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61

第61章 健全制度,完善机构,机关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变化

制度建设是开发区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也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和保持开发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在保障。2005年,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工作,针对机关行政管理、入区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补充和修订完善了20多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入区项目服务流程图,出台了开发区中小企业管理办法,规范了办事程序,进一步有效解决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分工不明、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为满足开发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实现管理职能的优化配置,我们先后组建成立了榆林经济开发区财政局、榆林经济开发区园林管理所、榆林经济开发区招标管理办公室、榆林经济开发区房产管理所、榆林经济开发区发证办等机构,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开发区金库经省人行批准设立。榆林经济开发区地税分局正式驻区办公,为推动开发区加快开发建设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看,2005年,开发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更是令人欣慰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建设环境友好性差,阻挡工程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开发区的整体形象。三是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协同配合意识差,团队意识不强。四是职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职工不抓学习,不钻研业务,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2006年,是榆林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整体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各项事业新突破的重要一年。开发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和资源配置为重点,走“一区多园”、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完善体制,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开发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年预期奋斗目标:完成项目建设投资30.6亿元;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300亩,实现土地收益2亿多元。开发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有新的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