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01

第1章 大唐和契丹的蜜月

在说大辽的历史之前,让我先介绍一下辽朝建国前,契丹民族前期发展的一些情况吧,因为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契丹民族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搞清楚一些在本书中提到的人物和故事,这对于读懂这本书有不少益处。

我们先从武周王朝与契丹族发生的一场大战--东硖石之战说起吧,我查了一下资料,契丹族一说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胡或鲜卑族宇文部;一说源于匈奴族,契丹的含义众说纷坛,现在通行的说法为“镔铁”之意。

契丹民族几经波折,到了隋朝末年,契丹民族由原始公社进入奴隶制部落联盟时代,原来分散的各个部落,组建成了第一个部落联盟--大贺氏部落联盟。

那时的大贺氏联盟,主要由八大部落组成,共有部落士兵4.3万人,部民总人口在20万人左右,各部的人数多寡不一,力量强弱不等。

平时各部牧民单独从事畜牧、渔猎等生产活动,如果发生战争、对外议和、联盟首领的选举与罢免等大事件,则需八部的酋长们集合起来,共同商议对策,各个部落不能单独行动,八部酋长统称为“大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联想起现在的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大贺氏部落联盟的议事会,就类似于现在的国会和众、参两院,八部大人就类似于议员,不过那时的普通部落牧民没有选举权和投票权,这个议会制准确的说来只是贵族寡头们的政治舞台。

部落联盟首领---可汗必须在大贺氏这一个家族中的子孙中“世选”产生,联盟其它部落氏族是没有权利竞争可汗的位置。

一旦大贺氏某个贵族当选联盟长后,他就被授予象征神权的旗鼓和神帐,他统领契丹八部,但可汗不是终身制,而是有一定任期,一般是三年一选举。

契丹联盟长代表八部处理对外事宜,统帅八部进行征战,协调联盟内各部间的关系。

契丹大贺氏联盟成立后,为了满足奴隶主对财富、人口的日益需要,不断向周边掠夺、扩张,烧杀抢掠。

此时,南方的中原正陷入隋末农民起义战争的巨大泥潭之中,自顾不暇,当然无心也无力抵抗契丹族的入侵。

这下可把契丹部落酋长们乐坏了,趁着混乱之际,他们屡次入侵中原,把大量人口、美女、金银抢来,可以说是抢钱抢到手软,酋长们自己的财富多的不可胜数,契丹民族因此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古代,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是南方农耕文明的大敌,早在2000多年的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派遣霍去病、卫青抗击过匈奴人的入侵,此后,蒙古草原的柔然、鲜卑等游牧民族不断崛起。

隋、唐朝建立后,契丹西部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突厥国,至于突厥这个名字的意思,根据他们游牧于金山,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故此这个部落就叫做突厥了。

突厥国的军事一度非常的强大,据记载: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突厥国的强大让契丹族人感到自己很不安全,而突厥国也是中原大唐帝国的敌人,所以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名言,契丹和新崛起的唐朝又拉上了关系。

大唐贞观四年,李世民以突厥进攻大唐河西地区为借口,于当年六月二十三日下诏,命大唐将领李靖、徐世绩、侯君集等率领下,分六路出兵北上,剿灭突厥国。

最终,在唐朝军队犁庭扫穴的打击下,突厥国瓦解了,分裂为东、西突厥。

唐朝在一系列战争胜利后,加强了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也对保障古代丝绸之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消除了边境的威胁,也使得其他国家在了解到唐朝实力后纷纷归附。

北方各少数民族尊奉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并没有受到少数民族的崇拜而骄傲自满,他对待少数民族是实行英明的民族和解政策。

他多次表示,古代皇帝都是贵中华贱夷狄,我却视他们都为自己的孩子,平等对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唐贞观二十二年,对于主动上门拉关系的契丹族人,为了达到监视和牵制突厥部落残余势力的目的,唐朝决定在契丹大贺氏联盟游牧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对契丹进行羁縻政策。

李世民加封当时的大贺氏联盟部落长--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县男,还赐国姓--李氏,那个时代能得到皇帝赐姓名,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如后梁的高祖朱温被唐朝赐名朱进忠,明朝郑成功被赐名朱成功等。

从此后,本书都将用李XX来称呼契丹联盟长,契丹大贺氏首领也需要借助唐朝的支持巩固其地位和权力,维持契丹联盟的稳定和发展,抵御西部强大的后突厥国的侵扰。

因此,在唐初这段时间里,契丹联盟长不断遣使或亲自到长安入觐、朝贡。

他们按照唐朝的要求,派遣自己的子孙到长安充当质子,接受先进文化教育洗礼,契丹与唐朝也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进入蜜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