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参照书
44065700000028

第28章 常见病防治(五)(2)

(5)干槽症。一般在拔牙后2~3天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并可以正常进食。若拔牙后2~3天疼痛加剧同时向耳颞部放射,口内有腥臭味,则是发生了干槽症,也就是拔除牙的牙槽窝内的感染。出现干槽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过长,炎症期拔牙,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口腔卫生差,为了怕出血而长时间地咬止血纱球,手术处理欠妥当,拔牙后立即漱口,加之全身抵抗力下降,如:糖尿病患者、感冒、女性月经期等。

(6)牙外伤。多发生在前牙,有的牙某一角折断缺失,有的牙劈裂成两片,此时可见新鲜牙神经暴露,疼痛难忍,任何刺激都可引起剧痛,张口呼吸时空气的出入都可感到剧烈的疼痛,还有一种情况是牙齿整个脱出口腔,伤口处出血不止。

(7)急性牙周炎及牙周脓肿。主要是慢性牙周患者的牙周袋较深,当引流不畅时、由牙签等物误伤时、加之身体抵抗力下降,可引起急性牙周炎。病牙的牙龈红肿明显,剧烈的跳痛,咬嚼食物、刷牙时均有少量出血。病人感觉牙齿伸长且有不同程度的活动,牙根有不同程度的暴露,咬嚼食物困难,疼痛,用手敲打病牙时有明显的疼痛。当炎症继续发展则形成牙周脓肿,牙龈更加肿胀,压之像水囊并有压痛,下颌淋巴结肿大,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若不处理,脓液可从牙龈表面或牙龈间穿破,脓液得到引流,疼痛就减轻了,但是经常反复发作,并在牙龈上可见一瘘管(表面看有一小孔)。

(8)急性损伤性牙周膜炎。当吃食物时,咬了硬食物或不小心咬了小砂粒,受伤的牙齿疼痛,咬东西时加重,重者不能咬嚼食物,甚至引起牙髓炎。

(9)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单侧,发作时呈突然发作的闪电样阵发性剧烈疼痛,发作时间短暂,数秒或数分钟,常常因刷牙、洗脸、说话或触摸面部某一点而发生。

(10)牙齿敏感症。患牙酸软无力,遇甜、酸、冷、热都可引起疼痛,从表面看,牙齿磨成平板状或牙齿接近牙龈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深沟。

治疗本病有以下处理方法及措施:

(1)急性牙髓炎(见本节)

(2)急性根尖周围炎。

①口服药物。止痛药:止痛片芬必得。消炎药:麦迪霉、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

②外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外敷。

③局部处理。

④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3)急性牙槽脓肿。

①早期可用冰袋、冰水毛巾冷敷,可使局部肿胀及疼痛减轻。

②口服药物:止痛药、消炎药(同前),可配合解热镇痛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4~6片,每日2次。

③休息、随时注意体温变化。

④针刺、指压止痛,可选择合谷、下关、颊车、牙痛穴等。

⑤此期病人一定要密切观察,如局部变软或全身症状严重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

(4)智齿冠周炎。

①口服药物:止痛药、消炎药(同前)。

②局部处理:每日多次用清水或食盐水漱口。在萌出牙周围用针沾碘酚或碘甘油液涂其牙与牙龈之间,每日1~2次,特别是睡前应冲洗,涂药一次。

③早期应到医院进行超短波、紫外线治疗,效果较好。

④若病人张口困难,可用橡皮管或玻璃吸管或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吸管,吸吮流质食物。

⑤要注意休息,平时多漱口,特别注意在餐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⑥待炎症消退后,到医院拔除阻生齿,若局部已形成脓肿,触之有波动感则应立即送医院切开引流。

⑦休息,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酸奶、鸡蛋羹、粥、鸡汤、鱼汤等少量多餐。

(5)干槽症。

①局部处理:用弯针头的注射器吸食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用浸有盐水或双氧水的棉棒将伤口清洁干净,用棉球拭干后将消炎药粉(避免用过敏的药物)放到伤口内,上面放一松松的小棉球,防止药物流出,注意不能填塞过紧,每2~3日换药一次,表面的小棉球每日更换一次。

②口服药物:止痛药,消炎药。

③休息,注意营养。

④若手术伤口较大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6)牙外伤。

①口服止痛片并用干净纱布或手帕压迫伤口止血,立即送医院处理,处理的及时与否是确保牙髓活力的关键。

②若整颗牙脱落,局部应用干净纱布或棉球紧紧咬住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脱落牙应放入生理盐水中,最好放在水杯或水瓶内,然后带着脱落牙立即去医院看急诊。

