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45084000000043

第43章 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镇南关是广西通向越南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1885年2月,占据越南的法国军队进攻凉山。清军将领不战而退,丢弃镇南关。但法军害怕兵力分散,不久便退出镇南关并将其焚毁。70岁的清军老将冯子材毅然担当守关重任,决心重建镇南关。

为了保卫镇南关,进而克复凉山,冯子材仔细勘察地形,决定在关前隘口附近的谷地两侧的高山上修筑一道土石长墙,在墙外再挖一道深沟,同时在隘口两侧的山上修筑堡垒群。冯子材亲率萃军(冯子材号萃亭,故所部称萃军)十余营守卫关前隘中路;派淮军王孝祯部八营在其后不远处;王德榜带楚军十营在关外东面30里处,准备袭击敌后,并保障其他入关小路的安全;署理广西提督苏元春率、8营在关前隘后面五里,为预备队;蒋宗议、方支升带十余营驻后面的凭祥,确保后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部署完毕后,冯子材于3月21日派兵夜袭关外法军前哨据点文渊。在摧毁敌军炮台、歼敌一部后立即收兵,意在诱使法军进入预设的防御阵地。

清军的突袭打乱了法军的计划。法军将领尼格里决定不等援军到来便提前发起进攻,以报复清军的偷袭。23日晨,法军主力2000余人乘大雾入关,直扑隘口长墙。法军很快占领了东岭的三座尚未修好的炮台。两军一直战至天黑。清军守住了长墙。冯子材估计次日法军仍会进攻,率将士加紧修补工事。

次日晨,法军分三路再次进攻,战斗更加激烈。法军枪炮密集,步步紧逼,清军据墙扼守,拼死抵抗。到中午,尼格里见久攻不下,便将主力集中于中路。一阵炮击之后,法军蜂拥而上;逼近长墙,在有的地方已越墙而入。这时,老将冯子材手持长矛,跃出长墙,带领两个儿子率先冲入敌阵,将士们也随之冲出长墙,与敌肉搏。同时,清军工德榜部袭击法军后方,击溃法军增援部队和运输队,然后赶回来夹击法军东路,配合东岭守将夺回失陷的炮台。王孝祺部在击退西路法军后,也包抄到敌后。三路法军均遇挫败,死伤数百人,溃退文渊。清军则乘胜追击,夺回文渊,又出奇兵,分三路合击,激战一天,攻克凉山,歼灭法军千余人,尼格里也中弹身亡。残余的法军仓皇南逃。镇南关之战大获全胜。

冯子材(1818~1903年),字南干,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晚清抗法名将。中法战争爆发后,67岁老将冯子材率军出征,于1885年3月23日在镇南关前隘一战歼灭入侵国境的法军主力,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胜战后,冯子材相继调任云南、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谥“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