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37

第37章 政治的筹码

阿保机的大儿子耶律倍在契丹的生活由过去的天堂,降到了现在的地狱,一个国家的王子,被变相地囚禁起来,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生活在契丹为东丹迁居的民众而新建的南京城里时,耶律倍闲着无聊,为打发这段郁闷的时光,也是为了能让弟弟放心,他让手下文人叫王继远撰写《建南京碑》碑文,又在医巫闾山山顶建造规模宏大的藏书楼——望海堂,藏书万卷,他还创作《乐田园诗集》,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没有不透风的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与大哥耶律倍的矛盾,被来往的使臣传到了后唐,此时的后唐,原来的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杀死,他的把兄弟,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李嗣源趁机继位做了皇帝,李嗣源可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当他听说了耶律倍的遭遇,他欣喜无比,李嗣源认为不如趁此机会,自己应该主动邀请耶律倍来后唐居住,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个他认为契丹与后唐是敌国,双方交战不断,耶律倍现在在契丹遭受迫害,只要耶律倍来后唐,自己的手中就有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以后在对契丹的斗争中,进可攻退可守,手段更加的丰富;第二个耶律倍是契丹核心贵族,他在契丹国内依然有很大的势力,许多契丹贵族都同情耶律倍,以后,后唐要消灭契丹,正好可以利用这些人作为内应;第三个耶律倍肯定掌握契丹国的许多军事、政治情报,这些对于后唐都是宝贵的资源。有这三个好处,李嗣源打定主意,便秘密派使节渡过大海,拿着书信请耶律倍去后唐所在的中原地区。

耶律倍见到李嗣源的书信,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想想耶律德光不将自己迫害而死,就不罢休的架势。觉得如果将来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在契丹国内待下去的话,去后唐也不失为一个选择,所以他乘机以在海上捕鱼为借口,一直待在辽东半岛的海边,准备寻找机会出国。

几个月后,当后唐使节再次到辽东接洽耶律倍去后唐的事宜,耶律倍见到时机成熟,就对左右侍从说,我把天下让给弟弟德光,如今反而遭受怀疑和迫害,不如投奔他国,以成就像吴太伯一样的贤名。

耶律倍所说的吴太伯,又被称为泰伯,他是春秋时西周人,当初他听到父王想立自己的小儿子季历为国王时,泰伯就跟二弟仲雍逃到了江南,他们在江苏一带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吴国,而这位仲雍之墓到今天仍有遗址可探寻,就是在今日的常熟虞山上,总之,这兄弟二人逃离国家而让弟弟继承王位的事情被后世广为赞誉,于是有了“让国”的贤名。

耶律倍在此说出这个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既然要让国就干脆让个彻底,就像泰伯一样,逃到他国去。

在一个深夜,在渤海湾边的一艘早就准备好的大海船上,耶律倍将爱妃高美人和大量的书籍装运到海船上,在他启程去中原的时候,他在海边树立一块木牌,上面刻了一首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在这首五言诗中,耶律倍以物喻人,“大山”比喻耶律倍自己,“小山”比喻二弟辽太宗,寥寥几笔,勾勒出契丹皇室内部斗争的残酷。之后,耶律倍渡海逃向后唐。耶律倍浮海投奔后唐,是他失去权力后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耶律倍让位太宗,明显受到吴太伯影响,这说明中原文化逐渐被他所接受,并对他的思想行为发生了直接影响。

李嗣源见到耶律倍来投奔自己,大喜过望,他为了笼络耶律倍,决定要以高规格接待这个外国侨民。在都城洛阳,用天子的礼仪来欢迎耶律倍进城,耶律倍坐在李嗣源为他准备的水上一个船型的宫殿里,众多的后唐官员们陪在他左右,一一向他敬酒。在后唐的都城洛阳,耶律倍朝见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把庄宗李存勖后宫的一名宫女夏氏嫁给他,又赐耶律倍姓东丹,名慕华(“仰慕中华”之意),是为东丹慕华。李嗣源又改瑞州为怀化军,任命耶律倍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后来因为后唐的皇帝都姓李,李嗣源又赐东丹慕华国姓李,名赞华(“赞美中华”之意),故从此又称李赞华,改封为滑州,遥领虔州节度使,这李赞华叫起来,也真有萌萌的意味。

别看后唐的皇帝对于耶律倍这么优待,但是耶律倍身在异国他乡,时间久了,觉得自己对于中原这里的生活习惯和礼节、气候等都不适应,他不免对自己贸然离开祖国出走的行为有些后悔,在梦中,他常常梦到契丹的白山黑水和祖国的亲人,后唐虽然好,但是终究不是自己的家乡。

在后唐,耶律倍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他动不动就责罚下人,甚至对下属,实行断手挖眼的酷刑,他不知怎么还养成了吸食人血的癖好,一发起疯来,就将贴身伺候的侍女的手臂刺破,大口吸食人血,耶律倍这种特殊嗜好,吓得他在后唐新娶的夏氏妻子心惊肉跳,觉得自己嫁给一个吃人的野兽,她每天哭哭啼啼,竟然上书给皇帝要求落发为尼。

耶律倍不断秘密派遣信使,回到祖国契丹,向母亲问好,几年里从不间断,这都说明他的孝心,没有因母后不喜欢他而有所减损。同时,他还把一些军事情报送回国去,希望耶律德光看到了能带领大军到洛阳来接他回去,耶律倍的表现,是李嗣源当初所没有想到的,可见人是复杂的动物,俗话说: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恋旧的本性,人和动物都有,人心是不那么容易就争取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