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31

第31章 向不良情绪开战(8)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与诸葛亮三次较量大败后,气血攻心而亡。《说岳全传》记载有“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牛皋在乌龙镇上遇着兀术,两个人激战时,牛皋骑在兀术背上哈哈大笑道:“兀术,你也有被俺擒住之日吧?”兀术回转头来看看牛皋,圆睁双眼,大吼一声:“气死我也!”怒气填胸,口吐鲜血不止而死。据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关联心脏与心理状态、情绪的部位,被称为“脑岛皮层”。如脑岛皮层受到强大刺激,引起功能失常,就会损伤心肌,导致突发心室纤维颤动,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这就是人为什么会被气死的缘由。

人生在世难免生气。常言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往往逆境多而顺事少。因此,要陶冶性情,提高修养,遇事要冷静,三思而后行,心平才能气和。气和就是人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畅协调,才有利于健康长寿。这是一切养生之道中最重要的一环。

想想一生中有什么事是靠生气解决的?要制怒就要锻炼自制力,学会宽容忍让,“宰相肚里能撑船”。许多事情,如果能忍一忍,就会风平浪静;如果能让一让,也就柳暗花明了。心胸宽阔、豁达大度,就能化有气为无气。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要学会变“热处理”为“冷处理”。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遇事生气。

此外,还可采用转移的方法来制怒,如坐下来、喝水、听音乐、看电视、聊天、打牌、下棋、上网、散步、串门、睡觉等形式,以使自己迅速恢复内在的气血平衡。

综观世上长寿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心胸宽阔,豁达大度。这对于追求健康长寿的老年人来说,是应该竭力效法的。

超脱地忘却,让怀旧随风而去

当生活变得郁闷难受的时候,当警报把你推向万丈深渊和无限的烦恼时,你会渴望去逃避令人难以忍受的现实,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于是,我们开始做白日梦。我们也许会在某种广告、某种邮卡或某部电影中看到过它并希望我们能够身临其境。或者,我们也许会回忆起一个我们曾经到过的乐土,那时我们比现在年轻,而生活似乎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

诸如此类的暂时性逃避,在解除我们的精神紧张方面,也许很有益处。但是,持续不断地靠怀念过去来逃避现实(逃入往事的回忆之中),却是一种无益的习惯,其结果往往是使人逃避成熟的思考,而进入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境界。

患了这种“怀旧病”的人,会使自己脱离对他极为重要的生活,为了今天的生活而生活的生活、每一天都有一些特殊之处的生活。这种生活愈有不如意之处,他对“过去的大好时光”怀念得愈厉害,他对那些日子构想得愈虚幻;如果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他的思想可能就会常常虚妄不实。所以他感到孤单寂寞,因为他的这种想法已经使他脱离了他的同伴。

治疗此种“怀旧病”的办法是“怀新热”。这种“怀新热”是一种积极创造的思想:所思想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和未来。它是一种自我改善的渴望,为了今天和明天,并使它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怀新热”是一种渴望:渴望知道我们是活在“现在”里面,而不是活在多年以前里面。它是一种热切的渴求:渴求避开失败机运的陷阱,发动成功契机的作用,以便使我们每天的日子过得更丰富。它是一种决心:决心使我们的日子过得更积极,充满与他人共处时的美好感觉和趣味。

还有一种“怀旧病”是对过去曾经犯下过的错误的无限悔恨。患了这种“怀旧病”的人,会丧失追寻新生活的自信。我们常听到人们如此哀叹:要是如何如何就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怀旧情绪,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时地发出这种哀叹。实际上,这种沉重的情绪是徒劳无益的,它不但不能改变你曾经有过的过去,而且反而会影响到你的现在和将来。

许多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怀旧情绪的影响,他们简直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怀旧机器。这种机器的运转程序是这样的:某人发出一个信息,这一信息反馈到你的身上,而你根据过去自己所说或未说、感到或未感到、已做或未做的事情来看,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你已变成一个坏人。于是,一旦你听到这一信息,便会在现实中感到情绪低落,并为自己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和不安。这样你便成了一部悔恨机器,一种能够行走、说话、呼吸的装置。只要他人给你加入适当的燃料(即有关信息),你便可以再生怀旧的悔恨。

怀旧会使人沉迷于幻想,使人抑郁以及自怨自艾。我们千万不要让这种情形发生在自己身上。

怀旧是一种使人沉浸在过去,为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而懊恼的情绪。然而,我们的人生之路毕竟是向前延伸的,如果一味地活在不会重新来的过去里,那生活很可能会把我们抛弃。所以,只有向前看才是走向幸福的出路。

