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著名建筑
45096300000031

第31章 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diSanPietro)为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世界最大教堂之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郊的梵蒂冈城。

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为纪念使徒彼得,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即老圣彼得教堂。1506年教堂被拆毁,并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于1626年完工。重建后的大堂长212米,宽137米,中殿高46米,圆顶直径42米,其上十字架顶尖离地137米,面积为15000平方米,可容纳数万人。教堂平面呈纵长十字形,横向三跨,于十字形交叉处上覆穹窿圆顶,其下为高圣坛,地下保存着圣彼得的圣骨匣。

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加了这项工程。勃拉芒特、拉斐尔、小桑迦洛、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等大师先后主持过建造。最初由勃拉芒特负责设计大堂主体,其设计为正十字形,正中覆盖大穹窿圆顶,四角各有一个小穹窿圆顶,大圆顶的鼓形座上部围筑一围柱廊。勃拉芒特死后,由拉斐尔、乔康和桑迦洛等负责继续建造。他们将教堂平面改为纵长十字形,其横向由柱墩分隔为三跨。

此后,小桑迦洛和米开朗基罗又先后任总建筑师。小桑迦洛恢复了勃拉芒特的平面设计,在新教堂和当时仍在使用的老教堂之间建了隔墙。米开朗基罗基本完成了大穹窿顶的鼓座。米开朗基罗去世后,由波尔塔和丰塔纳主持修建。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1585~1590年在位)时,穹窿圆顶得以完成。教皇格里高利十四世(1590~1605年在位)时,老教堂被拆除,建成了新的高圣坛。教皇保罗五世(1605~1621年在位)采纳了马代尔诺的设计方案,将教堂平面向东伸展为纵长十字形,基本完成教堂主体。大教堂主体完工后,贝尔厄尼设计并兴建了巨大的马洛克式椭圆形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的正门两侧,立有拿着钥匙的圣彼得雕像和手持宝剑的圣保罗雕像。大教堂内有众多的著名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有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乔托的作品《小帆》,画面是耶稣门徒乘坐小船,与风浪搏斗、颠簸前进的情景。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圣母哀悼基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圣母玛利亚右手怀抱着受难后的耶稣,垂首凝目,悲痛至极。《圣母哀悼基督》

是米开朗基罗雕刻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贝尔尼尼创作的雕塑《圣水钵》,表现了两个可爱的小天使各捧贝壳状钵体的生动形象。贝尔尼尼的雕刻代表作《圣德烈萨的祭坛》,以被天主教会封为圣女的16世纪西班牙修女德烈萨为人物原型。圣女德烈萨面对一个小爱神模样的天使,天使手持金箭刺来,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灵与爱结合的精神。坎比欧创作的《彼得》青铜雕像栩栩如生,其光滑的右脚任凭信徒们亲吻。教堂大厅中央有一座金色华盖,由贝尔尼尼设计建造。华盖高29米,由4根螺旋形金色铜柱支撑,铜柱饰以金色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有无数小天使在攀援。华盖内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金鸽。华盖之下是耶稣门徒彼得的陵墓。梵蒂冈教廷的许多重要活动曾在这时举行,如教皇加冕仪式、会议、颁发通谕等。大教堂前的圣彼得广场略呈椭圆形,路面由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广场的环形回廊由4排共284根古希腊式圆形大石柱组成,石柱顶部立有人物雕像。

广场中央为一座顶端立有十字架的方尖石碑,两侧各有喷泉水池加以点缀。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后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整个广场以方尖石碑为中心呈向外辐射之状,更显出圣彼得广场宏大、豪放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