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青海
44998300000036

第36章 湟源县

日月山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日月山闻名遐迩的原因有三:

一是文成公主进藏成亲的美好动人传说,给日月山增添了神话色彩。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此地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

二是日月山是农业区和牧业区、季风和非季风、外流河湖区和内流河湖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的最西边缘,登山远眺,东西两?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三是日月山历来是由内地去青海西部和西藏的通道咽喉。唐时为唐蕃的分界岭,是唐蕃通道上的重要边防关隘和贸易集市,也是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桥梁。

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踪影。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淌河。

山顶修有日亭和月亭,只见两座亭子隔山对望,唇齿相依,犹如一对情侣。

日亭和月亭都有壁画。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其一题:要把一群母马和一群马驹区别出母子的故事。禄东赞是从雪域草原上来的,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马驹,马驹发疯般的扑向妈妈身旁。其二题:唐太宗让禄东赞从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早料到会有此难题。他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用一种护肤品,名叫“万里飘香”,只要擦上这种油,就异香扑鼻,能引来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两只蜜蜂在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成公主做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唐蕃史册。

位置:湟源县南部与共和县交界处。距湟源县城约40多公里,距西宁90公里。

门票:15元。

交通:距离西宁市中心100公里。一般长途客车到此地不停车,建议跟当地旅行社参加青海湖一日游,费用每人100元左右。

自驾:西宁至倒淌河镇一级公路很畅通,开车从西宁至倒淌河仅需1.5小时,非常方便。

倒淌河

天下河水往东流,偏有此河向西淌,所以人们称此河为“倒淌河”。

倒淌河在日月山西边脚下,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一股碧流永无休止地向西而去,流入浩瀚的青海湖。

倒淌河不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关于倒淌河的来历,民间有许多传说。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唐王李世民为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

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海,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108条河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

地质学家考察,两亿多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高原隆起,青海湖成为完全闭塞的湖,使本来向外泄的河只好转过方向向西流。从而形成了倒淌河。

不必人考查哪件传说更为权威,哪种神话更接近正宗,每一个传说都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而终于有一天,当你满怀着探索和寻觅的热情来到它的身边时,却分明在汩汩之中听见一声叹息,一阵私语般的呢响,一句温婉的低诉,似乎有着万种柔肠。于是你会顿悟:这是一条女性的河。

春天,它纤瘦孱弱,蜿蜒曲折流动着水墨画也画不出来的一片春愁,秋天它丰满宽阔,奔腾中不失温柔宽厚。它不像长江、黄河那样,巨浪滔天,势不可挡,露出雄性逼人的英气。它满怀情感,却从不恣意泛滥;它温顺地随四时而变化,但又执蓍坚韧地沿自己的流向前去,百折不回,整个一个西部女人的性格。

倒淌河畔有一小镇,名叫倒淌河镇,它是青藏公路与青康公路汇合点。镇街头还矗立着文成公主雕像,到现在仍然是栩栩如生。

镇上还建有饭店、旅社、商店、银行、邮局、学校、运输站、卫生所等,过往的行人和旅游者大都愿意在这里歇息、停留。

位置:在日月山西边脚下。

交通:距离西宁市中心100公里。一般长途客车到此地不停车,建议跟当地旅行社参加青海湖一日游,费用每人100元左右。

自驾:西宁至倒淌河镇一级公路很畅通,开车从西宁至倒淌河仅需1.5小时,非常方便。

提示:日月山、倒淌河一般均为随行浏览。由于目前西宁至倒淌河镇一级公里的畅通,开车从西宁至倒淌河仅需1小时,非常方便。有兴趣的可以从北测爬上山顶一览日月山风采,既逃了门票,又能视野开阔的看到草原风光。

扎藏寺

扎藏寺又称“扎藏具喜法轮洲”,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蒙古族寺院。寺东一圆形山丘呈圆形凸起,恰似宝珠或绣球,故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之说。

唐代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路过日月山时,该寺的僧人聚众去迎接文成公主,并请文成公主到寺院留宿作客。虔诚信佛的公主听说附近有一座佛寺,很是高兴,于是将随身携带的一串珊瑚念珠和金戒指、金钗等赠给寺院,留作纪念。从此以后,扎藏寺名声大震,四方僧人,八方信徒,纷纷来此顶礼膜拜,集会讲经,香火大为兴盛。