忘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极为常见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都顺利,因此,每个人都会遇到紧张、挫折乃至失败,这样渐渐地就形成了情绪。如果总是处理不好情绪,必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调整和改善精神状态,我们必须学会忘却。心理学家柏格森说:“脑子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记忆,而且帮助我们忘却。”其用意就在于提醒人们,要不停地对自己不健康的情绪进行清理和调整。

我们说,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情绪所困扰的,他通常能够把恼人的往事放在一边,而让愉快的心情时时陪伴着自己,事实上人们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旺盛的精神与体力去学习、生活、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忘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然而,忘却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忘却悲伤、惨痛、屈辱之类的往事,更是不容易办到。因为,它们是你的痛、你的悔,是划在你心灵上的一道带血的痕。不过,假如你不忘却它们,自己的灵魂就会被它们一点一点地腐蚀,因而变得憎恨、怨愤,甚至造成自己精神的崩溃,陷自己于疯狂。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潇洒走一回”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单要忘却不愉快的往事,也要学会放得下那些令自己感觉到得意和沾沾自喜的往事。这些事情对于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人来说,是很容易陷自己于虚妄的。

当你一旦忘却了它们,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减少偏差,你生命中真正的省略才会显现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令你无法释怀而快乐的往事,还是悲伤与憎恨,它们都会使你与现实生活脱节,以至严重地威胁你的心理健康和心智的发展。

我们记住的多是对自己影响大的人和事,比如考大学、找工作、升职加薪之类的事,总可以如数家珍。至于某些事情,他们虽因为日后有许多被想起的理由而得到反复的琢磨,却往往也失去了本来的颜色。比如感情,有些人因为爱了所以终生不会忘记,忘记的只是当时快乐和痛苦的感觉而已。

记住的并非都是应该记住的,而忘记的大都有值得忘记的理由。你有没有试过想忘记一段感情、一个人,却只有依靠时间的流逝;有没有试过忘记当初的浪漫和誓言,而在平淡的生活里寻些平淡的快乐;有没有试过忘记年轻时的癫狂,忘记独身的快乐而背负诸多的责任?

上帝赋予我们记忆或忘记,我们常常抱怨自己太容易忘却,其实,过目成诵、博闻强记固然好,但忘却不见得绝对不好。生活中有许多痛苦、尴尬、恩怨,就是因为我们会忘却,这些对身心有害的成分才会渐渐地被冲淡,渐渐地使我们脱离了受过的苦痛,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快乐和幸福。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忘掉那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东西却很难。

我们从小就“记吃不记打”,保持这点不泯灭的童心就可以忘掉个人的恩怨。但有时又听到一种责备:“你好了伤痕忘了疼呀!”我们应该这么回答他:“该忘却时就忘却,难道要记一辈子?”这是一种睿智者的生命的声音,假若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如何还能正常地生活,世上还怎会有勇敢、快乐和幸福?一个人若把所有的事情统统记住,那么,他不累死也得发疯。

正常的忘却是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所必需的。有医疗个案表明,一个人如果记忆出现异常,凡是经历过的事都不会忘记,那么他每天的活动都会充满混乱。再说,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天灾人祸,留下多少伤痕,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没有“忘记”的生存,是痛苦的生存。要活下去,就不能记得太多。忘却,在某一层次上是值得赞赏推崇的,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当然,有些太深的伤痕是难以愈合,也难于真的忘却的。在晴朗的日子,它们沉睡着,一遇阴天就会作疼,甚至会悄悄流血。但是,带着伤痛顽强地活下去,忘却的是痛苦,而不忘的是在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去开拓新的生命疆域。这难道不是人类寻常的命运在忘却中改变的吗?

背负着过去的痛苦,夹杂着现实的烦恼,这对于人的心灵而言无任何益处,反会造成厌倦和悲观的生活情绪,与其这样,超脱地忘掉不也是一种幸福吗?不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这不是让人去逃避,而是让人拿起忘却这把刀子,割掉人生的阑尾,在忘却中进步。

学会忘却,在某一层次上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我们推崇赞赏的。学会忘却,你就是勇敢、快乐和幸福的人。

怀旧应是趋新的准备

怀旧心理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从社会原因来看:由于社会结构与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资源与利益重新分配组合,社会地位与经济利益受到冲击的那一部分人,极易产生失落感,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怀旧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遗憾。

