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陵前大都放有石像生,如沈阳北陵,在正红门前的甬道两旁就立有12对相互对称的石兽,分为狮子、麒麟、獬豸、骆驼、马、象6种,件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十三陵的石像生是一组大型雕刻群,1435年(宣德十年)置。有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二坐二立。石兽后边有武臣、文臣、勋臣12尊。在800公尺距离内,共有18对石像生,它们面面相观,栩栩如生,是珍贵的艺术品。
在陵前放置石像生,是从秦、汉沿袭下来的。只是各代陵前石像生的数目和种类有所不同,秦汉时放置麒麟、象、马等。唐代诸陵前则是狮、马、牛、玄鸟、文臣、蕃酋。明朝则是麒麟、獬豸、骆驼、马、象、文武勋臣。十三陵的石像生大体是仿南京孝陵制作的,而且又增加了四勋臣。清朝基本是效仿明十三陵放置的石兽,只是没有文武勋臣。
皇帝为什么要在陵前设以上几种石兽、石人?这是有来历的。以狮子为排头,是因为狮子凶猛,吼声洪大,群兽闻声无不惊恐。所以不仅陵前有,古代官府衙门前也放有一对狮子,是威严的表示。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头生一角,据说它如遇二人相争,专触不正之人。因此,古代的法官曾戴过獬豸冠,以表善断邪正。放在陵前有“辟邪”、“压盛”的意思。骆驼、象是沙漠和热带地区的运输工具,将它放在陵前,以表示皇帝统治疆域的广阔。麒麟则是神话中的“吉祥”之兽,龙、凤、龟、麟古称“四灵”。马善走,是皇帝的坐骑,自然更不能缺少。总之,有麒麟、獬豸、烈马、雄狮等把守陵门,能表示皇帝的威严。
武、文、勋三臣石像,古称“翁仲”,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据说秦朝有位大将,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体壮,力大无穷,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因镇服匈奴有功,死后,为了纪念他,秦始皇命令铸造阮翁仲铜像,放在咸阳宫的司马门外。后来人们便将铜人、石人统称为“翁仲”了。武、文、勋三臣石像,象征着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