扎藏寺作为青海蒙古族的重寺,有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地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通往青海湖北岸的交通。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败。备受历代高僧和官府的青睐特别是明清以来,几代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对它十分推崇,曾多次亲临寺院讲经朝拜,广发布施。

现在的扎藏寺采用传统大屋顶飞檐式,显典雅、古朴雄伟之象。僧人宅院5座,计有37间。经堂内新塑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弥勒佛各1尊,还供有观音菩萨、宝贝佛等塑像。遗留的象牙筒板存列于寺院。寺院如今香火渐盛,已基本恢复原规模。

位置:湟源县西北315国道15公里处的莫尔吉河出口处。

城隍庙

城隍庙是湟源县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也是西北地区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为砖木结构,在古典的举架斗拱建筑手法中,揉进藏式建筑技巧,别具风格。庙宇柱上绘有赤金飞龙盘旋缠绕,目放金光,宛如活物。青砖照壁上花纹图案绚丽,雕工精细。其东西廊房和大殿内的壁画,经多次维修扩建,规模宏大,建筑布局规划整齐,东西对称。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戏楼、戏楼两侧为钟楼,鼓楼,中部庭院内古柏参天蔽日,挺拔苍劲,花木扶疏。北部大殿,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大殿之后置一小花园,繁花似锦,花园北为寝宫,东西两侧有书房。

城隍庙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为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日月山下湟源县城西北隅。

大黑沟

湟源县大黑沟林区是以白桦为主的天然林区,南北向,沟纵深近10公里,沟内分三岔:即西岔、三岔、石峡三沟,总面积为3万亩,距省会西宁只有38公里,青藏铁路和109国道从附近穿过,交通便利,林区公路经多年改建设能通各种车辆。沟口是青藏铁路跨湟水第二大桥。

景区内山青水秀,峰怪石奇,树木茂密,流水潺潺,风景异常优美。景区内景点较多,较为出名的就有黑鹰峰、千吨方台石、石门尔、白土窟、松树湾、大小蒜外捶石、上下夹道(也称为一线天)、千丈罗圈崖、七层岩、尖崛石、夫妻岩、望郎峰等,并有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些景点都包涵着浪漫的文化情调,使人们体验高原各民族的浪漫的民族风情,享受独特的文化和品味。景区内独特的森林、交通、地理、文化等资源成为集避暑、休闲、游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位置:距湟源县县城10公里,距西宁46公里,8公里长的山沟成“丫”字型。

交通:青藏铁路和109国道从附近穿过,交通便利。

扎麻隆凤凰山

形似一只巨大的凤凰展翅欲飞,人称“九龙朝凤”和“龙门凤阙”,是昆仑神话中华夏母亲,战神九天玄女的降生地,曾是西王圣母、九天玄女、黄帝时常光临、居住的理想乐土。

相传很早以前,凤凰山上降生了一只凤凰神鸟,这只神鸟经过千年修炼,成为一个美丽而且善良、神通广大的仙女并升上九天,被称为“九天玄女”。西王母请她做了天兵大元帅和特使,成为天上人间第一女战神、吉祥天女。很早以前的扎麻隆凤凰山是西王圣母、九天玄女、黄帝经常光临、居住、游玩的理想之地。

在此曾经出土的有九天玄女古宝瓶、昆仑神石记事碑等珍贵文物。在山下昔日建过一座九天玄女庙。今在扎麻隆凤凰山下建造了九天玄女、西王母、轩辕黄帝华夏三祖纪念馆,馆内雕塑规模宏大,巍巍壮观、宇体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昆仑文化内涵丰富,成为纪念先祖、旅游、休闲、观赏昆仑文化的理想去处。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日至十四日,是九天玄女圣诞节;正月十五日迎天尊元宵节;二月初初二日是龙头节;三月初三日是西王母的圣诞;六月初八日至十五日为蟠桃会;四月初八日至初十日是西王母、九天玄女的喜乐节;九月初九日为九九重阳节。

位置:湟中县和湟源县交界处,109国道1991公里处,距西宁市30公里。

交通:可乘坐市内公交6路到达,也可乘坐到湟源、青海湖等地的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