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云南
44998500000008

第8章 节日

云南的民族节日别具特色,是各民族文化的综合展现,是理解其精神文化的一面镜子。

1.火把节。

彝、白、纳西等族。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间庆祝,一至三天不等。火把节又叫星回节,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入夜之后,人们点起火把,燃起篝火,举行盛大的聚会,尽情唱歌跳舞。火把节最初的起源和一个英雄战胜魔王的传说有关,英雄用火把把所有恶鬼烧死,保护了村民。每年火把节,人们都要表演这个故事,象征着正义的胜利。

2.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庆祝,在白族的聚居中心大理举行。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观音菩萨曾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善男信女们都要祭祀祈福。由于聚集人群甚众,久而久之,三月三变成了一个贸易交换集市,而不仅仅是讲经说法的庙会。徐霞客曾如此描述三月三:“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古时三月三的交换物品是骡马、山货、药材、茶叶等,现在则越来越多样化。

3.踩花山节。

苗族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这是苗族为了纪念祖先而设立的节日。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舞狮子、爬花杆等活动。

节日清晨,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在传统固定坝坡上,活动开始,着盛装的男女老少拥入活动场所。活动主要有跳舞、斗牛和跳狮子3项。斗牛爱好者将赛牛的两只角用刀刮得尖锐锋利,擦上香油,使牛角又尖又亮。比赛按一对一进行,几轮较量后,优胜者由主人拉到花杆前披红挂彩走一圈,人们以美酒敬献牛的饲养者,表彰其辛劳。跳狮子是由若干个跳狮者组成,先在场内跳跃,然后架人梯爬花杆,以跳得好、爬得高的“狮子”为胜。胜者爬到花杆顶取下作为奖品的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群众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男女老少在芦笙声中跳三步舞或蹬脚舞,青年男女求恋寻偶定情结伴,老农在聚会中交流生产经验。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和舞狮子,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个猪头和好酒。

4.采花节。

在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中,以采花节最为热闹。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一带的德昂族,在清明日过采花节。节日清早男女老少便挎篮背包,带着乐器上山了,一路歌舞欢笑,与春天的气氛和谐相融。满山的鲜花五彩缤纷,满山的笑语欢乐动人。休息时,青年男女敲起脚鼓,载歌载舞。人在林海花丛中,自然的美使人美得自然,一切都显得那样直朴真诚,纯洁无邪。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很难体验到那种脱凡超俗、心灵净化的欢快。下山时,人们的提篮和挎包中装满芬芳的鲜花。

回到寨中,各家都用鲜花装点房舍,屋里屋外,花香袭人;整个村寨,花团锦簇。说实在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难有这种“奢侈”的享受。采花节当天,亲友拜访时要互赠鲜花,表达友谊与祝福。情侣间相互送的花,那寓意就更浓更深了:愿爱情象鲜花般美丽,愿生活象鲜花般芳香;花香从山上飘到山下,幸福从我家传到千家。

5.朝拜狮子山。

纳西族摩梭人的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狮子山又名“格姆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格姆女神是泸沽湖女儿国的最高保护神。届时,摩梭人身着盛装,来之四面八方的队伍向格姆山进发。队伍的最前方是的喇嘛,其次是上层人,最后是徒步朝拜的群众。人们烧香磕头,进贡祈福。随后就是盛大的庆典,在山上举行赛马、对歌、跳舞等等集体活动。

6.“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德昂族的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

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渡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但与傣族的“丢包”不同,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7.“赕佛节”。

“赕”是祭献、礼佛、施舍的意思。节期传承文学故事及天文历法、医学知识等。节日里各村寨佛寺中的佛爷、和尚相互邀请对方到自己寺中诵经,加强交流与联系。民间举办大型“赶摆”(集市)活动,夜晚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还有赛鼓及歌舞娱乐。

8.关门节。又称“进洼节”,在傣历每年九月十五日举行,由此日开始的3个月是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佛徒不得外出游荡,僧侣在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信众到佛寺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傣历九月十五日相当于农历芒种日,正是傣族地区的雨季,民间停止娱乐,集中精力忙生产。

9.开门节。“开门节”,又称“出洼节”,时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是关门节斋戒期满的日子。传说这天是佛到西天讲经3个月重返人间的喜日,所以各村寨要举行盛大庆祝。人们除到佛寺赕佛及忏悔外,主要是尽情欢乐。因为农忙已过,所以民间探亲访友的、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游山玩水的、订婚娶亲的都重新热闹起来。

云南的民族众多,以上只是节日当中的几个代表。如果旅游者能赶上节日庆典,则可以看到非常有趣的民族风俗。如果不赶巧,则可以到民族风情园里面略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