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45006000000066

第66章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胃肠病治疗新思路

《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以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与此。”吴鞠通提出:“脾属阴宜升,胃属阳当降,要想调好中焦,必须升降清楚,权衡轻重,以平为务。”“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对治疗胃肠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吴瑭在《温病条辨·治病法论》中提出“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认为治疗中焦的病变,要采用质不轻不重、味不厚不薄的药物,使药力作用于中焦,调节其升降功能,犹如秤必须保持平衡一样。

“治中焦如衡”是以中焦“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对《灵枢·营卫生会》“中焦如沤”的进一步发挥。脾胃处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脾以升为和,胃以降为顺,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胃升降有序,燥湿得宜,中焦才能“泌糟粕,蒸津液”,气血得以化生。如果脾胃失调、升降失序,则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治疗以常为期,故调补脾胃需顾及气机升降,要寒温适宜、营阴兼顾、虚实同理。吴瑭在《医医病书·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中有进一步阐述:“补中焦以脾胃之体用各适其性,使阴阳两不相奸为要。”基于上述认识,治疗脾(肠)胃病的组方中强调寒热适宜、邪正兼顾、阴阳互调。临床处方应“通、补”兼施。所谓“通”,非同于下法,而是专指通降理气,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等法,如用丹参、莪术、当归活血化瘀就属于广义的“通”法。所谓“补”应用清补、疏补之品,而非纯补、壅补、腻补。所谓“清补”,则是指具有补气作用又不温燥的一类补药或一种补法,如参类用党参、太子参等。所谓“疏补”,则是在补益药中配伍理气疏导之品,防止壅气助邪或滋腻伤脾,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配陈皮等助其通,使补中有通,脾阳升清,胃气降浊,壅塞自除。所以,王氏此论给我们提出了治疗胃肠病之“平衡观”,以通降与升提合用,补与泻同用,虚与实相顾,阴阳合用,气血相兼,表里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