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朝鲜
42873200000009

第9章 朝鲜人的多彩生活(4)

1.隆重的太阳节

在朝鲜,最为重大的节日是金日成的诞辰日和金正日的生日,而不是春节或者其他的节目。在这两个节日,全国不仅要放假,且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丰厚的物质待遇。春节等传统节日在朝鲜被归为“民俗节日”,只放一天假,且没有福利待遇。在金正日的生日以及金日成的诞辰日就不同,这两个节日要举国欢庆。

金日成诞生于1912年4月15日,于1994年7月8日逝世。从1997年开始,朝鲜将金日成的生日称为“太阳节”。

“太阳节”是朝鲜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亦是一般朝鲜人民少有的喜庆日子。每逢太阳节,朝鲜群众必载歌载舞庆祝这一盛大节日,政府不仅要向广大民众发放福利,还要播放纪念片,在这一天民众都要去金日成故居参观。

2010年4月15日,是朝鲜的第14个太阳节。这一天,朝鲜官方在平壤大同江畔举行了名为“领袖的夙愿之花在祖国盛开”的焰火晚会,并且邀请在平壤的外国人参加。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平壤的夜色装扮得格外缤纷。为了庆祝“太阳节”,朝鲜有关方面从4月14日至5月20日,持续举行名为“阿里郎”的10万人大型团体操与艺术演出。同时,市民到万寿台的金日成铜像前献花,各界群众排队参观金日成的故居。

每年4月15日,朝鲜人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堆满时令蔬菜、猪肉、鱼与至少三种年糕等可口佳肴,还有政府赠送的饼干和糖果等礼物。

根据朝鲜人民会议规定,每年“太阳节”全国放假两天(机关部门,海关与出入境管理局也将停止办理一切公务)。朝鲜未满12岁的儿童将收到由政府赠送的一份礼物(饼干及糖果之类食物)。平壤的百货店以及食堂内当天也会挤满全家出行的人们,卖花生点心的街摊前也排起了长龙,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每年的“太阳节”,朝鲜皆要举办“金日成花”展览会。“金日成花”是印度尼西亚友好人士培植并且作为礼物送给朝鲜的,该花是兰花科草本植物(属热带草本植物),茎直、叶条形、紫红色花,一年开两次,每次开放1~2个月。自1957年,“金日成花”首次在朝鲜栽培以来,朝鲜已经种植了4000多棵“金日成花”。

根据朝鲜政府的规定,朝鲜每人须佩戴金日成或金正日像章。金日成、金正日像章在朝鲜是非卖品,每个都有编号,由朝鲜各单位发放,公民须经过像章颁发仪式才能得到。少年儿童没有领袖像章,他们佩戴的是队徽或者团徽。朝鲜人每天上班,出门时,第一件事就是将金日成或金正日像章端端正正地别在衣服左胸上-心脏部位。而在“太阳节”那天,随时保持像章的端正更是朝鲜人不可忽略的大事。

2.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

朝鲜人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中国相同,只是名字和过法有些区别。

他们一年主要的民俗节日有元日、端午节和秋夕节等。每逢传统节日,朝鲜人都尽情欢庆,民俗风情和礼仪传统充分显示出来。

元日

元日,即正月初一,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是一年中重大的民俗节日。

能歌善舞的朝鲜人春节活动丰富多彩。

节前,朝鲜族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机关企业的门口张灯结彩,以渲染节日气氛。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民族服装,尤其是妇女与小孩的民族服装更是绚丽多彩。

除夕之夜,全家守岁通宵达旦,鸡鸣破晓时,每个家庭皆要举行祭祖仪式。待天亮以后,各家族按长幼顺序拜年。年轻人不仅要向家里的长辈依辈序磕头拜年,还要到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春节的拜年活动先从祭祀祖先开始,然后向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们要准备好礼物,在接受拜年的时候赠送给晚辈,并且给孩子们压岁钱。向邻里的长辈、向老师拜年也是必须的。凡是向长辈拜年,都要下跪、磕头,行大礼。

同辈的朋友间在拜年时则相互说些祝福、鼓励的话。

在朝鲜,农历新年期间,小辈给长辈拜年被称为“岁拜”,这一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到现在依然盛行。接受跪拜大礼的长辈们除嘱咐孩子们诸如“好好学习”等话外,还会给他们一些“问安费”,也称“岁拜钱”,也就是中国所说的“压岁钱”。这种“压岁钱”既表示长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也是对孩子们尊重长辈的一种鼓励。“压岁钱”的多少,主要视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但一般说来并不太多,孩子们也并不指望靠“压岁钱”发一笔“横财”。拿到“压岁钱”的孩子自然兴高采烈。

节日期间,平壤市街头常见有一些流动商亭,出售糕点、糖果及饮料,一部分孩子的“压岁钱”就花在购买这些零食上,还有的则用“压岁钱”来购买他们喜欢的书籍,或者同小伙伴一起到游乐园去玩耍一番。不过,朝鲜媒体在介绍“压岁钱”这一习俗时,都使用的是“过去式”,且从未报道过孩子过年时得到多少“压岁钱”以及怎样使用这些“压岁钱”。

朝鲜人也吃团圆饭,且以民族饮食为主,各种打糕、八宝饭、松糕是必备食品。年糕汤是春节最主要的食品,也是招待前来拜年宾客的食品。春节吃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了一岁。按照传统食谱,年糕汤里要放进雉肉(野鸡肉)。但雉肉比较难得,久而久之,人们就以鸡肉来代替雉肉,从而产生了“鸡肉代替雉肉”的朝鲜俗语,意为“在不得已的时候相互替代”。

