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87

第87章 南征报仇

俗话说的好:有来不往非礼也。高粱河之战,赵光义不单单是打了一个大败仗,丢人现眼,还捅了一个马蜂窝,辽宋关系亦宣告破裂。

虽然辽景宗耶律贤的军队,此战大获全胜,但他还是觉得气不过,他觉得北宋也太欺负人,我没有主动找你的茬,你却主动来找我的茬,不给你颜色看看,你当我辽朝是病猫啊。

于是,在高粱河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在公元979年的9月,耶律贤便正式颁下了南征的诏书,主动向大宋发起挑战。

这也是辽朝在世宗耶律阮被弑之后,三十年来第一次南伐。

耶律贤敢于南下伐宋,并不是蛮干,而是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的。

他即位之后,在皇后萧燕燕的辅佐下,经过十余年的奋发图强,经济、军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辽朝也出现了中兴景象。他自认为,现在的辽朝,无论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军事实力上,都可以与宋一战。

不过,耶律贤本人并没有灭亡大宋,入主中原的想法,只不过是想报幽州城被围之仇。

此次耶律贤南下征讨北宋的兵力部署为:辽军分两路南下,以东路军为主,燕王汉族人韩匡嗣(也就是韩德让的父亲)为东路军总指挥,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所部从征,沿平原开进。

耶律贤能够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中,让一个汉族人当东路军的总指挥,这在过去的辽朝军事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从中也可以看出,以韩匡嗣为代表的汉族大地主大贵族,已经获得了辽朝皇室的充分信任,已经能够和契丹族贵族并驾齐驱。

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率所部人马组成西路军,辅助东路军南伐,沿山后南进。

赵光义是一个智商很高的皇帝,自从兵败高梁河之后,他也意识到自己捅了马蜂窝,辽朝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要来报复自己。

因此,他在南返汴京的途中,就对防御辽朝南下报复做了充分的布置。赵光义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为了对付辽朝可能的入侵,竟然不顾前方的实际形势,越俎代庖,自己亲自创制了一个阵法,叫做《御制平戎万全阵图》,他将阵图交给河北前线的诸位将领,命他们在辽军到来时,务必按图布阵,以御辽兵。

那些身经百仗的将军们,对于皇帝的分派,当然竖耳聆听,至于他们心中是不是在暗笑,甚至叫苦,那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可能会想,这个狗屁阵图也许在某些情况下会有用,但是,要想“万全”,在战争中以不变应万变还想取胜,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那么,赵光义的这个所谓“平戎万全阵”,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这个“平戎万全阵”其核心战法就一个——以步制骑,就是借助战车的保护,用步兵的长枪、弓弩去抵挡敌人骑兵的攻击,再配上外围的骑兵,就能达到“坚不可摧,无所不能”的效果了。

但是,若仔仔细细研究一下这个阵图,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纸上谈兵。

这种皇帝直接控制指挥军队,还美其名约“将从中御”。像这样不知己,不知彼,坐在皇宫中闭门造车画出来的阵图或制定的战术策略,若不“战无不败”才是怪事呢!

东路主帅韩匡嗣率东路大军进入宋境后,并没有受在太大的阻击,因此辽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一路顺利抵达河北满城,才遇到宋军主力部队。

赵光义虽然对宋兵抵御辽兵做出了安排,并画出了布阵图。可遇见辽兵,宋军前敌指挥部的内部却就如何破敌,发生了分歧。

在满城的宋军主将正是我先前提到的崔翰崔帅哥,他个人对皇帝的决定,那是绝对的服从,在辽军快要到达之前,他乖乖的按赵光义的八阵法图布阵,把宋兵列成八个小阵,每阵之间距离百步远。

可是,崔翰听赵光义的话,并不代表他的手下都听。他的副手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就不听邪,在战前,这位赵将军亲自前去前方勘察地形。他登高瞭望,发现此次前来进犯的辽军兵力巨大,骑兵更是一望无边。

赵延进发现如果宋军按照皇帝的阵法进行布阵,准败无疑。于是,赵延进冒着犯上改阵之罪,苦苦劝阻崔翰,将兵力收缩,将分散在八个阵里的军队都集中起来对敌。

对于赵延进的正确主张,辛亏宋军的另一个监军叫李继隆,他也是个明白人,他非常赞同赵延进的建议,看到自己的两位副手都同意变阵,主帅崔翰也不再坚持,他收缩兵力,将原来的8个阵变成2个阵。

