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要及时观察,分析其厌学原因。如果是孩子个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如生活规律被打乱,休息不好,上课无精神听课或因生病请假耽误了课等,这就要求孩子以积极态度进行自我调整,并以顽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安排好生活,养好身体,找同学或老师补课,迅速跟上去。对客观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既不可自卑自责,悲观失望,也不能消极的被动对待,而应以积极稳定的心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解决。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父母应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只死记硬背,更不能整天让孩子埋在书堆里,要教他们科学利用和支配时间,在大脑兴奋、精力充沛时,让他们好好学习,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学习紧张而富有弹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让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思维随着老师授课内容走,重点的地方做好笔记,有不懂或质疑的地方及时提出,把它搞懂;下课在回忆复习课堂内容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检查,自己改正,并让孩子坚持写日记;还要教孩子学会预习明天的功课,能将明天的课稍作预习,听课时效果可显著提高。
当然家长还要有意识让孩子在学习上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尽量合理安排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打“消耗战”,可以帮助孩子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休息时间,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去学习,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4)改变对考分的认识,注意考试方法
孩子都很关心考试成绩,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学习情绪。考试分数高,受表扬,越学越有劲,考得不好,老师批评家长骂。压力很大,越来越没信心,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越紧张越考不好。所以,家长平时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让孩子懂得,考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找到自己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不要紧张,应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而不要老是想着考试分数。同时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总结考试经验,讲究方法,容易的题目先做,对于感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要放弃,要冷静思考,不犯急,下决心解决难题,从小培养敢于面对难题的良好心态和心理素质,这样学习成绩会提高,也会有兴趣。
(5)不要给孩子学习加压
当孩子因学习环境改变或是其他原因引起心理上不适应时,父母有责任帮助他调整认识,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并向他指出,千万不要将这种合理的变化当成思想压力,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同时,要鼓励和启发孩子开启心灵的大门,多和老师、同学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心灵,以消除孤独烦躁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或教孩子学会简单的自我治疗方法,如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听轻快的音乐或进行体育锻炼等有效方法,使紧张和焦虑情绪得到控制,从而逐步增强自控能力。
(6)培养学习兴趣
凡是充满兴趣的人,可以在学习的瀚海中独自行舟却不觉辛苦,可以在探索的山路上奋力攀登却不知疲惫。学习是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当孩子真正钻进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的乐趣。知识本身带给孩子的乐趣就不用多说了,只是看到自己在20个选择题里的回答正确率不断提高,那种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做题跟玩游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要求多得高分,获得足够的经验值,开心过关。
只有克服“厌学”,才能快乐地学习。有了快乐的学习心态,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反过来,学习成绩提高会更促使孩子不停地努力,勇攀知识高峰。
关注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的复杂变化以及许多人为的干扰,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直接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父母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父母的关系、家庭气氛等。家庭解体、父母离异、家庭气氛压抑紧张、经济收入波动等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影响。
(2)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长辈对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一方面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舍不得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另一方面因对青少年的期望值太高,又过分地要求他们;强使青少年接受超越其幼小心灵承受力的教育。由于“过度教育”,挫伤了青少年们的天性,无论是对青少年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调查研究表明,一个被家庭宠爱娇惯的青少年,他的行为不是怯懦、退缩、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就是蛮横、自私、任性、贪欲、懒惰、逞能好强而不顾一切。而那些由于家庭长者的专制,甚至歧视与虐待而得不到关怀、爱护与温暖的青少年,则容易形成不信任、冷漠、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憎恨他人的性格。
(3)学校的教育方式失当
当前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教育方式随心所欲,无视青少年的个性、独立性,有的教师甚至对青少年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对于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青少年开始往往敢怒而不敢言,产生心理上的压抑,到后来则往往会表现出顽强的抵抗意识,对教师产生心理上的对立,甚至拒绝接受来自教师的一切教育,变得多疑、孤僻、暴躁、粗野;有些学生则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胆小怕事,常常处于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的状态之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偏执行为。
(4)学习和升学
目前,我国学生升学的学习负担太重:在学校里他们整天被束缚在冗长乏味的课程中;课外活动徒有虚名;回到家中还要埋头于做不完的作业中。
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方法大多为死记硬背,既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无效地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使不少青少年产生了疲乏或疲劳心理,出现了诸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思想紧张、思维迟缓、感知灵敏度减弱、情绪低落或不安、烦躁、忧虑、兴趣减退、全身疲劳无力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出现恼怒、粗暴行为。这不仅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心理健康。
