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青海
44998300000009

第9章 不容错过的美食

青海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饮食具有民族特色,青稞酒、奶茶、以及清真食品随处可见,而西宁的饭店也多民族风味,清真食品十分美味,西宁涮羊肉,马杂碎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在青海的汉族饭菜则大部分为四川风味,味道浓烈,颇为生猛。

青海的人均烈性酒销量可以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在烈性酒中,青海人最喜欢的还是青稞酒。

值得尝一尝的特色小吃

酥油糌粑: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酿皮: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浓厚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称作面筋。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奶甜酪:高原上特有的青稞酿成,甘甜、清凉、醇香,人到跟前就舍不得离开。西宁人说酪儿甜,老汉娃娃涎水咽。可见其醇香之佳妙。卖甜酪的叫卖则更具有诱惑力:甜酪儿甜甜,一毛钱一碗。来迟的完了,甜酪儿变成钱了。吃的吃着,看的看着,涎水咽着。如果早上吃一碗甜酪,整天都感到浑身清爽,口中留香。难怪卖甜酪的早上出来不一会就卖完回家了。

热冬果:用冬果梨加冰糖煮熟的西宁风味小吃。将冬果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块。在开水中加冰糖或白糖炖煮,趁热连汤吃。在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奶皮: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是青海农牧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土特产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已近百年。有名的奶皮产地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回族自治县。

风干肉:松软可口,是玉树藏族的一道风味美食。

肋巴烤肉:这是一种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后再刷上酱,在炭上烧烤的风味肉串,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这个词也是源自土耳其语。

甜醅: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五香牛肉干:不仅是招待贵宾的上品,而且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它既便于携带,又宜于长期存放,可供家宴或旅游途中食用。

烤羊肉:海多产羊肉,羊肉串也因而盛行不衰。因其价廉实惠,味美可口,售制者加工方便,很受各族群众欢迎。故有“宁吃烤肉一两,不吃煮肉一斤”的俗语。

不容错过的特色菜

蜂尔里脊:是青海名菜。里脊肉剁碎,加盐、姜末、花椒少许,调制成丸子,用蛋清涂抹在丸子上,文火炸熟,浇上味精、糖、醋等配好的芡汁,出锅时淋几滴香油。此菜既有肉又不腻,好吃。蛋白虫草鸡:鸡脯肉剁成肉茸,加盐、生姜、胡椒少许与蛋清搅匀,装盘,将虫草(开水泡软)放在肉茸上,蒸熟。然后改刀,装碗灌鸡汤,再蒸片刻,取出扣盘,浇上清汤即可。此菜具有强身补肺益肾的药膳作用。

蛋白虫草鸡:鸡脯肉剁成肉茸,加盐、生姜、胡椒少许与蛋清搅匀,装盘,将虫草(开水泡软)放在肉茸上,蒸熟。然后改刀,装碗灌鸡汤,再蒸片刻,取出扣盘,浇上清汤即可。此菜具有强身补肺益肾的药膳作用。

鸳鸯芙蓉发案:鸡脯肉剁成鸡茸,加生姜、花椒等调味品。在柔软的蛋皮上薄薄摊上鸡茸,再铺一层发菜,卷成筒,蒸熟,改刀,放入碗中,灌入调味液,蒸五分钟,扣盘,浇上汤汁即可。特点是色彩素雅,造型美观,汤清味醇,鲜香可口。

酥合丸:青海俗称“团园丸子”。将熟糯米搅粘凉透,拌清粉,压成片状,切成长条,揉园压扁,包入蒸熟的水晶馅丸子(即面粉、白糖、玫瑰糖、核桃仁、红绿丝、冰糖渣、生猪板油碎丁拌匀),文火炸,再蒸半小时,扣如盘内,撒上白糖,或倒入少许糖水。具有软、甜、香、酥的特点。

清汤羊肚:是回族的菜肴之一。将洗净的羊肚在80℃热水中烫几分钟捞出,用刀刮尽,漂洗,切成连三刀,加点缄面揉擦,开水略煮,洗成白色。再放入水中煮,加葱、蒜、姜等,捞出切块,然后再放入清汤内,加调料(葱、蒜、姜、盐、胡椒、味精)煮开,放入香菜,滴上几滴香油即成。