随着现代文明和大都市的大规模崛起,原有的生活环境在无情地解体。在大城市人们告别了四合院、胡同、里弄,但又被困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在乡村,诗篇一样的田野,不断被公路、铁路吞噬;工业污染了大地;电视使世界和人们接近,却又使人们的心灵彼此疏远。这一切都使一些人感到不适与恐惧。

从主观方面来看:怀旧实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躲避和遁逃,是一种特殊的机制。它把我们当前的痛苦和压抑隐藏了、忘却了,以至于我们自己永远不会再想起。而另一方面,它又把我们过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大大强化了、美化了,以至于人们在几次类似的回忆后把自己营造的回忆当作真实。怀旧起源于个人的失落感。失落导致回首,以寻找昔日的安宁与情调。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怀旧是一种习惯势力对个性的影响。习惯势力的存在常常是个体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习惯势力是历史形成的旧意识形态的反映。这种旧的意识形态是以旧风俗、旧习惯、旧文化、旧思想沿袭下来的,当旧的意识形态仍为群众所习惯的时候,就将形成一种极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对个体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怀旧心理其主要表现有:

1.依恋过去的事情

保存大量的旧照片、旧服装、旧书、旧报纸;给孩子取旧时代的名字;有些饭馆酒楼仍取的是知青时期“向阳屯食村”、“黑土地酒家”、“老三届饭馆”、“北大荒火锅城”之类的旧名称;流行歌曲的歌词也越来越“土”,什么“篱笆墙”、“牛铃摇春光”、“向你借半块橡皮”。歌曲创作向童年、乡村延伸。

2.依恋过去的友人、恋人

有人十分热衷搞同乡会、同学联谊会。这包括幼儿园园友、小学校友、中学校友、大学校友……有的男士女士,过去曾有过一段恋情,因故未成连理,如今已届中年,旧情萌发,开始“第二次握手”。

3.依恋过去的经历

有的人过分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奖品保存得完美无缺,时常追忆当年那辉煌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这荣誉的光环正逐渐在消失,心理时常有失落感。病态的怀旧行为阻碍个体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只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难以做到“结识新朋友”,个人的交际圈也大大缩小。有病态怀旧行为的人很难与时代同步,这有碍于他们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应进行适当的调节。

怀旧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有:

1.积极参与现实生活

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要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

2.寻找最佳结合点

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不忘老朋友、发展新朋友,继承传统、厉行改革等,从新旧结合做起。

3.发挥积极功能

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宁静、维持心灵平和、返璞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因此,也不应对怀旧行为一概反对,正常的怀旧还是要提倡的。

欧洲老派缙绅在回忆往事时因为有壁炉做背景,有香槟做道具,常能显出成熟男人的魅力和沧桑感。

东方人对往事的眷恋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们。这大约与东方民族的苦难经历、坚韧性格、宽容态度、淡泊心境和哲学观点有关。千百年来,吟诗填词的文人几乎个个都有这样的自觉性。现代人在这个方面,与其说继承了优秀传统,不如说因为有血缘的联系,怀起旧来更具风采。

怀旧是泛黄的黑白照片,是棉麻质地、没有多余装饰的衣服,是弥漫在潮湿空气中的樟木箱气味,是淡淡的从紫砂茶壶中倾注的香茗,是日记本里的枫叶标本,是圈点密布又有点点蛀洞的旧书,是锁上的锈斑和砚池的墨垢,是对梦境的演绎和加工,是一种以迟缓的语气略带伤感的叙述。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中,就开有那样一家基于城市人的这种需要而设计的商店,而且生意兴旺得很,因为很多人都是那样陶醉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在现代人的物质消费日趋急躁时,怀旧就成了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时尚享受。不要以为怀旧是颓废的、保守的、无所作为的。其实清醒的怀旧一点也不消极。怀旧并不等于否认今天的辉煌,强调过去的一切都好过今天;相反,所谓怀旧就是从记忆的缝隙中推出值得肯定的东西弥补今天的失落和匮乏,从个人历史的书页中检索出值得复述的故事再讲一遍给自己听,从而过滤出新的涵义,成为从历史中引出、经现实过滤的精神珍藏。从这个意义上说,怀旧是趋新的准备,现代人通过不断的怀旧克服浮躁、摆脱孤独、战胜恐惧,经过省察而走向成熟。

对症下药,克服洁癖

洁癖,在谈情说爱中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极影响因素,这是有洁癖的女性容易独身的一个重要原因。女性自己以为爱干净是优点,男人却认为这是怪毛病,从心里早已生出几分不满,开始时还能忍耐,日子久了忍耐不住,就会发生争吵以至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