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88个经典细节
44970800000057

第57章 语言表达的注意事项

人们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有的长于谈吐,有的怯于启齿,仅这一点差异对人的生活、事业方面的影响就非常大。

有些人在工作中被推上了与人交往的前台,讲话、交谈的对象多了,那么层次就复杂了,要求就高了,怎样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成了重要的课题。那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呢?

(1)表达要流畅,清晰、准确

这是口头表达的基础。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的。一些人,很有才华和见解,但一开口,却语塞言滞,满腹经纶难以说清,说者费劲,听者着急;也有的人讲起话来口头禅很多,打乱了正常语流;有的抑扬不明、顿挫无序。这些,都妨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使讲话效果大打折扣。

在纠正语病的时候,要提高表达的能力,只要下一番功夫,就可以办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以雄辩的口才,劝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就是这位伟人,原来讲话时总是结结巴巴的,而且口齿不清。

他曾因口才不济,第一次在下院演讲时,只讲了一半就败下阵来。而他却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诀窍,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总结出演讲“节奏、措词、比拟和中心”四要素。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丘吉尔终于成为世界级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步入政坛之后,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都做了不懈的努力。撤切尔夫人还特意请来教师,指导自己发声,使讲话更加悦耳、更富有魅力。

(2)要言简意赅,勿冗长繁杂

有这样一种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来讲话。”反映了人们对“逢会必讲,一讲就长,没完没了,空洞无物”的某些讲话者的厌烦。

有人认为,说话时,如果“分量”不重,就不易引起重视。因此,为了加重“分量”,讲出效果,反反复复,多次强调,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说起了“车轱辘话”,开起了“中药铺”。殊不知过犹不及,冗音赘语,淹没了重点和主题;逻辑混乱,往往使听者抓不到要领。特别是有几种情况,讲话万万长不得。联欢、庆祝、娱乐、礼仪性活动的开场白,在场者的兴奋点不在于听人说教,绝不可不合时宜地发表长篇大论。

露天集会,群众精力不易集中,滔滔不绝,只能适得其反,临近午、晚,时间很紧,要理解别人心情,尽力精炼压缩谈话内容;座谈、对话、了解群众意见,更要讲短话,少讲多听,让别人有更多表达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话在实而不在长,语言在精而不在多。

要努力提高讲话的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强讲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善于运用凝缩性很强的哲理、成语。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语更简洁精炼、详略得体、语短意丰,对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3)讲话应该要注意场合、情境和对象

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要产生一种好的实践效果,首先演说家要充分地考虑到演讲的场合和听众理解能力和一般性格,否则语调就会由于时间、地点和听众多而不能表达到所向往的实践效果。”讲话的目的是让人接受,一定要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4)言从己出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情真才能词切。大部分的演讲词都是由演讲者自己去写的,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强调一个“情”字。只有演讲者自己动情,才能打动听众。这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举世无双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位杰出的演讲家,他从政28年,做过无数次成功的演讲,他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每次演讲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写演讲稿。

1954年,为了欢迎英国首相丘吉尔,他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准备了一份只讲一分钟的欢迎词。

演讲者面对公众发表演讲,其目的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所以演讲者必须有“自我”思想的闪光,以影响和感染他人。

(5)得体表遮

有些人在讲话时表现得过急、过冲,容易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

因此,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和工作对象的关系。给人一种平等、谦逊之感。

口才,其实是一个人的知识、气质、性格乃至思想观念的综合反映。一个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拓展眼界和知识,并且加深学识和生活积累,才能使口才与才干成为事业腾飞的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