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物与工艺(和谐教育丛书)
43646200000021

第21章 历史上的无字碑

许多人只知道武则天立有无字碑,其实,历史上的无字碑有很多。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初登五岳之尊的泰山绝顶,所立高6米、宽1.2米无字碑。他自建元(140年)登基30年来文治武功,政绩斐然,一方碑石无可尽说,故不铭字,以昭天下。唐代,乾陵之外,中宗李显定陵,睿宗李旦桥陵,也都有无字碑。至明,无字碑就多了。公元1402年,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自称“靖难”举兵破京都,夺取其侄惠帝朱允炆位,命炆师方孝孺草《即位诏》。方不从,反大骂朱棣叛贼,因遭惨刑,“夷灭十族”,连方书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碑文亦遇磨泯。方既死,其幸存友辈、门人偷运遗体葬于南京雨花台附近,所树墓碑,亦无字。这两座碑之外,明十三陵尚有许多无字碑。

明史曾载太祖言:皇陵碑记,俱属臣粉饰之文,不足以训后代子孙。故臣众而无一敢为捉刀,皇帝碑文只得由皇位承继者亲劳了。《世宗实录》等籍载,太祖碑文由成祖朱棣撰写,成祖碑文又由仁宗朱高炽撰写,但后来献、景、裕、茂、泰、康六陵碑亭和碑,全是于嘉靖年间先后建造,至1536年始竣工。时礼部尚书严嵩奏请皇上撰写,而一向懒于问政、沉湎酒色、常欲成仙的世宗朱厚熜帝,哪来许多心思和精力去撰写这么多碑文呢?嘉靖以后,诸帝自击祖宗碑无字,自己更不便下笔吹嘘了。

特别应该提到,近代最是卑劣、可笑的是1944年特务头子戴笠立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大礼堂后山坡上那块“无名英雄纪念碑”。戴为抚慰亡故人员家属,也为纪念他干特务10年,树碑沽名钓誉,但又怕立传“泄漏”他们所干许多见不得天日之事,只好“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