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15

第15章 赌注造就霸业

在博弈中,对双方实力信息的估计与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方掌握了另一方的信息,形成一种不对称的信息博弈,那么掌握信息并对双方实力作出正确预测的一方将获得胜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作出正确的抉择,这不仅需要精密的推断,还需要巨大的胆量。中国许多市井小民,甚至流氓、无赖都能成功,就在于他们精明的头脑和巨大的胆量,说白了也就是敢于下赌注。前面所说的朱温是一个,开创南北朝之先河的刘裕也是一个。

东晋兴宁元年,刘裕出生在丹徒县京口镇一个败落士族家庭,他出生时母亲就死了,靠喝伯母的奶长大的,因此小名叫寄奴。父亲死后,刘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刘裕作为长子,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劳动的锻炼,使他成为身高七尺有余的大汉。但要命的是,贫穷的刘裕却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在一次赌博中把家产输了个精光,还欠赌友刁逵三万赌钱,被刁逵绑在马桩上示众。刘裕生性倔强,决不求饶,最后被当时担任骠骑将军府长史的王谧所救。由于家财输光,在家乡落得个败家子的名声,无可奈何,只能投军。

少年时候就开始的苦难,激发了刘裕出人头地的心理,也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而赌徒的经历,使得刘裕敢于冒险求利,孤注一掷。这种赌徒的性格和拼命精神,对刘裕以后的军事生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东晋是在世家大族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央与地方、各个势力集团之间的冲突一直不断,刘裕参加了当时东晋精锐部队北府军。这支部队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苻坚之后,一直是东晋政权的支柱,每有战乱,就派出这支精锐部队,这就为刘裕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

东晋隆安三年,五斗米道首脑孙恩率领道徒起义,很快,起义军就达到了数十万人。东晋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率北府兵前去镇压。名将刘牢之派刘裕率领数十人前去侦察义军的情况,结果与义军数千人遭遇,刘裕的随从全部战死,他自己也被逼坠下河岸,义军正打算追下去结果他的性命。

刘裕此时赌徒精神发作,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手持长刀杀死数人,跃上河岸,大呼大叫,乱砍乱杀,杀死了不少人,真是一夫拼命,万夫莫当。义军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疯狂的亡命徒,着实感到恐惧,结果数千人居然被刘裕一个人杀得连连后退。此时刘牢之长子刘敬宣率领骑兵接应,看到如此场面,大加赞赏,从此,刘裕深为刘牢之所器重。如果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刘裕的这一次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我们可以看出,刘裕如果逃跑或者求饶,义军必然杀死刘裕。而如果死命抵抗,则可能有生还的希望,所以,对刘裕来说,只能奋勇向前。一旦刘裕死命抵抗,对义军来说,与其交战,必然受到损失,但如果退却,让刘裕保住性命,自己也可以保住性命。

在这场博弈中,义军如果抵抗,刘裕必然会被杀死,但义军也会有所死伤。但当刘裕被死激发了最后斗志时,他的狂怒反而激发义军求生的念头,这就出现了几千人被一个人打得抱头鼠窜的奇怪现象。

刘裕一战成名,得到主帅刘牢之的信任,派他专门对付义军。刘裕抓住这个机会,屡建功勋。他最初防守句章城,城池狭小,部下只有数百人。东晋隆安五年,义军首领孙恩率军数次猛攻句章,都遭到刘裕的顽强抵抗,孙恩转攻海盐。刘裕率领部下数百壮士进行跟踪追击,在余姚击破了义军,又在海盐筑城,阻击义军北上。

刘裕见城内兵力太弱,决心主动进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他挑选了几百敢死队,冲出城门,义军措手不及,纷纷逃跑,刘裕大获全胜。接着刘裕又乘夜将精兵埋伏在城内,只留老弱残兵在城上。

第二天天明,义军发现海盐城上旗帜全无,城门大开,以为刘裕已经撤退了,争先拥入城内,全不防备,刘裕突然率领伏兵杀出,义军再次惨败。后来义军歼灭一部分官军,挟胜利的余威攻击刘裕。义军来势凶猛,刘裕且战且退,义军紧追不舍,刘裕部下死伤众多。刘裕索性让左右去剥取死人身上的衣服,义军大为疑惑,生怕刘裕又有什么诡计。刘裕一看敌人不追击了,大喊:能战再来。义军愈加怀疑,不知道刘裕还有多少埋伏,不敢恋战,撤退了。纵观这几次战斗,刘裕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实打的都是心理战:

