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51

第51章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区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截至年底,向《榆林日报》、《榆林年鉴》、《腾飞的榆林》等新闻媒体投送了10多篇(条)新闻稿件,编撰出刊《开发区建设动态》14期,组织了6次开发区图片拍摄活动,完成了《榆林经济开发区投资指南》宣传画册的刊印工作。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全面及时地向外界介绍榆林经济开发区的最新建设动态,极大地提高了开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4年,开发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项目未能按计划开工建设;二是开发区财税管理运行体制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三是开发区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项目引进和开发;四是开发区干部职工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不强,还不能适应开发区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关键一年。开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靓区、管理强区、项目兴区、以法治区”的发展思路,按照“工作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项目,作风要有新转变,招商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坚持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以集约开发、提升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继续加大水、电、气、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创新服务,强化管理,走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开发区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步伐,重点是依托榆神矿区,上马建设以煤炭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力争在煤炭加工利用上实现根本性突破;二是抓好以水源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投资环境,为入区项目建设搞好配套,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三是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制度规范、行为科学、运转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四是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实行统一的土地价格管理和用地指标管理,优化项目用地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开发、合理利用;五是继续深化“五型机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机关自身建设水平。

2004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但是,与我们建设西部一流开发区的目标相比,任务还很重。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工作,迎接开发区的美好明天。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