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45006000000070

第70章 胃肠病治疗五大原则——以和为贵,以衡为度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按语》曰:“阳明乃十二经脉之长,其作痛之因甚多。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虚邪贼邪之乘机窃发,其间消长不一。习俗辛香温燥之治,断不容一例而漫施。”

《医学读书记》曰:“土具冲和之德,而为万物之体。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润,便归于平。”

1.补脾不过甘,清热不过苦

脾胃属土而喜甘,故欲补脾胃,则多以甘药调之,如《内经》有“五味入胃,甘先入脾”的记载。但是脾胃多用甘味,极易碍脾滞气,在应用时,还应加行气之品。脾胃有热,使用苦寒之品清热,如果过于寒凉,又可使脾胃功能降低,因此临床少用寒凉,且不应日久,应适当加入辛温之品,以制约寒凉之性。

2.升降相依,升降不可太过

升降之法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如脾气下降,中气不足,症见倦怠嗜卧,气短乏力,当用升降之法治疗,但在用药时不可升之太过,强迫脾气上升,或升药过量,服药时间过长,又易触犯胃气,使胃气上升,胃失和降,则胃气不降,脾气亦难以升发,气机升降失常,胃肠功能下降。再者脾升太过,还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心气的下行与肾水相交,出现肺气上逆和心肾不交。同样应用降胃气之品时,亦不可降之太过,恐其影响脾的功能。

3.寒温适宜,不可过寒过温

脾胃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况且日日饮食,易于损伤,导致功能下降,出现虚实夹杂和寒热错杂之证,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寒热药时,要照顾到脾胃的功能。脾为阴土,得阳则运,宜温宜燥,胃为阳土,得阴始安,宜凉宜润。如果温药太过,易伤脾阳,寒药太过,又伤胃阳,所以在使用温药的时候,应该甘温相合,补脾气、温脾阳;苦温相用,燥化脾中湿邪;辛温合用,温化脾中寒邪。使用寒凉药时甘与凉合,滋养胃阴;苦与凉用,清泻胃火,酸凉相合,收敛胃阴。

4.胃宜通,脾宜运,通运必须相合

脾胃属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胃以通为贵,脾以运为昌,通运正常则五脏六腑得到滋养,四肢百骸血流畅快,肌肉充实,体态安健,不管何种疾病,只要脾胃通运正常,均可得到治愈。如果脾阴不足,只注重滋补营血,不照顾到脾运,虽补亦难奏效,又可妨碍脾气。胃阴耗伤,亦不可过用滋腻之品,以防胃的通降功能下降,而出现胃纳失常。

5.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理应得当

由于脾胃的特点为多气多血,出现病变易多虚多实,如见虚实夹杂之证,临床治疗,应遵循内经之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应兼而顾之,补而不滞,非实不泻,补脾先开胃口,开胃兼顾理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