古发掘了檀君陵外,还发掘了相当于约5000年前的奴隶殉葬墓、古代城郭、大规模的村落遗址、14000多座支石墓、数百座石棺墓于200多座刻有星座的支石墓,目的就是通过考古研究,形成并确定“大同江文化”,以此证明朝鲜民族5000年来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不是外来的种族或者移民创造的,而是在以平壤为中心的大同江流域形成的。

小百科

朝鲜博物馆

朝鲜博物馆有: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朝鲜美术博物馆、朝鲜民俗博物馆、平壤民间艺术展览馆、朝鲜革命博物馆、党创立事迹馆、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以及三大革命展示馆。

第三节 锦绣江山

朝鲜是山的摇篮,山地占国土的很大面积,素以“山高水丽”闻名遐迩。朝鲜千姿百态的山岳峰峦,如痴如醉的绝佳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1.奇峰异石——金刚山

1998年11月18日,南北分隔50余年后,朝鲜首次向韩国人开放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便是金刚山。在1950年,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分为南北后,全无往来的历史背景下,对韩国人来说,金刚山不仅是驰名海内外的、人人向往的名山名景,更是南北和解的象征。其景色之秀丽,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宋代词人苏东坡曾以“愿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的词句赞美了世界名山金刚山。

金刚山是朝鲜的五大名山之一,位于朝鲜东海岸中部,太白山脉的主峰周围,是朝鲜半岛最负盛名的风景区,景色雄伟壮丽,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密林奇洞及松林云海着称,有“朝鲜第一山”之美誉。

金刚山号称拥有1.2万个奇秀的山峰,又有“千岩万壑”之称谓,主峰为毗卢峰,海拔1683米。金刚山因其山峰连绵不绝,山峦叠璋,璀璨生辉,好似金刚石熠熠放光,因此号称“金刚山”。

金刚山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观,因此每个季节又有不同的名称。春季,花岗岩石上的晨露,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犹如七大宝石之一的金刚石一样,所以得名金刚山;夏天,片片彩云如在绝岩峭壁上飘浮,地上到处绿树芳草,野鸟鸣啭,身临其境,宛如置身仙境,故名蓬莱山;秋天,漫山枫叶好似铺上艳丽的锦绣,夕照里湖亭相映,山水交辉,故称枫岳山;冬季,树叶调零,裸露金刚山的大石,奇岩怪石,树枝桠杈,银光闪闪,形成一副美妙如画的景色,故为皆骨山。

金刚山一带是朝鲜半岛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1℃,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8月平均气温为23.6℃,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金刚山上生长着1000多种植物,开花的植物有880多种,特产植物有100多种,其中金刚吊钟花、金刚沙参、金刚山点地梅等是只有金刚山才有的植物。金刚山有38种兽类、130种鸟类、9种爬虫类、10种两栖类及30种鱼类。金刚山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金刚山有保留阿弥陀佛如来座像(妙吉祥)、磨岸三尊佛、石塔、浮图等佛教遗址的表训寺、正阳寺与普德庵等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也有流传着仙女与樵夫间美丽传说的上八潭、万瀑洞及刻写着各种字迹的玉流洞,现在游客还可在水质和设施极佳的“金刚山温泉”享受100%的温泉浴,可在“金刚山文化会馆”观看“平壤牡丹峰杂技团”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杂技表演。

金刚山主峰毗卢峰,山势陡峭,高耸入云,登上顶峰,可一览金刚山的雄姿,将金刚山的山峰尽收眼底。金刚山分为三部分,分为内金刚、外金刚和海金刚。

阴柔之美的内金刚

以秀丽的溪谷美而广为世人所知的内金刚,以毗卢峰为顶峰,组成金刚山的西部地区。

内金刚地区包括和外金刚的交汇处的毗卢峰、永郎峰、白云台等奇峰峻岭和万瀑洞溪谷,主要以峡谷、瀑布和深潭为景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