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猪年运程
42895600000022

第22章 传统民俗中的吉凶宜忌

历法中的民俗文化,是人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一些习惯的集合。其中有关吉凶宜忌的习俗,反映了古人朴素的感情与美好的愿望。以今人的眼光评价,这些民俗文化中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应当用科学理智的态度去认识与鉴赏,而不应全盘接受、一味迷信。

逐日宜忌旧称“黄历”,其中反映了古代人们劳作与生活的丰富内容,也表现了先人们祈福平安、依天生息的原始心理。很多宜忌的约定放在今天,已消失了依从的基础。列出这些内容,目的只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与深入了解。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技术手段落后,对自然的认识原始而朴素。在历法的记录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将日月星辰的运行按自己的理解一一记录下来,形成了传承至今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就有有关吉凶宜忌的习俗。

(一)四方神兽与二十八宿

民间熟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主管四方、四季的灵通神兽。在干支纪时中,四大神兽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给人们带来或凶或吉的干扰。如:青龙是主管春季的东方之神,木为属性,统管角、元、氏、房、心、尾、箕七大星宿。青龙的出现,意味着贵人相助,逢凶化吉。

白虎是主管夏季的西方之神,金为属性,统管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大星宿。白虎的出现,意味着杀伐争战,血光之灾。

朱雀是主管秋季的南方之神,火为属性,统管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大星宿。朱雀的出现意味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玄武是主管冬季的北方之神,水为属性,统管斗、牛、女、虚、危、宝、壁七大星宿。玄武的出现,意味着健康长寿,国泰民安。

在干支纪时中,四方神兽与二十八宿,每月、每日都轮流登场司值,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同影响。

(二)神煞与吉凶的关系

神煞,在民俗历法中,是司值年、月、日、时的当值星君,不同的神煞对时日及生活运程都有不同的影响,或吉或凶、或宜或忌、或平顺或突变。

1.神煞的类型与性质

传统民俗中,人们期望着自己每天都会遇到吉星高照,而不与凶神恶煞打交道。可见,在人们的主观印象中神煞有好有坏,有吉有凶,而趋吉避凶是人之本能。

在司值时辰的星君神煞中,人们一般视天德、龙德、月德、紫微、天合、青龙、红莺、喜神、禄神、天合、金舆等神煞为吉星,其中有主事业遇贵人、人生得好运的板鞍、天招、太阳、月华等;有主财旺钱的金舆、天喜等;有主姻缘美满感情融合的解神、天喜、红鸾等。而视贯索、卷舌、白虎、羊刃、暴败、大耗、亡神、五鬼、三台、天哭、吞陷等神煞为凶星。其中有主人生败运、事业阻滞的泻气、勾绞、羊刃、丧门等;有主财损钱亏的大耗、小耗、五鬼、暴败等;有主生病伤身、遭遇灾祸的白虎、黄幡、天厄、病符等。

在所有神煞中,人们最常提起的,也是最易出现、最令人生畏的便是太岁。民俗文化中,认为“太岁头上不可动土”,一旦冲犯了太岁,就会大祸临头,需要求神化解等等。

2.生肖纪年中的逐日宜忌

出于对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神煞的敬畏,同时也是根据祖辈相传的生活经验总结,在民俗文化中,历法对人们的起居生活、出行劳作做了约定俗成的宜忌安排。办喜事多选在黄道吉日,而在忌日中,许多事情避开安排。这样做的理由,既是为了祈求平安得福,而且大多也符合四季四时的变化。

传统民俗中,人们习惯于在适宜的日子里食用某些特定的食品(如正月十五食元宵,五月端午节食粽子,八月十五食月饼等),并参加组织某些特定的活动。认为这样做会旺运、顺运、大吉大利。而在忌讳的日子里,避免去做某些不宜、不当的事情,认为这样做会败运、衰运、招灾惹祸。虽然其中有很多不太科学以及不合情理的规定,但从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角度上看,很多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面对这些民俗文化时,应当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去认识鉴赏,以求对传统民族文化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