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17

第17章 榆林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是榆林经济开发区承前启后、加快发展、实现整体突破的关键时期,依托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围绕“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开发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将开发区建成集城市新区、能源化工区、加工工业区、生态文化区、高科技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一体的基地核心工业园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是榆林经济开发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按照《榆林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结合开发区发展现状,笔者就开发区“十一五”建设与发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

榆林经济开发区是1999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设区6年来,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西部大开发和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为契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围绕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内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按照科学性、可行性和超前性的原则,先后编制完成了各项规划,形成了总规――控规――详规三级规划体系,并在建设中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二是集约用地,强化管理,全面推行开发区土地资源市场化、规范化、合理化运作,开发区土地市场不断发育成熟,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全面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累计投资8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政道路20多公里,完成绿化面积3000多亩,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引水一期工程建成投运,通信、燃气、供排水管网基本建成投运,热电厂、水厂正在建设。开发区已基本具备了较高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四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服务入区为宗旨,以建设一流投资环境为目标,按照“走出去,请进来,内引外联,多方联动”的思路,全面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截止到2005年底,开发区批准入区项目111个,总投资规模95亿多元,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1亿元,开发区作为榆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新区已初具雏形。五是进一步理顺了各种关系,管理程序日趋完善,内设机构逐步健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个有能力、有实力、肯干事、肯负责、团结努力的工作团队。

(二)问题

一是开发区作为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主体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周边各资源富集地市和榆林市内有关区(县)相比,资源优势不很明显,资源配置滞后;二是科技实力较弱,人力资源匮乏,自有人才严重不足;三是内外关系还未能完全理顺,内部功能还需更加完善,管理运行体制还不够健全,管理水平不高;四是区域拓展受到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的影响,没有获得预期的进展,土地存量不足;五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客观影响,开发区不少已入区项目未能按计划实施,新增投入不足;六是干部职工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吃苦意识不强,整体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挑战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榆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黄金发展期,更是我区向西部一流开发区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多元化、节约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化、能源持续紧缺化等多种趋势。特别是国际能源的紧缺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在能源产业上要“扩大西电东送规模”,“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大力发展能源下游产品”,这对建设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极为有利。从经济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开发区引进的能源化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成本低,工艺技术先进,产业集聚程度高,能源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外经济环境为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国家对以榆林、吕梁、鄂尔多斯为中心的能源富集区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列入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开发区作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基地,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已经被确定为全市“十一五”规划“123456”发展思路中大力支持发展的两个开发区之一,使我区在全市能源化工基地战略地位凸显,这些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速度全面加快,榆林经济进入了跳跃式发展的快车道,开发区作为基地建设的中心载体和核心工业园区,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是建设榆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在看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周边地区(县)依托比我区更加明显的资源优势高速发展将给我区带来很大压力,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交通运输、土地资源、水资源比较紧张,国家对土地和信贷的严格管理,特别是我区作为近城开发区在项目建设上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都将给开发区的下一步发展带来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只要开发区能够冷静分析,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完全可以在发展中使这些困难得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