同时,我国学校教育目标存在偏差,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教师、家长都围绕着考试转,围绕着教学转。频繁的考试,反复地排名次,搞得青少年十分紧张。每当考试,很多青少年便惶惶然。长期的焦虑使很多青少年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涣散、情绪波动、食欲不振,有的甚至精神恍惚。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会诱发出许多心理疾患。
(5)生活环境变迁
生活环境变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动,如亲人亡故、父母分居与离异、搬迁等对青少年正常的心理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6)大众传媒媒介的影响
大众传媒不仅向人们提供有关事件和信息,还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是当今世界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例如,电视节目中表现的暴力行为与儿童的侵犯行为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影视中的色情画面与性犯罪有着密切联系。
找到这些客观原因,当我们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时,就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让青少年承担全部的过错,而是要有的放矢从改善环境上入手,让阳光雨露更多地滋润青少年的心田。
正确引导与教育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这个时期的他们正处于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的阶段,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后果严重的心理问题,威胁其身心健康甚至一生。所以,青少年必须懂得正确的心理教育,让身心健康全方位的发展。
1.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着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并处理,这些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
性生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期的性心理保健必须源于对性生理的科学认识,而对青少年进行有步骤的青春期卫生教育就必不可少了。对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取决于对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实的正确认识。在青春期教育中,应及时引导青少年学习生理卫生常识,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如果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性欲求、性意识不了解,可能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羞涩和罪恶感,进而发生抑郁甚至自杀行为。也有因受到家庭或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或诱惑出现早恋、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行为。
明白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培养性道德和性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和谐关系,即善于同异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
2.交往能力的学习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希望扩大圈子,广交朋友,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因此朋友之间感情非常浓厚,个体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唯恐被大家排除。
针对上述情况,青少年平时要努力增加交往,扩大活动范围,寻找可以倾谈的伙伴,以免情绪压抑。同时选择朋友也要谨慎小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切勿沾染不良习气,要有识别能力,选择品行皆优的朋友相处,这对促进心理健康有重大意义。
青少年要处理好与异性的人际关系。正视与异性的交往,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诚然,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异性间的交往,通常比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交往更为敏感,更难把握。这就需要青少年加强知识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恋爱观、婚姻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坚强的自制意志,这是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3.正视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对一些具体事情,如求学、谋职、恋爱、婚姻等方面,常会对自己“设计”一番,然而最终能否实现却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因此,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应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承认它,接受它。保持乐观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金钥匙。乐观,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时刻准备迎击困难。
青少年要自觉地磨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自己容易受刺激而发生冲动的特点,学会控制激情,养成按照理性而行动的习惯。即便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也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去对待。
4.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青少年平日里学习紧张,其间难免遇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排解这些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过好业余生活,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物质基础。
青少年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要培养几样兴趣爱好,以增添你的活力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这也利于建立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近几年来,常见报端出现以青少年为主角的家庭悲剧:有青少年砍杀父母、爷爷奶奶的;也有青少年自杀、自残的;也有与学校老师发生矛盾的……一宗宗骇人听闻的报道,让读者触目惊心,让家长、教师、教育者大感寒心:他们究竟怎么了?
青少年学生出现上述不可理喻的行为,源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试,进而发展成与家长、教师、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得不到化解时,它会逐步上升,最终酿成悲剧。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有一定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当今的青少年,往往虽未进入社会,但却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距离,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胶着状态。其原因为:
①年龄与生理条件
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由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
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②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许多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每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③好奇心的驱使
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