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求知文库-能源解密
44458700000011

第11章 广阔的海洋能(1)

海洋是人类更大的生存空间,丰富的海洋能资源足以让人们持续开发利用。地球总面积的71%为海洋,实际上几百万年来,人类的主要栖息地仅限于地球上不到三分之一的陆地。为什么聪明的人非要死守在陆地不动呢?看看现实的各国人民,大凡较多利用海洋优势的国家,经济情况都比较好。与之相反,一些荒漠的内陆国家,多数贫穷落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内陆资源长期消耗和破坏,环境生态日益恶化,使本来美好富饶的土地变得令人难以生存。例如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亚洲的印度和中国,多少美丽的田园和沃土变成了不毛之地,伊甸园到哪里去找?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耸立在沙漠之中,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泥沙滚滚,我国许多古代文明之乡早已落后于“南蛮之地”的东南沿海。难道这不足以证明,海洋在召唤人们。人类不能再冷落海洋,赶快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向海洋进军吧!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和海洋辽阔的国家,单是散布在大陆沿海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但这些海岛中有常居人口的不过400多个,我们开发海洋的前哨阵地显得太弱。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大概是我们的祖先过于满足大陆的富有,尽管历史上不断有掠夺和战争,但是都仅限于陆地之争,甚至强悍的蒙古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以远征到欧洲,但不敢下海。明代雄心勃勃的永乐大帝,虽派郑和七次远洋航行,也只是和平使者,宣扬中华文明,并无开拓海疆的远见。至于近代,腐败的清末政府,在利炮坚船的海外侵略者面前,不要说开发海疆,连大片国土都被割让,宝岛香港今日才回归祖国。时至今日,我们才有条件谈论海洋开发。这里我们先要从技术上了解一下,在丰富的海洋资源中的海洋能,特别要对新型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作一番了解。因为关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我国已有行动,早列入了常规能源发展计划,这里就不多说了。

人们会问,全世界海洋能资源的可再生量究竟有多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公布的数字,全世界海洋能的理论可再生量约为760多亿千瓦。其中最多的是太阳能辐射的热能被海水吸收贮存,形成海洋温差能约400亿千瓦;大陆河流汇入大海在河口处形成的盐度差能也在300亿千瓦左右;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造成海水涨落和流动,形成潮汐能约30多亿千瓦;还有海水受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波浪能约30亿千瓦。中国拥有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海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千米。因此,中国的海洋能资源相当丰富。据初步估算,在现有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能可再生量约为4—5亿千瓦,其中潮汐能1亿千瓦,波浪能0.7亿千瓦,海流能0.3亿千瓦,海洋温差能1.5亿千瓦,盐度差能1.1亿千瓦。最近又发现我国深海底还有大量未查明的甲烷冰,或称“固体天然气”,这是古代生物形成的沼气,年深月久被埋藏在海底的泥岩中,在海水的高压下,同海水凝结成冰状,它不同于一般天然气,有人称它为“可燃烧的冰”。当然,世界上尚未开发这种新的海洋能源,一旦开发起来,肯定会比陆地上的沼气更有特色。

潮汐能

生活在海边的人都见过每天的海水有涨有落,人们称它为“涨潮”、“落潮”。这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古时候人们无法解释它的起因,所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潮汐是地球的呼吸。当然,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之后,发现潮汐是海水受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所致,这就有了理论根据。其实中国人研究阴历(农历)的时间久远,对月球的运行规律和朔望与海水涨落的关系早有了解。例如先秦名著《山海经》中就谈到潮汐与月球有关,这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记载了。我国历来称早晨海水的涨落为潮,晚间海水的升降为汐,即早潮晚汐,合在一起称潮汐。由于月球比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近,月球的引潮力更强。根据长期观测得知,潮汐的一个满潮周期时间是24小时50分钟。因此,每天涨潮和落潮的时间虽然不同,但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来。每当农历月初和月中,太阳、月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在一条线上,所以形成的潮汐差最大。特别是一年之中农历八月十五日左右的潮汐更为汹涌。我国浙江的钱塘江口由于地形特殊,形成的潮汐现象尤为壮观,怒潮高涨,排山倒海,显出海洋能的巨大威力,自古称为天下奇观。

