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94

第94章 榆林城市规划建设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个性,加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把“生态示范”和“旅游休闲”作为榆林城市建设的目标,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仅要重视生态保护,而且要搞成样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应以其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围绕环境、服务环境,都要为环境添色,而不要给环境减色。JohnhonxShear曾将环境和建设的关系理解为“最理想的是全世界能成为一个大花园,而将建筑物优美地散布其间”。有人曾评价北京为“规划师的目的不是在城市中建筑花园,而且在公园中建筑花园”。而我们榆林市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呢?从城市环境艺术而言,可谓一片空白,仅在南门口有一雕塑,即作为塞外古城的象征。城市建筑外形毫无艺术可言,从公共环境、现代造园、平面布局、空间构成、环境要素、环境艺术类型方面来看,更是空白,它怎么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呢?因此,从21世纪开始,我们的城市建设者们都应在突出城市个性和城市环境艺术上下大工夫,花大气力,构筑榆林城市总体形象。

(二)大力拓展城市道路,注重街道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展示城市的形象,反映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而榆林城由于地处偏远,闭塞落后,城市道路十分狭窄,漫步其间或游览购物给人的不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而是压抑和脏乱差。现有的最宽的道路为长城路,也仅有50米。其他街道的宽度和路况则更差,尤其是老街,路面凹凸不平,更无街道景观可言,可整个街道给人一种拥挤、陈旧的感觉。因此,城市规划在注重环境艺术的前提下,应当加强街道景观设计,给身居其中的人们提供一种优美的休闲购物场所,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人更精神、经济更繁荣。

(三)突出特色,注重城市广场和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公众休闲、娱乐、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密度、城市防灾、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等多项功能。它与街道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宏伟雄姿。有了它,城市会变得更亮丽、更崇高、更具时代感,在公开开放空间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沟通。

榆林城目前没有一个广场。人们缺少休闲、娱乐、健身、交流沟通的场所,城市文化氛围差,给人一种没有城市气息的感觉,仅是一些建筑物的堆积。笔者建议在二街城市道路改造的同时,在中心地段修建小型广场,在新建区和即将建设区,如西沙、开发区应加大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多建几处个性突出,别具风格的文化艺术广场,展示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的精神风貌。

(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生态示范城市,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现在,回归自然的呼声此起彼伏,人们希望生活在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中,这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在乡村,其实是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好希望。

一个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体,努力诱导榆林城向生态示范城市发展是实现我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保证之一。当然,这是以发展为前提的渐进过程。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规划,不但要求人口配置、产业导向、综合利用、协作配套、环境容量与总体布局相协调,而且还要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榆林市的现实情况决定的,也是必须这么做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城市形态的选择,建立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大绿地系统,如田园风光、防护林、生态农业、观赏农业等。

充分体现我区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将榆林城作为公园来建设,因为随着未来城区周边能源资源开发基地的形成,各种污染、粉尘、植被死亡将不断产生。人们会对绿色更加渴望,这就要求城市应在绿色中建设。规划因形就势,形成真正担负起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气候、美化环境作用的良好园林绿地系统。把城市和绿色融为一体,将绿色引进城区每个地方,让城郊周围在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中自然演化的绿地系统和城市自身的发展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为城市为人们提供满意的绿色空间,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忘记榆林市漫漫黄沙的地理背景。

(五)明确城市分工,强调城市各功能区协调统一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是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城市建设要与城市发展问题相协调,比如大型项目选址、房地产的综合开发、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要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功能分区上,做到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协调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交通联系;兼顾老城、西沙和开发区发展需要;城市各组成部分力求完整,避免穿插;加强预见性,布局中要留有发展余地。

(六)做好老城改造,处理好建成区与新建区的关系

榆林城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在城市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自身内在不合理的结构。一个城市的城市结构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是合理的,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这种结构会逐渐变得不合理。就是一个新建设的城市,其城市结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榆林市城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太突出了。城市改造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甚明显。笔者认为目前应把旧城改造建设放缓,集中力量在西沙或开发区拉几条大道(街),形成独树一帜的城市建设局面。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城市的传统风格特色的保持是完全必要的,文物(如城墙、楼阁)的保护更是必需的。但就榆林城目前现状而言,除了保护文物之外,城市应不断地进行形式更新。不更新就意味着停滞,意味着落后。如果它不是文物的话,它将面临着衰退。另外,更新旧的结构可以使城市发展具有连续性,不顾城区既有结构盲目改造,会产生城市结构的“断裂”,在老城改造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更不能一边治病,一边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