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42891700000037

第37章 (六)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在谋求发展中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的诸多因素。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不可能在动荡和战乱中进行,必须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这是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如此。邓小平以一个战略家的远大目光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总括起来,邓小平的发展环境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内政局的稳定和国际和平的局面。

就国内环境而论,稳定压倒一切,这是个大局。反观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实现发展,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战后而起谋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现代化发展,尤其需要政局的稳定。政治稳定问题是当代政治发展研究领域中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当棘手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中国这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历了重大挫折的国家来说,稳定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过去我国搞阶级斗争为纲,造成人为的政局动荡,试图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文化大革命”中更提出“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的荒谬口号,耽误了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个教训是深切的、沉痛的。目前,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来之不易,“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要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而要维持稳定,首先必须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改革成功,会给中国今后几十年的持续稳定奠定基础。其次,还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就国际环境而言,我国现代化建设还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局势。因此,争取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对和平的渴望是饱受两次世界大战之苦的世界人民的强烈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搞建设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了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邓小平指出:“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具体的做法,还是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对苏联对美国都要加强来往。”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其范围和规模都大大扩展。在这种态势下,我党领导人一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另一方面积极把握时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强调和平发展实现共赢。而胡锦涛“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则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念。

当前,我国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必须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高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