相传1000多年前,我国山东蓬莱就有利用潮汐磨面。许多沿海国家也有过潮汐动力装置,这与人们利用江河水力差不多。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发电。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蓄积大量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差不多,只是海水与河水不同,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较大,水轮机的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并且潮汐是有间歇性的,水轮机的运行要适应这种特性。另外,海水有腐蚀和结垢问题,水工建筑物不同于河川水电站。总之,潮汐电站的技术问题较多,电站运行方式也不同。

潮汐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三种类型,中国大部分海区属半日潮型。半日潮的特点是海水在一日内有两次涨落,前后两次高潮位及低潮位大致接近,两次潮间隔时间为12小时25分。因此,我国潮汐电站应按这种情况设计。

单库单向潮汐电站

在海湾河口筑坝形成一个水库,电站厂房建于坝中或坝侧。涨潮时由进潮闸把海水蓄入水库。落潮时水库的水位比海面高,关闭闸门,将库中海水通过电站厂房内的水轮机放入大海,驱动水轮机旋转,并借助变速机构带动发电机飞速运转发电。如此每昼夜两次退潮,发电的时间约为10—12小时,电站是间歇性运行,效率约为20%,发出的电并入电网。因为结构简单,投资较省,一般小型潮汐电站均采用这种方式。

单库双向潮汐电站

也只建一个水库,若水工建筑物也像单向发电一样布置,则需将水轮机组的叶轮和导向调节机构复杂化,变为能承受正反向水的推力,以达到涨潮和落潮都能旋转发电的要求,只是当平潮时(库水位与海侧水位平齐时),暂时不能发电,每天可运行的总时间可达20小时左右。但一般还是以落潮发电为主,涨潮发电量较小,因为涨潮时只有部分海水通过水轮机,大部分海水还要从进潮闸涌入水库,以增加水库的水量。落潮时则可将尽可能多的海水由水轮机排出,以延长机组的运行时间。世界最大的法国朗斯24万千瓦的潮汐电站和我国浙江省的江厦潮汐电站3200千瓦机组均采用单库双向发电。

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可以实现单库双向发电。若水轮机组仍采用单向运转,但必须在水工建筑物上稍加变动。电站厂房两侧设置进水池与尾水池,并在两水池的两端开a、b、c、d四个闸门,当涨潮时,除大的进潮闸开启外,同时开启闸门a、b,关闭闸门c、d,潮水由a闸门进入进水池,并通过厂房的水轮机流入尾水池和b闸门进入水库;落潮时关闭进潮闸和a、b闸门,开启c、d闸门,使库中海水由c闸门和厂房水轮机流入尾水池,经d闸门排向大海。这样就实现了涨落潮双向发电,但水轮发电机组仍是单向的,同样也是以落潮发电为主,库中海水都通过水轮机泄水。

双库单向潮汐电站

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可以修建两个水位高低不同的水库,或叫上、下水库,电站厂房建在两水库之间。上水库只在涨潮时开闸进水,下水库也只在落潮时开闸放水,两个水库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差,厂房中的水轮机靠上水库向下水库放水时推动旋转,流量由闸门控制,水流一个方向不断,可使电站连续运行。这种潮汐电站,机组结构简单,运行平稳,但水工建筑布置有赖于地形地势。如我国浙江省玉环县150千瓦的海山潮汐电站就属此类。

潮汐电站的主要设备——水轮发电机组

小型潮汐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多采用普通河川小水电站的设备,如:轴流式水轮机组、竖井贯流式水轮机组等,可能效率稍差,但不必另制。对于较大型的潮汐电站,考虑潮汐能具有大流量、低水头的特点,又有防海水的腐蚀和结垢等特殊要求,所以在机组选型和设计制造方面应较为讲究。通常可供选择的机型有两种,即灯泡式贯流水轮机组和全贯流式水轮机组。

潮汐电站的优缺点

潮汐电站同水电站一样,不需要燃料供应,也没有烟渣排放,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运行费用低;与一般水电站相比没有淹没损失,不涉及移民搬迁问题,并可围垦增加土地和开展水库养殖业等综合利用。问题是工程浩大,基建投资高,应周密规划;电站机组和水工建筑要做到防腐、防淤、防结垢(海生物附着);机组开停频繁,电气调控要求高。从总体上讲,在世界范围内,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还是很吸引人的,表1为目前,世界潮汐电站的发展概况。表2为我国近年来调查规划各地潮汐能资源的统计。

波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