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城市英雄
44958200000004

第4章 历史选择了武汉(4)

对于大清帝国来说,却是进入覆灭的倒计时的开始。国内接连发生了自立军起事、广州起义、惠州起义和大明顺天国未遂起事;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定,中华民族永难抹去的宰割之痛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大清”向大德、大奥、大比、大日(西)、大美、大法、大英、大义(意)、大日本、大和(荷)、大俄这11个强盗赔罪屈服,赔款白银总数4.54亿两,若摊到国人每人一两,加上利息总共9.82亿两。“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代表清政府签定条约的李鸿章随后因胃血管破裂吐血而死,外国联军撤出了京城,慈禧和她劫持的光绪帝从西安回京。表面上看,中华帝国这条大鱼终于度过了新旧世纪交替时节最干涸的日子,恢复了一线生机。一切又歌舞升平,为筹措《辛丑条约》巨额赔款的彩票发行在全国掀起热潮,其中花会彩票中头彩者可以选名妓,如妓女中彩可以“赎身从良”;麻将开始流行,上至内廷,下至外府,再扩及全民,无日无夜不麻将;“公费出国”首开先河,考察归来的官员们“逢人则侈言各国之淫糜逸乐,而于男女之事,尤津津乐道……”

这个时候的武汉怎么样呢?

武汉是以百业发展的兴旺进入20世纪的。1898年,张之洞饬令江汉关道开办汉口商务公所,将湖北各种土特产和人工制品集中起来加以陈列,这是近代中国较早开办商品赛会的开端。随后,在张之洞的督导之下,坐落在武昌兰陵街的两湖劝业场建造完成。场分三所,一所陈列湖北各种手工制造品,一所陈列外省外国各种货物机器,一所陈列两湖地区土特产。还设有南北两场,每场设房79间,前后摆摊42处,“专售国货”,“以广招徕”。1909年在武昌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申报》报道,“武汉劝业奖进会开办,设武昌平湖门外乙丙两栈,车水马龙,颇极一时之盛,士民人等购入场券进会游览,每人须铜元三枚。”当时官方评价是“我华万国博览会之起点”,学界公认是中国最早的并较为正规的地方商品博览会。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最近说,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向全世界展现时,要知道中华万国博览会起点在武汉。

1906年至1911年间《申报》还报道:汉口燮昌火柴厂公司地址与日本租界相接,日本人要扩地收买,遂于后城新辟马路地方另造厂房;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开收股份,自来水管及水塔刻已修造竣工,各街巷水管均通行无阻;汉口华界后城改修马路后,由周太守面恳江汉关道桑铁珊观察添人力车一百辆;川汉铁路购地局业于鄂省新南门(中和门)外设立;鄂省留学日本各学堂毕业生现已陆续回国,择其学有根底者即行录用;华商赛马会每礼拜日在后城马路外韩家墩地方策马比胜;汉口商董宋炜臣、蔡辅卿等,刻集同志组成商团益智会,以营业余暇研究各种实学;汉口妓院林立,各龟奴设立会馆,曰清香堂。其龟董总持曰何银山,凡六十三家堂班有事,皆龟董出而任之……从中可见,武汉特别是汉口当时初显现代文明曙光,用上了自来水和电灯……

特别令武汉自豪的是,在京汉铁路全线还未修成之前的1903年,汉口玉带门至谌家矶一段就率先通车。用今天的眼光看,这段长23.5公里的铁路实际上相当于市内轻轨交通,汉口市民能够以火车代步,穿行于硚口与谌家矶之间。后城及后湖一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了马路和工厂,城域面积得以拓展;各种新式学校不断开办;跑马场、商品展会及妓院争相出现。成长起来的汉口使武汉真正鼎足成三镇,“这种以‘三镇’为二级社区单元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只有一座。”(武汉大学教授张在元语)

同时,历史上各有隶属的三镇,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需求而趋向一体化。英国《环球》1911年10月21日介绍:“三镇中,汉阳是工业基地,这里有张之洞经营多年的近代化企业——汉阳兵工厂和汉阳钢铁厂;武昌是中国政治、军事重地,清政府的湖广总督府和驻军都在武昌;汉口则是经济贸易中心。有火车站、高尔夫球场、租界。”英国人丁格尔在其《徒步穿越中国》一书中写道,站在黄鹤楼上,“我能看到河对岸汉阳钢铁厂冒出来的阵阵浓烟。汉阳还有一个兵工厂,那里每天生产一百支毛瑟枪,我认为,汉阳钢铁厂是中国惟一的轧钢厂。”有位外国领事看到烟囱林立的汉阳工业区后说道:“这个非常的国家的一个非常事件,是行将完成的巨大钢铁厂和兵工厂。”1905年,驻汉日本领事小野幸吉在病中“背弃医诫”写成《汉口》一书,文中写道“汉口为长江之眼目,清国之中枢,可制中央支那死命之地也。……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

汉口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自此而始,这个别称不论是否美誉,总是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国际知名度。与此同时,因分别兴办铁厂和纺织厂的汉阳和武昌也有了对应的称谓“东方匹兹堡”和“东方曼彻斯特”。武汉的被广泛关注成为事实。如20世纪初叶湖北留日学生所言:“故江汉之会,在昔日为长江上游之重镇者,在今日则为世界竞争之聚点也。”湖北作为“吾国最重最要之地,必为竞争最剧最著之场”,而“竞争最剧最烈之场,将为文明最盛最著之地”。

