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青海
44998300000003

第3章 历史

青海古为西戎属地,汉属羌地。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曾在今西宁筑军事据点西平亭。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时为吐蕃鸿地。元隶属宣政院。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年。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清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从此,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

青海最早的土著居民――羌人:因为他们位居西部,以畜牧业为生,所以史书上称之为“西戎牧羊人”。东汉时期,把青海一带的羌人称为“西羌”。

青海曾是丝绸之路最繁荣干道之一: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文物派出所曾经破获了一起盗墓案件,追缴各类丝织品十多件,考古学家对这批丝织品进行鉴定后称,大量出土丝织品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而学术界过去普遍认为它是只在河西走廊主线由于战争原因不通时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路。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中外人士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解放青海的战役:兰州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计划分兵三路,左路向青海,中路向河西走廊,右路向宁夏方向进军,以期迅速解放大西北。

1949年8月27日,集结在甘肃临夏地区的左路军第一兵团接到了进军青海、攻夺西宁的命令。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命令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部从永靖渡黄河,取道民和、乐都,沿湟水以南的山区小道攻击前进,直取西宁;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在王震的直接指挥下,由临夏西进循化,夺取古什群峡桥,过黄河,取道甘都、化隆,协同一军攻占西宁。

解放军进军青海遇到的第一道难关是跨越黄河天险。马步芳也曾妄图凭借黄河天险阻滞解放军进入青海。一军在渡河时,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当地群众协助部队搜集和制作皮筏,许多水手积极支援解放军渡河。8月28日拂晓,先头部队秘密开始渡河,守敌未能发现。过河部队在连长刘勇生的带领下迅速攻占了王家大山和黄家大山,控制了北岸渡口,掩护大部队过河。至9月2日,全军3万余人安全渡过了黄河天险。

二军先头部队于8月26日出发,取道大力架山进军循化。9月3日,二军五师主力进驻甘都。5日,五师解放了化隆。7日,二军全军渡过黄河,分批向西宁挺进。

解放军第十八兵团所属第六十二军在永靖渡过黄河后,主力集结于享堂、民和、乐都一线,其先头部队于9月2日解放了民和。同日,第一兵团第三军由兰州进驻河口镇,其第八师于9月5日解放了乐都。这两个军沿兰青公路一线推进,对第一、第二军夺取西宁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为了不使溃敌有喘息之机,不使解放青海的进程有所延误,一军在开始渡河时,即选派600余名侦察人员组成精干的骑兵先遣侦察队,在侦察科科长孙巩的带领下率先日夜兼程向西宁奔袭。先遣队经民和县的马营、古鄯、巴州、新民、中堡和乐都的中坝、瞿昙等地西进,为大军开辟道路,在部队以临战姿态随后跟进。先遣队一路上基本上没有经过战斗,于9月5日下午2时左右进占了西宁城,这一天,西宁宣告正式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