光靠收缩兵力,还不能确保击败辽军,这位赵延进将军不仅能够坚持实事求是,还非常具有军事智谋,他又献上一条诈降计,他建议崔翰派人前去辽军阵中诈降,约辽军过来纳降。

为了能让辽军放下戒心,相信宋军此次投降是真的,宋军还将部分粮食交给诈降的人送给辽军,以示诚意。

这一招果然好使,辽军东路军统帅韩匡嗣毕竟是个文化人,耍耍笔杆子还行。但是,就军事而言,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军事指挥员。

他见宋军前来主动投降,以为是宋军在高梁河大败后,心里惧怕辽兵,不敢再与辽兵交战,因此,自己的大军一到,宋军自然害怕的不战而降。

对于宋军何时投降的问题,宋军使者提出第二天早晨就投降。一听明天自己就能不费一兵一卒,让宋军投降,韩匡嗣大喜,即满口许诺,并重赏使者。

可是宋军的诈降计策,能够骗得了愚钝的韩匡嗣,可骗不了大将耶律休哥的眼睛,他进帐谏阻韩匡嗣,宋军一战没打,实力没有受损就投降,这其中一定有诈。

此时的韩匡嗣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于耶律休哥的远见,他根本没有听进去,一切都在按照宋军的计划进行。

崔翰得到使者回报,立即分拨军马,在受降地点周围埋伏主力精兵。

到了第二天早晨,韩匡嗣与大将耶律沙率领兵马,欣欣扬扬到得满城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却无一兵一卒在着。见到满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韩匡嗣这才明白过味来,他急忙下令撤退,可是辽军前队匆忙往后一撤,后面的部队还没得到命令,前后部队相互拥挤,一时之间场面非常混乱。

满城宋军主帅崔翰隐蔽在草丛之中,见辽军大乱,认为机会来了,他率先从西面杀入辽军阵营,崔彦进从东面杀到,刘廷翰从北面杀到,赵廷进从南面杀到,李汉琼又截住辽军归路,五路宋军兵马一霎时把辽军包围着,狂砍猛杀。

危急时刻,韩匡嗣也忘记了自己是辽兵最高统帅的身份,也不管他的部队了,扔下做为部队统帅标志的旗豉,只顾夺路逃命。

就在辽兵一片混乱,被动挨打的时候,对于宋军诈降的耶律休哥率,他并没有听从韩匡嗣的命令,耶律休哥有他自己的主见,他率领本部人马距离满城城墙外的高岗之上,观察动静。

见到韩匡嗣被围困,耶律休哥率军从高坡上杀过来,阻缓了宋兵掩杀的速度,韩匡嗣和耶律沙及辽军才得以逃命。但是,辽兵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沿路宋军的伏击,损失惨重。

宋军一直追到离满城100多里地外的河北遂城,在那里他们由于耶律休哥部队的阻击,才被迫停了下来。

辅助东路军伐宋的西路军首领耶律善补得知韩匡嗣兵败的消息后,知道单靠自己一路人马,也无所作为,索性率军返回了驻地。

满城战役,宋军大获全胜,斩杀辽朝军队士兵首级一万零三百颗,生擒辽将三员,获战马一万匹,夺得辎重多的不可胜数。

满城之战胜利之后,崔翰崔帅哥怕没有按皇帝教授的阵法对敌,皇帝会怪罪自己,他在第一时间给皇帝上书,请领抗旨不尊之罪。

赵光义看在胜利的份儿上,这抗旨不尊之罪也就没有深究,而且还对满城有功的将士进行了赏赐。

此次南征,辽景宗耶律贤志在必得,却没料想会是大败而归的下场,他心里极为窝火,为了寻找一个失败的借口,他将目光放在东路军主帅韩匡嗣身上,为了以儆效尤,他虽然绕过韩匡嗣的死罪,但是将韩匡嗣囚禁在家中,罢免他的一切官职,韩匡嗣成为此次战败的替罪羔羊。

满城之战,辽方唯一的亮点就是耶律休哥。由于他的临机应变,率军迎敌,才使辽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耶律贤在惩戒韩匡嗣、耶律沙两名主帅的同时,他对耶律休哥的优秀指挥才能大加奖励,还为其举行了一场嘉奖宴,满朝文武做陪。耶律贤越来越看重这个智勇双全的耶律休哥,将他视为辽朝的顶梁柱,他任命耶律休哥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在辽朝军队里的地位最崇高,耶律贤也是借重耶律休哥的才干,总管未来辽朝对宋作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