在这几次战斗中,刘裕本来势单力薄,处于弱势,依照常理就应该进行防御。这是常人的心态,但刘裕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海盐城的两次战斗,在大家都认为只能防守的时候,主动进攻,打得对手毫无防备。然后又故意示弱,使义军认为官军撤走了,急于进城争夺财物,毫无防备之心,结果刘裕又是以有备对无心,大获全胜。

通过几次战斗,义军内心深处对刘裕有了畏惧心理。所以在义军取得胜利,向刘裕主动进攻的时候,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是一场真正的实力较量,结果兵少的刘裕死伤惨重,无奈之下,刘裕唱起了空城计,摆出有恃无恐的样子,使对手认为他挖好了陷阱等自己钻,于是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反而产生胆怯心理,灰溜溜地走了。说白了,还是心虚而导致失利。

刘裕一连串的胜利,最后逼得义军领袖孙恩投海自尽。刘裕因功升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彭城内史。刘裕从此起家,成为东晋一员虎将。

义军还没有彻底平定,东晋内讧又起,朝廷宰相会稽王司马道子与其子骠骑将军司马元显,同雄据荆州的桓玄发生冲突。

桓玄是桓温的少子,他的父亲桓温、叔父桓冲、堂兄桓石民等,相继为荆州刺史几十年,建立了一支与北府军旗鼓相当的精锐部队。

司马道子当政,排挤桓家的势力,试图控制荆楚,以北府兵主帅刘牢之为前锋,起兵讨伐桓玄。桓玄索性起兵反抗。北府名将刘牢之军事上很有一手,政治上却相当幼稚,居然投降桓玄,使他顺利占据建康。

桓玄对手握重兵的刘牢之明升暗降,刘牢之又试图造反,刘裕觉得刘牢之反复无常,不会成功,不再追随他,最后刘牢之众叛亲离,被迫自杀。

桓玄试图称帝,刘裕表面赞成,暗地里加紧了起兵讨伐桓玄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

东晋元兴二年,桓玄废除了白痴晋安帝,自己当上了皇帝。元兴三年,刘裕和何无忌率领百余部众,起兵反抗,同时,在广陵的孟昶、刘毅、刘道规等人也袭杀了桓弘,起兵成功。反抗者汇集在一起,刘裕被推为盟主,他率领招募到的一千七百多人向建康进发。

刘裕一边前进,一边虚张声势,传檄声称:益州刺史毛璩已经平定了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奉皇帝在寻阳复位,镇北将军参军王元德等人已经率领人马占据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民已经夺取了历阳。

他不愧是个赌徒,手里只有一点本钱,就敢大喊大叫地掷下去豪赌一把。刘裕的军队首先与桓玄骁将吴甫之在江乘遭遇,刘裕毫不畏惧,手执长刀,当先冲杀,桓玄军披靡,吴甫之被斩杀。

接着刘裕又与桓玄的部将皇甫敷之交战,战局不利,部下檀凭之战死,刘裕也被敌人团团围在一棵大树下力战,皇甫敷之试图杀死刘裕,刘裕张目大吼,吓得皇甫敷之后退。刘裕的部众增援上来,乱箭齐发,射死皇甫敷之。

桓玄听到两员骁将战死,一面派桓谦、卞范之等人抵挡,自己却准备溜之大吉。

刘裕让士卒饱餐一顿以后,丢弃了剩余的粮草,效法楚霸王,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结果大败敌军。

桓玄听说兵败,赶紧逃走。由于他抛弃自己的部属,受到荆楚将士的鄙视,纷纷倒戈,结果桓氏家族两代人,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居然败在了出身卑贱的刘裕手中。

刘裕的这次下注结果是大获全胜。对他来说,既然决定起兵反抗,就注定了他没有退路,要么输得干干净净,要么赢得彻彻底底。因此,任何一次交战,他都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这对下面的将士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反观桓玄,他本钱厚,而且建康又不是自己的老巢,总觉得输得起,总觉得自己有退路。于是一张一张地出牌,结果雄厚的实力一点点被刘裕吸干,最后自己也丧命于乱兵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