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92

第92章 兄弟争位

耶律隆绪是辽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长达48年,辽朝在他的英明领导下,由一个落后的奴隶化和封建化相互混合的国家,进入完全封建化的文明国家,辽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达到鼎盛。

虽然耶律隆绪是辽景宗耶律贤和皇后萧燕燕的嫡长子,但是,在耶律隆绪年幼时,他的表现并不很受皇帝的喜欢,在辽景宗在位时,也并没有将耶律隆绪立为皇太子,耶律隆绪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主要依靠那位在辽朝赫赫有名的汉人韩德让的功劳。

我们来了解一下,皇后萧燕燕亲生的七位子女的情况。

长女秦晋国大长公主,辽景宗保宁二年——辽兴宗重熙十四年,享年七十六。

长子辽圣宗,辽景宗保宁三年——辽圣宗太平十一年,享年六十一。

次子秦晋国王隆庆,辽景宗保宁五年——辽圣宗开泰五年,享年四十四。

次女长寿奴,辽景宗保宁七年——辽圣宗开泰六年,享年四十三。

三女延寿奴,辽景宗保宁九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享年二十一。

三子吴王隆裕,辽景宗乾亨元年——辽圣宗开泰元年,享年三十四。

四子韩八(郑哥)辽景宗乾亨二年八月——乾亨三年三月。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知道了耶律隆绪有两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最为关键的是,他的二弟叫耶律隆庆,只比耶律隆绪小了两岁。

我查看了一下史料,作为嫡长子的耶律隆绪和他爹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属于零互动,不是说没有留下对话,除了封王的记载之外,哪怕公式化的互动之类也没有。

但是呢,在同期的北宋人所写的《契丹国志》中,却对他的二弟耶律隆庆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孝文皇太弟隆庆,番名菩萨奴,母曰萧氏,景宗第二子。生而岐嶷,俨若成人。幼时与羣儿戏,为行伍战阵法,指挥意气,无敢违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马驹也。」”

可见作为父亲的耶律贤很喜欢次子耶律隆庆,说到这里,很多人要问了,皇帝立长子为继承人,同时宠爱别的儿子很正常嘛。

本人之前一直不以为意,直到我翻遍史书也没有找到在辽景宗耶律贤活着的时候,嫡长子耶律隆绪被立为皇太子的记载,我深深觉得这个里面有问题。

耶律隆绪不是皇太子啊,既然不是皇太子,那么在辽景宗死后,萧燕燕的三个儿子都有权利继承皇位啊!!

现在我看到的《辽史》上记载说,耶律隆绪的父亲遗诏他继位,身份是“梁王”,萧绰为皇太后摄政,但是呢,相比较辽朝正史的轻描淡写。宋人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这样记载,“初,萧氏与枢密使韩德让通,明记疾亟,德让将兵在外,不俟召,率其亲属赴行帐,白萧氏易置大臣,立隆绪。”宋人李焘这段记载特别狗血,他说萧燕燕和韩德让有奸情,在耶律贤死的时候,韩德让领兵在外,没有接到皇帝的命令,就带领军队赶到皇帝的大帐里,在没有争取大臣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拥立耶律隆绪当皇帝。

而且同为南宋叶隆礼撰的《契丹国志》记载称,“景宗崩,事出仓卒,布置已定,乃集番汉臣僚,立梁王隆绪为皇帝,时年十二,后为圣宗。”

如上所言,一位可领兵的臣子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带着他的心腹们冲进皇帝的大帐,他是要干什么?韩德让先生实际上犯下了“大逆之罪”。

不过从古至今没有人这么认为,因为大家都觉得韩德让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拥兵自重的辽朝宗室皇族抢夺耶律隆绪的皇位不得已而为之。

我前面提到过辽景宗是在捺钵地去世的,根据辽史的记载即使在辽朝前期也没有宗室随行捺钵的例子,更何况早在辽景宗去世之前半年,皇后萧燕燕已经将契丹北南二枢密使,南北府宰相,四个最重要的位置交给了自己的亲信掌握。

换而言之,即使拥兵自重的辽朝宗室们也不可能在辽景宗弥留到去世那么短的时间内采用突袭方式伤害到耶律隆绪。

因此,辽景宗病重时召见随行捺钵的两院枢密使觐见是完全来得及,故韩德让等接到圣旨再赶往御帐完全行得通(韩德让此时早就已经是南院枢密使,名正言顺随行捺钵),且不用承担任何道德风险。

说到这里呢,想必大家已经看出来了,韩德让带着士兵冲进御帐不是为了防止宗室作乱,因为那会儿的情况辽朝宗室根本不会影响耶律隆绪继位这一事实,至于宗室是否反对少主而作乱,这不是韩德让先生冲进御帐就能够制止的。

讲了一堆大道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我认为韩德让冲进御帐的目的是控制辽景宗,让辽景宗在继承人的选定上符合皇后和他的意志,换言之,韩德让借助武力逼迫景宗选择耶律隆绪为继任君主。

由于韩德让的粗暴干预,辽朝皇位落入了此前并不受辽景宗喜欢的耶律隆绪的手中,这让此前一直受父皇喜爱的耶律隆庆气愤万分。

由于耶律隆绪具有杰出的军事和政治能力,为了安抚自己这位杰出的弟弟,大哥耶律隆绪对他倍加爱护,开始加封他为侍中官职,后又加封南京留守、太师,兼政事令,兵马大元帅,赐丹书金券。

另外,在辽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只建立了十二个斡鲁朵和一个府,辽朝九位皇帝和两位地位非凡的皇太后各建有一宫,另外两个是皇太弟耶律隆庆和大丞相耶律隆运(韩德让),能够建有属于自己的斡鲁朵。耶律隆庆在当时一定具有相当大的势力,可以说,耶律隆庆的待遇在辽朝历史上前所未有。

但是,即使耶律隆庆获得如此高的待遇,他这一生都对韩德让恨之入骨,甚至在他与宋朝使者见面的公开场合也毫不掩饰。

有一次,北宋朝使臣路振出使到辽朝来,皇帝耶律隆绪和皇太后萧燕燕在上京城武功殿摆酒为路振接风,二弟耶律隆庆参加这次宴会,为避免与耶律隆庆见面造成不愉快的局面,位高权重的老臣韩德让竟然主动拒绝参加此次宴会。

这两兄弟的关系还不错,不过也就在那次出使过程中,发生了“韩德让避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