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88个经典细节
44970800000052

第52章 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抢走,可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高于你的人交往时,必须要注意不要总守着自己的荣誉不放手。要学得精明些,在激烈竞争时,有时需要把花环戴在职位比你高的人头上,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荣耀,但却不会招来怨恨。

大凡成就大事的聪明者,他们获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外界因素,大部分原因要取决于自己的做人方法。一旦小有成就便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兴奋,贪功的想法自然会有,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虽然功劳属于你,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呢?聪明人懂得在关键时刻将“花环”戴在别人头上,即使内心不愿意,也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大方地将荣耀交到别人手上。接受荣耀的人自然会记得你这份人情,日后你需要他的时候可能会助你一臂之力。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功高盖主。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能独霸荣誉,避免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别人的怨恨,重则惹来不可预知的祸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那些能在关键时刻与人分享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都会全身而退,有个好结局。同样对那些可能有损别人名誉的事,主动承担一些,引咎自责,具备这种涵养的人是懂得做人的人。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远远不及他,他屡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担任佐命大臣,想让文帝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交给他。晁错的这一行为正是欲功高盖主的表现。提起韩信无人不知,他没有适时地将功劳放在别人头上,导致功高盖主,最终以悲惨结局收场。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时,就被任命为郎中。为其主屡献良策,可是却屡不被采用,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便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打魏、平定赵、齐,而后被封为齐王。在韩信的协助下,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后来有人诬陷韩信,说他要举兵造反,被刘邦降职为淮阴侯。陈豨叛乱时,有人诬陷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最后被吕后设计杀害于未央宫。

保全自己、避免功高盖主时必须谨记以下几点:

(1)遵守规定

历史记载表明,遵守法规是保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提出的循吏,正是遵循法规的意思。能严守法规依此行事者,才是识大体的人。后来,人们将循吏解释为慈爱、仁厚、和善、愉快。认为能够用仁义治理国家的官员才称得上“循吏”,其实这样的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

(2)公私分明

意思是告诉人们不要将个人利益与工作混淆。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以权谋私。一旦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公事之中,是很难用廉洁一词形容的,即使能获一时之利,但是最终可能会遭他人唾弃。

(3)功成身退

古语有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居功自傲,要懂得谦让。功成名就时适当地将荣耀分给其他人一些,免得遭受他人嫉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不得善终。

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的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仅不容易被人接受,也会被别人认为是溜须拍马,落下拉拢人、虚伪的恶名。要知道,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及时地把花环戴在他人头上,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