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纺织厂后,柳絮发现这家工厂正是父母一直期盼的,有机会转正成为城里人,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国营企业,当初拒收她进厂那家破旧的A厂只是私人小作坊。
那个年代国营工厂之所以是香饽饽单位,就因为能为工人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只要进了效益好的国企,全家人一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
纺织厂从车间组长以上的职务都是管理干部,他们属于有编制的正式工,日常生活开支,养老以及儿女的升学和就业都与工厂密切相关。他们请假不用扣工资,只会扣一点奖金,结婚可以分房子,生病可以报销。
由于国企的福利待遇好,招工自然很严格,就像当今社会的事业单位一样,没钱没权人家的儿女根本进不去。那个年代想进国营单位,大多是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
除了管理干部以外,从车间组长以下的工人也分成几个等级,他们的身份分别是:正式工,合同工和临时工。
正式工大多是本地人,他们有编制,户口就在工厂里,生活福利,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全由工厂安排,儿女的工作也可向厂里申请。只要工厂效益好,他们一辈子都衣食无忧。
除了各项完善的福利外,正式工的工资比合同工,临时工要高很多。他们每月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考核奖及其它五花八门的补贴和奖金,额外收入是基本工资的好几倍。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进国企或事业单位。
正式工平时的开销都可以拿到厂里报销,那天柳絮在人事科办公室办理报到手续时,发现办公室旁边一间房子里,堆满了一屋子的车票,至少有几十公斤重。可想而知,厂里每月报销的费用有多高,也难怪几年后有些国企无法适应改革的浪潮而纷纷倒闭。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年习惯了享受国企蜜罐般生活的正式工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福利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左右就没有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一些产能和管理滞后的国企无法适应转型期的体制而纷纷倒闭,以致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
那几年国企的合同工也很吃香,相对正式工来说,他们的待遇稍微差一些。合同工没有编制,户口不在工厂,属于聘用性质,不过转正的机会较大。他们每月除了基本工资外,也有生活补贴,只是没有正式工的补贴多。单位不会为他们解决医疗和儿女的工作问题。
国企里地位最低,福利最差的就是临时工。他们干的活是最累,拿的工资最低。除了基本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如果想转正就得靠关系网,其次还要有钱。
转正前必须先花几千块钱弄个合同工指标,然后再花钱买转正指标,整个过程相当复杂。如果家里有钱或有熟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像柳絮这样既无钱又无权的农家女孩,进入纺织厂做临时工已算万幸。
进厂后,柳絮被安排在挡纱车间上班。在宽敞明亮的纺纱车间里,她第一次看到了以前在电视中才看到的场景。女工们戴着白色的工帽,穿着整齐的白色工作服,在一台台不停运转的纺织机之间来回穿梭。她们的任务是检查是否有绞纱,断纱现象,如果发现有不良,必须将绞纱理顺,将断纱头接起来。辊轴绕满后,要及时将空辊轴装上去,整个过程要做到眼尖手快,才会减少不良纱线的产生。
组长除了要督导每台纺纱机的作业外,还要安排工人挑选乱纱,缺纱的辊轴,然后安排人刮去辊轴上的纱线,并统计出良品与不良品的数量,然后上报给车间主任。
柳絮上班后,组长没有安排她学接纱线,而是让她打杂。主要负责搬运车间里装纱线的胶盒及生产用具,及刮断纱,并清点良品和不良品的数量,然后将辊轴送到各个机台去。
刚进厂时,柳絮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虽然是个临时工,每天在车间里打杂,但起码总算是在国企上班。直到那时,她还在梦想着有一天能转正成为“商品粮工人”,到那时,父母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别人炫耀了,而且她本人也可以摆脱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被别人说三道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