松鼠鲤鱼:除去鲤鱼脊椎骨和腹刺,改成柳叶花刀,用料酒、盐水淹泡数小时,取出沥干,用浓团粉糊拍面,文火炸,凸凹似松鼠状,捞出装盘,浇上调味汁液(白糖、醋、胡椒、辣面、姜粉等)。此菜色泽红亮,酸中带甜,外脆里嫩。

湟源干板鱼:又称干板鱼。晾晒干后成平板状的湟鱼。把捕捞的鱼从背脊剖开,除去内脏,就地在湖滨岩石、沙滩上摊平晒干,经湟源发往西宁等地销售,故称为湟源干板鱼。食用时用葱末、食盐、蒜泥、胡椒、花椒、辣椒等佐料粉和面粉调为糊状,涂抹在泡软洗净的干板鱼上蒸熟,佐料渗入肉中,连鱼肉带面糊一起食用,辛辣鲜美,喷香可口。

羊筋菜:羊筋是羊蹄的韧带。青海的羊筋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中最常见也是很有声誉的地方菜之一。由于羊筋是胶质组成,比起海参、鱼翅来,价廉味美,是烹制高筵美馔的重要佳料。黄南地区婚喜筵席上的一道名为“三烧”的菜就是以羊筋为主,肉久、肉块陪衬的地方菜,配海参、竹笋合烩者叫“海三鲜”。以羊筋作主料可作多种莱,品名众多,其味各有千秋。

爆焖羊羔肉:高原一绝,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时间性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青海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肴馔,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近乎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颇有声誉的吃法。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

到青海一定要喝的特色饮料

奶茶:在牧业区,奶茶是牧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朝夕为伴的饮料,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们用铜锅、铜壶熬煮茯茶,当茶叶在锅中煮沸翻滚,茶水变成赤红色时,用特制的漏勺掠去茶叶末,加入盐和牛奶,再煮开后,奶茶即成。饮用奶茶可使人醒脑提神,消困解乏,生津止渴。在原寒冷干燥的环境下,更有滋润咽喉,消食化腻的效力。吃完糌粑或手抓羊肉,再喝几碗奶茶,一天之内,很难有饥渴之感。因肉食而引起的维生索C缺乏之弊,也可靠奶茶来弥补。

自制酸奶:是当地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乳制品饮料,说到酸奶不是我们常喝的那种工厂加工出来的,而是当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并在碗口盖上一块小玻璃,然后回族人民自己摆在街头上卖的那种。这种自制酸奶味道绝对正宗、口味绝对赛过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老少皆宜!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在炎热的夏天,来上一碗酸奶决对解渴,感觉到凉意,酸奶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钙,等对胃肠功能都有保健的功能。

西宁食街

水井巷:到了西宁不去水井巷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西宁的饮食习俗,也不可能真正品味到西宁独特的风味美食。有“小吃天堂”之称。水井巷里的手抓肉,烤羊排,羊肠,肉串味道都十分地道。

大新街:这里的营业时间一般从17:00-24:00,从火车站坐1路车到大十字站下,然后从饮马街向北走100米。一条街的大排档绵延数百米,人气很旺。在这里除了能尝到西宁本地的风味,也有全国各地的小吃。

马忠食府:位于另一个小吃天堂――莫家街的马忠食府是任何一个西宁人都会向你推荐的店面,坐1路在大十字站下车。5元一张的酿皮让你吃过不忘,这里的砂锅也十分不错,另外还有酿皮、炒凉粉,各种风味油炸食品一应俱全。

※准备大饱口福前要注意:

重要

提示青海大部分干燥,为增强抵抗力应加强蔬菜水果摄入,切忌无节制地食用羊肉,一旦上火,将影响体力和健康水平。由于当地蔬菜水果出产不多,建议携带合成维生素,特别是VC。

青海藏区青梨酒颇为醉人,饮酒以自己平日普通白酒酒量的三分之二为宜。

藏区的酥油茶之类食品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当地有待客的酥油茶空碗必重新添满的习俗,故建议始终保持碗内酥油茶三分之二满,如此既不伤害藏民感情又保护自己,建议携带黄莲素之类止泻药。

青海的许多地方都是各族穆斯林聚居区,穆斯林的清真概念决非只是禁食猪肉,而有很多禁忌,在没有搞清之前千万谨慎,以免伤害宗教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