(7)急性牙周炎及牙周脓肿。

①注意口腔卫生:漱口,最好用盐水漱口,采用药物牙膏认真刷牙。

②口服药:止痛药,甲硝唑0.2克,每日3次。四环素0.25克,每日3次,牙周宁片。

③针刺、指压止痛。

④牙周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洗牙,半年或一年一次。

⑤若牙周脓肿已形成,可用大粗针,(缝棉被用的针最好用碘酒、酒精消毒或用火烧灼)或注射器针头,在脓肿最突出的下方将其刺破,口尽量张大,让脓液排出,切忌加较大的力挤压。

⑥休息,食流食、半流食。

(8)急性损伤性牙周膜炎。

注意休息患牙,用健侧咀嚼,避免冷、热、硬食物刺激,若仍疼痛难忍,则立即到医院诊治。

(9)三叉神经痛。

①口服药物。苯妥英钠0.1克/片,每次1片,每日3次;芬必得1片,痛时服;颅痛定0.03克/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②针刺、指压穴止痛。

(10)牙齿敏感症。

①平时使用脱敏牙膏(含氟)刷牙。

②嚼茶叶、核桃仁,可减轻症状。

③用大蒜瓣涂擦敏感牙表面,可使症状减轻。

④避免吃较硬食物,宜吃温热食物。

口内炎、舌炎

口腔黏膜发生炎症,呈发红糜烂状态,叫口内炎。发红糜烂状态只局限于舌时,称舌炎。口内炎和舌炎由多种原因引起,但大都与内科和皮肤科疾病有关。

口内炎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卡他性或红斑性口内炎。整个黏膜变红,到处都是红色斑点,嘴里发热,吃刺激性食物有强烈的刺痛。唾液很黏,有强烈的口臭。这是最轻的一种,1周左右即可痊愈,但也有不少会转成重症口内炎。

(2)水疱性口内炎。黏膜有水疱,不久水疱破裂形成溃疡或糜烂。在患病毒性疾病和天疱疮等时,可见这种口内炎。

(3)糜烂性口内炎。口中糜烂,有强烈刺痛,也可有出血。在药物过敏反应、扁平苔癣或者天疱疮等时,可产生这种口内炎。

(4)溃疡性口内炎。黏膜处处发生溃疡,非常疼痛,影响进食。会出现高烧,症状较重。奋森氏感染症是其代表。

(5)口疮性口内炎(阿弗他性口内炎)。是溃疡性口内炎的一种,出现许多直径为2毫米左右的圆形溃疡。溃疡表面有白色假膜,非常痛,有高烧。在患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蹄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时,可见这种口内炎。

(6)坏疽性口内炎。由化脓性细菌和腐败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最为严重的口内炎,从牙龈和口角部分开始腐烂,并不断发展,连颌骨也会变成腐骨。腐烂的部分脱落,使嘴唇和颊部出现缺损,由于有严重的瘢痕,有时连口也不能张。这种情况下,病后要进行整形手术。在患麻疹、伤寒、肺炎等时可见这种口内炎。另外,在某种血液病的末期也可见这种疾病。近年来,这种病的发病率较低,除了由血液病所引起的以外,随着体力的恢复,该病也会很快痊愈。

医治本病要本着对症治疗的原则。治疗的共同点是,根据症状轻重,保持安静,并加强营养。另外,要经常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为控制细菌感染,可内服抗生素以及使用杀菌剂含片等。溃疡和糜烂可涂抹软膏。

口腔病灶感染

口腔病灶感染又叫做口腔脓毒病,是指牙齿或牙周组织的疾病。它能引起身体中其他器官的感染,例如眼病、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和某些皮肤病。感染途径是通过血循环或淋巴管,有时是细菌本身到达其他器官,有时可能只是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发生毒害作用。这说明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有密切的联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主要的口腔病灶是慢性牙根尖病、牙槽溢脓、残余牙根及慢性颌骨骨髓炎等。

口腔病灶感染的发病率不是很高,平常不易察觉,等到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表现出来。患有病灶感染者,一般身体比较衰弱,容易疲劳,食欲欠佳,常有消瘦、低热和贫血等。病灶感染在各个器官都可发生,例如心脏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可发生风湿性关节炎、眼睛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皮肤可发生荨麻疹和多形性红斑等疾病。要消除口腔病灶感染,最重要的是及时治疗龋齿、根尖周围慢性炎症及牙周病。

