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
③海草是指生长于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热带近海水下的单子叶高等植物。海草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水平方向的茎),叶片柔软、呈带状,花生于叶丛的基部,花蕊高出花瓣,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适应水生生活环境。目前中国海记录到14种海草,如喜盐草、大叶藻等。
海草常在沿海潮下带形成广大的海草场,海草场是高生产力区。
这里的腐殖质特别多,是幼虾、稚鱼良好的生长场所,同时也有利于海鸟的栖息。
④珊瑚礁是指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因为形成的地质时期不同,珊瑚礁可分为生物礁和古代礁。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珊瑚灰岩可作烧石灰、水泥的原料,千姿百态的珊瑚可作装饰工艺品,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
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其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千米,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
⑤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
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概念包含两层有关联而不同的含义:自然的大陆架与法律上的大陆架。
自然的大陆架,它的范围自海岸线(一般取低潮线)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显着增加的大陆坡折处为止。陆架坡折处的水深在20~550米,平均为130米,也有把200米等深线作为陆架下限的。大陆架平均坡度为0°~0.7°,宽度不等,在数千米至1500千米间。全球大陆架总面积为2710万平方千米,约占海洋总面积的7.5%。
陆架地形一般较为平坦,但也有小的丘陵、盆地和沟谷;上面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大部分地区被泥沙等沉积物所覆盖。
大陆架是大陆的自然延伸,原为海岸平原,后因海面上升之后,才沉于水下,成为浅海。
⑥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2)河口
河口分为潮下河口和潮间河口。
潮下河口是指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是指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3)三角洲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发展成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它的外缘,所以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4)湖泊
盐湖(内陆排水区)是指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泻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一般都位于海边。
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并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泻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有时可以改建成人工港,它具有防洪和保护海岸的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宣泄区域排水,又可以阻挡和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着名湖:七股泻湖、戈佐内海、科勒泻湖。
封闭式的淡水湖大多位于高山或相当内陆区域,没有明显的河川流入和流出。开放式的则可能相当大,湖中有岛屿,并有多条河川流入、流出。
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为水源可以更新补充,淡水湖水的盐分很低。
(5)人工水面
人工水面是个专业名词,一般来说,人工水面属于广义湿地,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得到了《湿地公约》的认可。
4.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与作用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由于湿地处于大气系统、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的交叉界面,在水分、养分、有机物、沉积物、污染物的运移中处于重要地位。
湿地功能是指发生在湿地中的各种过程及其表现形式,它可以归纳为三类: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1)湿地的水文功能
①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
其他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②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③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④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
(2)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功能
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作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3)湿地的生态功能
①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②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沿岸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③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和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
④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空气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就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⑥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⑦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⑧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