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著名建筑
45096300000061

第61章 斯摩连大教堂

(俄罗斯)

斯摩连大教堂(HOBOЦeBИЧИЙMOHacTЬIРЪ)坐落于新圣母修道院中,新圣母修道院,音译为诺沃杰维奇修道院。俄罗斯境内最为著名的修道院之一,也是莫斯科市区规模最宏伟的宗教建筑群之一。位于市西南,紧靠横跨莫斯科河的浅滩。这里是通向莫斯科市的要冲之地,因此该修道院具有保卫首都门户的要塞意义。修道院始建于1524年,由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主持。修道院为纪念俄罗斯收复斯摩连城而建,故院内最古老的石结构教堂名为斯摩连大教堂(1524~1525年)。

俄罗斯平原上森林密布,极端缺乏建筑用的石料,古时连防御用的“城墙”,差不多全是用木头构筑的。而莫斯科高大的教堂、皇宫及一些堡垒可算是例外,便使莫斯科因而感到骄傲。莫斯科河沿岸的很多古石坑,为这座“城塞”提供了丰足的石材,正是这些石结构,使莫斯科的辉煌建筑在多次战争中幸存,即使是1812年卫国战争中的莫斯科大火也未能对它们有所损伤。教堂内陈设有16世纪的油画和17~18世纪的圣像。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末围绕斯摩连大教堂兴建和改建的石结构教堂有:阿姆弗罗西耶夫教堂、特拉别兹教堂和伊琳·戈杜诺娃宫、圣母升天教堂、钟楼、单人住的小修道室、围墙和塔楼等。这些建筑是中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传统特点和17世纪末新教的装饰性手段的有机结合。

四个多世纪以来,斯摩连屡屡成为俄罗斯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中心:1598年这里曾举行鲍利斯·戈杜诺夫的沙皇加冕典礼;1612年8月,抵制波兰干涉和解放莫斯科的决定性战役在该教堂围墙边打响;17世纪末,教士们参与了彼得大帝与其异父异母姐姐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之间争夺皇权的政治斗争,结果彼得大帝获胜,由此大教堂获得了失宠公主住地的称谓;1812年教士参加了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从法国人手里将濒临毁灭的斯摩连大教堂抢救了出来。1922年大教堂辟为博物馆,1934年起作为国立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

斯摩连大教堂自修建以来就将其领地辟为墓地。早在19世纪,大教堂墓地已成为莫斯科的名胜,至今仍保持这一声誉。墓地埋葬着1812年卫国战争中死难的烈士ДВ.达维多夫、十二月党人M.H.穆拉维约夫、十二月党人C.П.特鲁别茨科依、作家M.H.扎戈斯金、И.И.拉日契尼科夫、诗人A.H.普列谢耶夫、将军A.A.勃鲁西洛夫、历史学家C.M.索洛维耶夫等。在墓地最古的部分(16~17世纪)斯摩连大教堂底层,18世纪初曾葬过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和彼得大帝第一任妻子耶夫多基雅·费多罗弗娜·洛普希娜。1898~1904年墓地进行扩建。新墓地占地7公顷多。许多前苏联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前苏联红军将领和战斗英雄,俄国和前苏联的学者、作家、导演、艺术家等都葬在这里。墓地上林立的墓碑大多出自前苏联最优秀的雕塑艺术大师之手,这使斯摩连大教堂墓地实际上成了一座别具一格的雕塑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