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18

第18章 建国大计

经过契丹内部数次叛乱之后,让阿保机深刻感受到契丹联盟选汗等制度的种种弊端。在汉族知识分子韩知古、韩延徵等一些汉臣的教导和劝说下,他决心把契丹现有的部落联盟制的汗国,变成他阿保机家族万世一系的契丹大帝国,阿保机下决心要做契丹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不过要把一个草原汗国改造成一个草原帝国,并不是称个帝上个尊号这么简单,契丹牧民们已经部落联盟制度下待了那么久了,人们的思想中都认可选举制,要是贸然做出改变,牧民们能否接受,契丹贵族们能否认可,还是个未知数,闹不好,这么契丹贵族们还会像弟弟剌葛等人那样,发生叛乱,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

阿保机在称帝之前,在他的领导下,参照中原汉族政权的经验,先后出台了各种新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契丹内部阶级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重要的情况是,在契丹牧民的头脑中,原来那种世选制度日益模糊,父传子家天下的思想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中。

但是,数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因此,在契丹国内,新、旧两种势力仍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斗争,旧的势力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们还要继续兴风作浪。

为了加强对契丹诸部落尤其是迭剌部的控制,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游牧部落,阿保机对契丹原来的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初步形成了“太祖二十部”。

以前,诸弟之乱中,剌葛等人所倚仗的就是迭剌部贵族的支持,凶悍难治的迭剌部,已经严重威胁了阿保机建国的大业。阿保机决定将原来的契丹大部落进行了拆分,将人众势强,多次发生叛乱的皇族部落迭剌部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五院、北院为六院。

说起来阿保机如此分割迭剌部,这里还有阿保机那位叛乱的叔父辖底的一点贡献。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在阿保机要处死辖底之前,阿保机提出叔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吗,这位乱党分子辖底根据自己多年叛乱的经验,建议阿保机,将强大难治的迭剌部一分为二,这样迭剌部有野心的贵族就不敢轻易造反了,这个坏事做尽的辖底死前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此外,阿保机又将契丹部落传统的四大家族抽离出来,专门设立机构管理它们,这四大族分别是:遥辇九帐、横帐三房、国舅乙室己、国舅拔里。

阿保机借这次整顿部族的机会,取消了契丹夷离堇之职,改称令稳或节度使,而且担任此职者必须由皇帝直接任命,数百年来契丹部族原有的酋长议事制从此成了过眼云烟。通过重新编部,阿保机一方面进一步笼络和控制了契丹旧贵族,一方面使诸强部互相制约,从而加强了对整个契丹社会的控制。

阿保机做完了这些事情,他的称帝梦想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不过称帝也要靠政治包装,就像现在公司开业时,还要放鞭炮、各单位要送花篮、送彩带呢,说实话,这是个面子活,何况是建国称帝这样的大事了,就更需要包装了。

在一帮子汉族知识分子的精心包装下,阿保机开始按部就班地组织他的称帝典礼,他让部下事先在继位大典的地点附近,埋上一个金色铃铛,然后在第二天,阿保机假装好不知晓的样子,让人在事先埋金色铃铛的地方,掘开泥土,修建祭祀用的祭坛。

当部下挖地时,当然会起到金铃铛,阿保机见后,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他对大伙说,这个地方能起获金铃铛,说明这是块宝地,我就选在这里登基称帝了,手下几个谋事早就事先商量好了,立即群起附和:“我们的可汗是真龙天子,这是上天的意思,是天帝降下祥瑞了”,阿保机还给这个地方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金铃冈,给祭坛旁的树林起名叫册圣林。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不禁忍不住发笑,为什么历朝历代皇帝登基前,都要搞这么些迷信活动,如陈胜吴广起义时,就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同样的事情,还有元朝末年的明教起义,挖运河挖出独眼石人“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我想古人这么做,不外乎是天命思想作怪,古代的人们思想都愚昧落后,干什么事情,都信天命和神灵。阿保机这么做,就是在对契丹百姓说:是上天任命他为天子的,什么人都不要和他争夺,他建立的政权才是正统的。

在公元916年2月1日,阿保机在龙化州自己的私城里,举行继位大典,迭烈部夷离堇、自己的铁哥们耶律曷鲁等人,率领文武百官请求奉上尊号,阿保机还是按照契丹族的选举惯例,连续三次推让,方才继位。

群臣给阿保机奉上尊号叫做大圣大明天皇帝,给述律平上尊号叫做应天大明地皇后。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契丹族人信奉萨满教,天和地在契丹族人眼中,是最尊贵的,皇帝登基都要争取民心,阿保机也是如此,他在继位大典上大赦天下。

同时,他决定将公元916年的年号命名为神册元年,国号称契丹国,他加封耶律曷鲁做契丹国于越,耶律曷鲁也是契丹216年来授予于越称号里的第一位,百官们都按例加官进爵,赏赐礼品,大家兴高采烈地集体参加开国宴,阿保机还正式立自己的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

阿保机建国称帝是契丹历史上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过去一片散沙的契丹民族被阿保机整合到了一起,这对于北方各民族来说,已经走上了进入封建文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