民俗游戏是朝鲜人过春节不可缺少的内容。掷尤茨是朝鲜民俗游戏中最独特的一种,男女老少都能玩。据传说,尤茨是朝鲜古代国家的一个官职名称。这是一种用四根木棍玩的游戏,将木棍高高抛起后,以落地时木棍的正、反以及是否相压等来计算成绩。游戏分为两队,相互竞争,非常热烈。跳跳板是妇女的“专利”,一上一下,便人赏心悦目。而抽陀螺、放风筝、滑冰车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剧场、影院、体育馆及饭店等公共服务场所在春节时也开展一些服务项目,比如,放映新电影、歌舞、民族音乐会、农乐比赛、书画比赛等。体育馆开放一些体育器材供应人们使用,饭店里则准备各种民族饮食供人们挑选。

朝鲜和中国一样,在春节时也有贴窗花的风俗。朝鲜人在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对联与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者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年初一的黎明时分,人们将一些钞票塞进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以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时,人们又把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元日后第一个丑日不能让牲口干活,还要好草好料地盛在畚箕里喂养,意思是让它们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干活,为主人出力。

上元节

正月十五在朝鲜称为上元节,相当于中国的元宵节,是朝鲜人传统的岁时节,是新年开始迎来的第一个月圆日,家家燃灯以示庆祝。

上元节这天早晨朝鲜人喝“耳明酒”之后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果,晚饭要吃五谷饭。在上元节,人们吃过干果后皮肤一年四季不生疮,牙齿更加坚硬;喝过耳明酒意味着那一年都能一直听到好消息,耳朵不会忠病,且会变得更灵敏;吃过五谷饭的人定会有一个丰收年,事业有成,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上元节这天,农村青年们相互见面后都要抢先说出“先暑”,表示将中暑卖给对方,自己不会中暑,这叫“卖暑”。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许多游戏,一般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比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比谁的车结实。所有娱乐活动全村人都来参加,围观者敲鼓助威,热闹非常,取胜者唱歌、跳舞,庆贺胜利。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先请老人们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诸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亦叫跺桥,朝语中“桥”与“腿”两词同音,踏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个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到几十次不等,次数须和自己的岁数相等,以祈福禳灾。

上元节被朝鲜人赋予了很多的美好期望。据说,上元节这天晚上向圆月许的三个愿望都会实现。大部分的民俗活动集中在正月十五。

秋夕节

从1986年开始,朝鲜的“中秋节”被指定为民俗节日,1988年,又成为公休日。

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在朝鲜语中称“罕佳玉”或者“秋夕”,是朝鲜半岛人民历来都要欢庆的民俗节日之一。朝鲜半岛在古代曾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所以至今仍保留有农历新年、端午、中秋等和中国颇为相似的传统佳节。因民族性的不同,在漫漫岁月里朝鲜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古朝鲜,“秋夕”是一个欢庆丰收的农家节日,亦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天,人们将新打的谷米做成各种食物,带上同样是新米酿成的清酒,跳起欢快的农乐舞,去祭扫祖先的坟墓。这既是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亦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的习俗现如今在朝鲜农村依旧可见。

在古代朝鲜的农耕社会里,黄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价值不菲,只有在民族摔跤比赛力克群雄的“力士”才能获此殊荣,也象征着对勇气与力量的嘉奖。现在虽然生产力得到发展,但是这份特殊奖品却被留存了下来。比赛时,由头发花白的“阿妈妮”(老妈妈)所组成的拉拉队起劲地敲打着手里的圆鼓、长鼓,而那头作为奖品的重达970千克的大黄牛,则被拴在旁边的大树上。按传统,人们还会在茶余饭后下起朝鲜象棋、玩尤茨或者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跳起凤山假面舞,其乐融融,不胜言表。

祭扫亲人坟墓、欢庆丰收,城乡居民瞻仰烈士陵园与纪念碑,也成为今天具有“朝鲜特色”的新习俗。在首都平壤,锦绣山纪念宫与大城山烈士陵园是人们的必到之地-前者是安放朝鲜前国家领导人金日成主席遗体的地方,而后者则安葬着当年追随金日成进行抗日活动,为了朝鲜革命立下丰功伟绩的重要人物。从18日早上开始,前往拜谒的人便络绎不绝。许多妇女与儿童“盛装”出行,鲜艳的民族服装分外抢眼。祭品也换成了时令鲜花,各色菊花在扫墓人的怀里吐蕊绽放,非常灿烂。烈士墓前,党政各机关敬献的花圈早已经排得密密麻麻,很多人在那里停下来,拍照留念。

端午节

端午节也是朝鲜人民的传统节日,朝鲜人民在这天会以多种方式庆祝节日。农历五月是朝鲜农民收获大、小麦及进行水稻中耕除草的季节。他们的端午节,实际上是农忙期间农民的一个愉快的传统休息日。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为安慰屈原的冤魂而举行的仪式,是朝鲜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早在新罗时代即被定为全国性的民俗节日。

人们说这一天的太阳最亮。女人们在这一天要用菖蒲水洗头,然后到河边“迎水”,还将菖蒲根削成发簪插在头上,并在两端刻上“寿福”二字,染上红胭脂,以避邪。过去,刚结婚的新娘还要戴上用各种野花装饰的花冠,并且插上菖蒲簪子。现在,这种习惯已很少见。端午这天,人们要吃艾糕和百种草,喝菖蒲水,把益母草熬成汁饮。端午节是朝鲜人荡秋千和摔跤竞赛的日子,场面相当壮观。在一些地方还有端午祭的习俗,地方官担任祭官,在舞乐声中,女巫们跳起大神,念动咒语,男巫们跳起假面具舞,数百群众在祭坛前列队祈祷,观众常常多达数万人。

寒食节

清明寒食指冬至后的第105天,约在清明当天或后一天,朝鲜族人们通常把寒食和清明合起来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