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88个经典细节
44970800000084

第84章 夹缝虽小,商机无限

现在,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领域都被一些大集团、大公司垄断了,一些小企业或者小公司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那些注重细节的商人才能够在夹缝里抓住一线商机,找到发展的机遇。

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面色肃然,他心里明白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台北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非常多,稍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个人都把钱存放到它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但它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而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就是“十信”的生存之地。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调查研究,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功夫没有白费,他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没有重视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发现这一线商机后,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殷殷切切、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城飞。“十信”的这种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根本行不通,连手续费还不够,更不必说要发展了。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小商小贩、学生争先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越来越旺。没过多久,“十信”即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必须乘胜追击!”蔡万春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忽略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按照不成文的惯例,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说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经过不断地完善发展,“十信”誉满台北。

就这样,涓涓细流成大海,“十信”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打算。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令人难忘,更给人一种坚实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大厦。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们还来不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被震惊了:“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许多人跑到“十信”去了。

由此可见,发现一个小小的夹缝中的商机,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胜出,因此,在经商的过程中,抓住对手忽视的小商机可以做大文章。

在夹缝里抓商机其实也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务实的竞争心态。将这种心态摆在你经商的行为里,时时有着创新的意识,哪怕是微小的创新,都有可能是发展的基点。有了创新思想,在同一个竞争体制下,你就有可能独辟蹊径,把握后起的优势,做到领先,取得竞争的胜利。

在一个全国性的酒类博览会上,很多的国内知名品牌厂家蜂拥而至,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也想占一席之地。但由于场面之大,远超出酒厂领导的预测,小酒厂的产品和参展人员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虽然产品是运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的佳品,但从包装外观和广告宣传上,都很难让经销商认可。由于大厂家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推销,小的厂家根本无计可施,当博览会将近尾声的时候,小酒厂的产品依然无人问津,一无所获,厂长为此一筹莫展。

这时供销科的科长突然发现了大厂家忽略的一点,他对厂长说:“让我来试一下。”只见科长取过两瓶酒装在一个网袋里就往大厅中心走去,科长的这一举动使得厂长莫名其妙。

只见这位科长走到大厅中央人员稠密的地方,突然“一不小心”,将两瓶酒掉在地上,瓶碎了,顿时大厅内酒香四溢。可以想见,到这个博览会参展和订货的都是些品酒专家,当时很多人就从这飘散的酒香中得出了定论——这肯定是好酒。于是凭借这酒香,很多客户对小厂的酒产生了兴趣,产品在一个多小时内被订购一空。由于厂长说暂时不想扩大生产规模,以保证产品质量,使得很多经销商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从此,小厂的品牌,一举成名,产品供不应求。

这位科长的举动可谓是一种在夹缝中创新的推销方式,如果以正常的行为方式去在如林强手中抢占一块市场,谈何容易。但是,这位科长的超常规举动就能把这个无名小厂推上浪峰,功成名就。

从以上两个在夹缝中迅速崛起的例子可以发现,商途尽管竞争激烈,但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善于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有利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