十四、外科疾病

痔疮

痔疮是直肠下端黏膜下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

直肠肛管位于人体下部,长期的立坐使下部静脉回流困难;直肠静脉无静脉瓣以及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都是痔形成的基础。任何增高腹内压力的因素,如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肝硬化腹水、盆腔肿瘤、妊娠等,都能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以致直肠静脉丛充血而扩张。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炎症,使静脉壁纤维化,失去弹性,也是痔发生的因素。

痔是一种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外痔位于齿线以下,由直肠下静脉丛扩张,迂曲所致;因直肠上、下静脉丛彼此吻合相通,齿状线上、下的静脉丛均扩大、曲张、称为混合痔。

痔疮有以下临床表现:

(1)便时出血。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出血量也可较大,然后出血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的诱因。

(2)痔块脱出。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脱出****外,痔块由小变大,由可以自行回复变为须用物推回****内。

(3)疼痛。****沉重、疼痛,常与排便不尽感觉同时存在。痔块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剧烈。

(4)瘙痒。****周围瘙痒,甚至皮肤湿疹,常使病人极为难受。

(5)常见体征。血栓性外痔可见****周围为一突出的暗紫色长圆形肿块,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之很痛,不能活动。内痔或混合痔除非脱出,一般不能见之于外。

患痔疮最怕大便干燥,为防止干燥,每餐饭前,饭后吃1只梨子或2只香蕉,可以软化大便,增强肠道蠕动,顺利排便,以达到减轻创痛的作用,或用中医验方,即将蝎子、僵蚕各6克,焙黄、研末,分别装入15个破孔的鸡蛋中,搅匀后封好、蒸熟,每日临睡前空腹吃1个,连用15个为1个疗程。

患有严重痔核症又不适于手术治疗的病人,不妨试用不花钱、有良效又方便的提肛疗法:即每天早上起床前,每次大便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力收缩****及腹肌(俗称提肛)20~30下,通过这一紧一驰,一提一放,能使血管收缩和扩张,促进静脉血管回流,而达到破淤、去肿、消除痔核的目的。当然,此法并非几天就能见效的,而要持之以恒,1个月、2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收到非药物可比的奇效。

腹外疝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官或组织,经腹壁或筋膜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肿块。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增高是疝形成的根本原因。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5种。

按发生的部位,腹外疝常见的有以下4类:

(1)腹股沟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又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2种。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婴幼儿和中年男子。起初症状不明显,但在站立、行走或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力增高时出现腹股沟区肿胀和轻微疼痛,以后在腹沟区或****内有可复性包块,平卧或用手推后肿块消失。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特别是伴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者易增加腹压导致本病,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内侧隆起,但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2)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一般症状轻微,当久站或咳嗽使腹内压增高时,略有坠胀感。股疝的疝块一般位于腹肌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呈半球形隆起,体积不大。

(3)脐疝。多见于小儿和肥胖的经产妇女。小儿脐疝在啼闹、便秘时脐部出现半球形包块,但无其它不适。成人脐疝可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当发生嵌顿时疝块变硬,出现腹痛和肠梗阻的症状。

(4)切口疝。有手术史。站立、行走、咳嗽、腹部用力时,腹壁切口处有肿块突出,可伴有消化不良、腹胀、腹部隐痛等不适。检查时腹部切口可见手术疤痕处隆起,可触及质软的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消失。

对1岁以内的小儿的腹股沟疝暂不手术,可用棉绒束带压迫内环处,防止疝块突出,部分可在生长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而可自愈。小儿脐疝可用胶布固定法,即将脐疝还纳后,用小块柔软绒布垫住脐部,用5厘米的胶布从一侧腋中线横行紧贴脐部,每1~2周更换一次,半年内可愈。如胶布过敏,也可用5分钱大小的金属片,钻眼穿绳,用软绒布包裹后,按压在脐部。

对老年体弱不宜手术者可用疝带压迫于内环,日间缠带,休息时解除。

中医验方:内服小茴香15克,煎汤内服或补中益气丸内服,或用生香附(研粗末)、食盐各60克、酒醋各适量,炒热,布包频熨患处。

痈是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但较疖少见,却更为严重,是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于项、背等皮肤厚韧之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