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21

第21章 工作措施和政策保障

(一)创新体制,优化环境,建设服务型开发区

结合开发区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按照“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模式,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健康、有序的良好的服务软环境。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健全各类市场服务体系,规范管理行为,理顺运行机制。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物流业建设,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开发区每年从新增企业上缴地方税中提取5%~10%,设立开发区投资促进基金,用于投资促进活动。还可建立扶持、鼓励类项目的贷款担保基金、贴息基金和招商引资奖励基金。

(二)搞好土地资源储备,拓展开发区空间

树立“大开发区”理念,按照“一区多园”的战略构想,依托现有建成区,实现开发区发展空间的延伸拓展,重点做好四个新规划园区的土地资源储备工作,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土地空间。同时,要珍惜利用土地,切实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利用,合理开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加快人才资源开发

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努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和科研开发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外向型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面搞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机制办好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提高人才市场化、服务化水平。鼓励企业推行年薪制和以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用人机制。创造条件和平台,吸引和鼓励榆林外流人才回归,参与开发区和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四)创新思路,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

以开发区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产业定位为导向,精心做好开发区的整体包装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会展、论坛等平台,加大项目推介力度。运用行之有效的招商策略,创新思路,主动出击,大力实行品牌招商、对位招商、以商招商、规划招商、资源招商和链条式招商。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五)政策建议

1.建议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优先给开发区配置煤、气、盐、水、土地等资源,保障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2.建议市人大专门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榆林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高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法制保障能力。

3.建议以市财政为主,与开发区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组建项目投资公司。通过设立发展基金、吸引整合榆林民间资本、培育上市公司、资金担保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和规范资金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制地发挥资金的效用,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