英国《环球》1911年10月28日登出一张好像第一次从空中拍摄的武汉三镇俯视图,注文似乎过于溢美:“最近出版的爱德加·杰尔先生的著作《中国十八行省》中关于‘汉口’的那个章节引人入胜。他描述了1130年前后宋朝皇帝是怎样将汉口这个早已闻名遐迩的城镇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奢华淫靡的城市的。他说,我们从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一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那里听到这个城市的种种。马可·波罗称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高贵最杰出的城市,并留下关于这个城市的形象描述:市内有一条3英里长的碎石路,路下铺着下水管道,路中央宽达20英尺,路两边各有10英尺宽的马路,街上行驶着能载6个人的马车。就这点看,马可·波罗认为它胜过欧洲。镇中有一个小湖,湖的周围是那些达官贵人美轮美奂的宫殿和豪宅。岸上有许多大寺院。湖中有两个小岛,每个小岛上都矗立着一个如同宫殿般宏伟、气派的大厦,人们常常在其中一个如宫殿般的旅馆内举行婚宴或进行娱乐活动。宋朝时,这里的中国基督教们有一个教堂。元朝推翻宋朝以后,汉口地区基督教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一般认为汉口是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才析出的一块地方,但这么重大的事件史籍未见记载。此前的公元1130年南宋时期根本没有汉口,那么马可·波罗所描述的是否武昌?以汉口代指全武汉是常见的事,如盖有1905年10月20日丹麦哥本哈根邮戳的明信片上就把武昌洪山宝塔写成“汉口红山宝塔”。马可·波罗这个人物的存在是有争议的,即使真有其人,据记载他的行程里似乎没有湖北,更不可能到过汉口了。

如果要评定本世纪之初的中国,哪座城市堪称“黑马”、关注度最高,恐怕很难众口一词,或有待下世纪的人来作评说。但是,上世纪之初的汉口,肯定是全国最具活力的、也是最受国内外关注的新兴城市。德国记者王安娜评价说:“进入19世纪以后,汉口被列强视为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加以建设,现代化的大厦与银行,巨大的仓库,那些有美丽花园的别墅和高级旅馆,都是汉口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不管什么时候看上去,汉口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中国城市,不如说是国际性的都会。”

陈述这些是要说明,面对辛亥革命这百年乃至千年的历史机遇,武汉从各方面都准备好了。

一只靴子踩着两块石头

一百年前,即公元1911年,“武汉”这个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概念,它是被水分割的三座城池。关于它们的城域地图,此前只分别有汉阳府志图、武昌江岸图和湖北汉口镇街道图等,连绾三镇的比较详细的地图终于在宣统年间出现,这是一幅《武汉城镇合图》。这幅线条精细的黑白图第一次完整地描绘了鼎足而立的那时三镇:武昌似乎独当一面,城的大小看上去是汉阳的五六倍,大致还方方正正,周边有明洪武四年(1371年)即扩城辟出的9个城门,横亘中央的蛇山把城分为南北,老百姓习称山前山后。城北街道较密,城东南还有大片空地,为湖泊水田。较堂皇的是城中之城——明江夏侯周德兴监修的楚王府;江那边的蕞尔小城汉阳,有5个城门,城内仅一条横街,城北多山——凤凰山和龟山,散布着一些庙观;而汉口的范围则比武昌汉阳的总和还大,像一只巨大的靴子踩着大小不一的两块石头。汉口一名虽早在公元501年即已有之:南齐萧衍“筑汉口城以守鲁山城”之说,后有“汉口堡”、“夏口水驿”之称,原来纳入《汉阳府志》其舆图中。清同治元年始设汉口同知署,至1864年筑城,开设7门3闸,10多年后就有了第一幅属于它的雏形地图。不久督鄂的张之洞请设夏口抚民府(旋改为直隶厅),它迅速发展,已然超过了府城汉阳和省城武昌,成为不折不扣的“暴发户”。

一幅《武汉城镇合图》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武汉武汉,武昌与汉阳汉口的合称也。这就容易让人觉得汉阳与汉口的关系更接近一些,它们同据江北,有汉水相连,与武昌共为大江所隔。再则,汉口孕育于汉阳,可谓血缘更亲。如果把武汉三镇比作三兄弟,武昌是老大,汉口和汉阳则是双胞胎弟弟,长相和习性更近,连名字也共用了一字,取得随便,如俗称的大毛二毛。三镇里面的差异,确有难尽之言。

《武汉城镇合图》之前倒有几幅有关三镇的全貌图,如明末清初的《江汉揽胜图》,传为大画家仇英所绘,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还有《武汉三镇浮雕图(1748年)》,是湖南芷江县天后宫门坊的青石浮雕;《清军布防图(1854年)》,原藏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为武昌清军与汉阳“贼营”的对峙分布图。最显气势的是《湖北武汉全图(1876年)》,这是绘画式地图时期的代表作,颇具立体画面感,更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武汉三镇,值得现代人仔细品读。另有一幅“光绪二年仲夏月上浣刊”的原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湖北武汉全图》彩图,由汉口海云垒画馆所绘,与《江汉揽胜图》有些相似,都是鸟瞰图,站在一个意念的高度,描绘城垣盛况和商埠胜景,更像一幅武汉名胜图。

我们的感觉是,汉口的地位正大幅提升,如果说光绪初年的武汉三镇俨然中世纪的三座城堡,壁垒森严。汉口则较少封建积垢,不拘于规整,更具开放性。尽管它有平地而起的年轻的城墙,开辟了玉带河通达的7门3闸。城内除了密集的房子,还有后湖大片空地,可供公众作各种户外活动。而临河那一边是人气麇集的码头,临江那一面则是较为整齐的租界区,江上行船有冒烟的火轮。按教科书上的说法,“半殖民地色彩”十分浓厚。汉口暴发户式的发展劲头,为汉阳、武昌所远远不及。

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武汉,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城市格局,不过现实情况肯定比之美术作品式的地图要混乱、破败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