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平民之道
42977300000074

第74章 唯阿有异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据南怀瑾先生讲,“唯”与“阿”都是指人们讲话时对人的态度。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是的”。但相同中又有不同,“唯”是诚诚恳恳的接受。“阿”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地迎合对方的意见,这便是“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之处。许多人和上级谈话时,每每说:“你的看法很对,不过我……”,这就是“阿”。“不过”、“但是”这类转语,往往隐含着低声下气,不敢得罪人的顺从心理。然而,真理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往往是不敢坚持真理随便将就别人。所以在征求别人意见时、或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就要认真地加以区分,不要把别人对自己表面上的应付当做真正的赞美。

一个读书人是不应在学问上、文化上、思想上随便将就别人,附和别人的,也就是说不要轻易作“阿”的表现。可是现在有一些所谓名人,却将一些不怎么样的书吹捧过高,实在有失身价。难怪有一个记者说,目前的文化界被一大批没文化的人把持着。我们应注意,“唯”与“阿”实质内容虽然不一样,但在表面上不易分别。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别人所求,均回答为“好”!“行”!虽然得到的是一样的回答,但有的是真“好”、真“行”,有的却是假“好”、假“行”。比如推荐干部,所有拉票的人得到的都是“好”、“行”,个别人还给你来一句:“不投哥儿们的票投谁的票呢!”等投票结果一出来,许多人却傻了眼,自己被许多哥们涮了一把。

老子讲这些道理,并非教我们带着尖刻的眼光专门去分析他人的言行举止是“阿”还是“唯”,而是提醒我们要学习真诚不侫的“唯”,避免虚伪造作的“阿”,可千万别误读了,处处以此挑剔别人,要知道一切学问修养都应从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开始。

一个人再聪明,他对具体事情的了解远不如在现场工作的人员。所以,现在许多组织都在积极营造大家说话的氛围,提倡大家“有话就说出来!”“不要怕说错话!”等等。但也有一些单位仍然是怕下边人说话,并且把有不同意见的人视为异己。那么,在这些单位里,就不仅仅是“阿”的问题了,身边的人都是十足的奴才相,领导把黑说成白,他们也说“是是”!可一旦领导下台或调任,他们就像倒了坝的洪水,把所有怨言都一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