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著名建筑
45096300000046

第46章 比萨大教堂

(意大利)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效果。教堂前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洗礼堂为圆形,直径为39米,总高54米,圆顶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面中圣母玛利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示意耶稣降生是来救赎民众--迷途的羔羊的。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比萨主教堂圣坛东南20余米处。1174年开始建造,是作为主教堂钟楼而设计的。原设计为8层,高56米。但由于设计者忽略了地质情况,结果塔在砌到第三层时,开始出现倾斜现象,虽采取了补救措施,如加大基础,分散重力,增大张力,但仍无济于事。1350年塔建好时,塔顶已与地面垂线偏离21米,因而以斜塔闻名于世。1590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定律。从此,比萨斜塔闻名全球,成为比萨城的象征,也是比萨人的骄傲与光荣。斜塔用大理石建造,圆形建筑,直径16米,重142万吨。全塔仍为8层,从底层到顶层分布数量不同的圆柱,并有213个拱门位于塔的各处。塔顶为钟亭。由螺旋楼梯可从底层直上塔顶。本世纪以来塔身倾斜加重,至今已经偏离垂线52米,为此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意大利政府也于1972年向世界各国建筑学家征求保护方案,收集到900多个方案。1978年成立了抢救比萨斜塔委员会,决定固塔工程采用“控制性沉降”的方案,使塔基地下土层受控沉降,将塔身恢复到一个安全的斜度。按照工程计划,首先在塔基北部地面分批安放670吨铅锭,以制止塔身继续向南倾斜,到1993年已经放置了140吨铅锭。

经技术委员会现场测量,加荷措施已初见成效,塔身奇迹般地挺直了几毫米,已恢复到两年前的斜度,塔体关键部位负荷不断加剧的情况也有所改观。这座摇摇欲倾的斜塔与比萨大教堂相映生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