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使人恕我。
——《安得长者言》
人不能自己宽恕自己,也不能让他人宽恕自己。
幽则攻己之所短,会同则述人之所长。
——《昌言·上》
(一个人独处)暗室则抨击自己的短处,(与他人)聚会则称赞别人的长处。
行潜德而不有,立潜功而不名。
——《昌言·下》
暗中行善却不自矜,暗中立功却不自夸。
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
——《二程遗书·附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论学篇》赴汤蹈火上刀山,只有武夫之勇才可以做到;克制自己,战胜自己,没有君子之勇当然就做不到。
能克己,乃能成己。
——《关尹子·九药》
能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使自己有所作为。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管子·小称第三十二》
只担心自身(德行)不好,不管别人不了解自己。
先慎于己而后彼。
——《管子·禁藏第五十三》
首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要求别人。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鬼谷子·卷上·反应第二》
(如果)自己事先没有一定的规矩,(那么)统治人民就不会公正合理。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超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韩非子·大体第二十九》
光荣和耻辱的责任是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
君子不临事而恕己,然后有自反之功,自反者修身之本也。
——《胡子知言·卷一·天命第一》
君子不遇到事情就原谅自己,这样(就会)有自我反省的功效,自我反省是修养自身的基础。
使之谦,必不谦;使之俭,必不俭。我谦则民自谦,我俭则民自俭。机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
——《化书·卷六俭化·解惑第一一○》
让老百姓们谦虚,(他们)肯定不谦虚;让他们节俭,(他们)肯定不节俭。只有国君自己谦虚,人民才自然谦虚;只有国君自己节俭,人民自然节俭。关键在(国君)这里(而)不在(人民)那里,权柄在国君(手里而)不在人民(手里)。
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淮南子·卷十四·诠言训》
(如果)矩尺不符合标准,(就)不能用它来制作方形的东西;圆规不符合标准,(就)不能用它来做圆形的东西;自身就是事物的圆规矩尺,没有听说过自己不正而能够使别人端正的。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金楼子·戒子第五》
抵御寒冷只有穿上厚厚的毛皮大衣最好,阻止诽谤只有修养自己最好。
帅人以正,谁敢不正?敬人以礼,孰敢不礼?
——《金楼子·戒子第五》
用正直来统率别人,哪一个敢不正直?用礼貌来尊敬别人,哪一个敢不讲礼貌?
求子孝,必先为慈;将责弟悌,务念为友。
——《金楼子·戒子第五》
要想儿子孝顺,必须先做到(对儿子)慈爱;要想弟弟尊敬哥哥,(哥哥)必须想着(对弟弟)关爱。
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也。
——《金楼子·立言上第九》
聪明懂礼的人,防止过于苛察;孤陋寡闻的人,防止闭塞隔绝;勇猛刚强的人,防止过于粗暴;仁厚慈爱、温和善良的人,防止犹豫不决。
人能反己,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若常以责人为心,则举足皆荆棘也。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二》
人能够反省自己,不管从哪个方向走都是平坦的道路;如果总是一门心思地责备别人,那么抬脚落脚都是荆棘。
责己则有路,责人则无途。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七》
责备自己就会有出路,责备别人就会没出路。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荆园小语》
嗜好和欲望正强烈的时候,能够一刀斩断;怒气正强盛的时候,能够克制(而不发泄);这都是学问中最得力的地方。
遇人轻我,必是我无可重处。置珠于粪土,此妄人耳,不足较;若本是瓦砾,谁肯珍藏?故君子必自反。
——《荆园小语》
遇到别人看不起我的时候,那一定是我没有值得重视的地方。把珠宝扔在粪土中,这不过是无知妄为的人,不值得(和他)计较;如果本来就是碎石烂瓦,谁肯珍藏(它)?所以,君子必须要(多多地)自我反省。
健责天下之愚者,己之未贤也;健责天下之迷者,己之未明也。
——《亢仓子·训道第七》
善于责备天下人都无知的人,他自己也未必贤良;善于责备天下人都迷惑的人,他自己也未必明智。
直己而不直人。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
自己守正不阿却不要求别人。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廉于行己。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
富贵了不暗自高兴,贫贱了不气愤恼怒;如果对人民有益,(则)对自己实行廉洁。
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君子攻击自己的缺点,却不攻击别人的缺点。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凡是战胜别人的被称之为有能力,凡是战胜自己(缺点错误)的被称之为坚强。
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礼记·儒行第四十一》
隐居没官作时而不作邪行,通达于上时而(力行正道)不被困弊。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列子·卷八·说符》
身形弯曲,身影就会跟着弯曲;身形挺直,身影就端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
我每日(都是)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第四》
因节约而失误的事是很少的啊!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第九》
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我行我素。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第十二》
一旦(能够)克制自己言行使之合于礼仪,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的仁慈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第十二》
不合乎礼仪的不要搭理,不合乎礼仪的不要听从,不合乎礼仪的不要言语,不合乎礼仪的不要行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第十三》
(统治者)自己本身端正,不用命令(百姓)就行动起来;自己本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第十三》
如果端正自身了,对治理国家能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端正自身,怎么能端正别人呢?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第十四》
不怨恨天,不怪怨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就疏远。
自胜曰强。
——《潜夫论·慎微第十三》
(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叫做坚强。
己之所无,不以责下;我之所有,不以讥彼。
——《潜夫论·交际第三十》
(如果)自己不具备,(就)不要求下面的人;自己具备的,不因为此去讥笑别人。
天作孽,犹如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商书·太甲中》
上天造成的灾害,还可以避开;自己造成的灾害,就不能逃脱了。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禁身。
——《申鉴·政体》
善于施行禁令的人,先禁止他自己然后禁止他人;不善于施行禁令的人,先禁止别人然后禁止自己。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让我灭亡的,是我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取灭亡,谁能使他灭亡呢?
处身不妨于薄,待人不妨于厚;责己不妨于厚,责人不妨于薄。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对待自己不妨苛刻一点,对待别人不妨宽容一些;责备自己不妨多一点,责备别人不妨少一些。
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己之过;与其乐道己之善,不若乐道人之善。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与其喜爱听别人的过失,不如喜爱听自己的过失;与其爱说自己的优点,不如爱说别人的优点。
毁誉者,人司之;善恶者,我司之。我只理会我司,别个都莫照管。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诋毁和赞美,是别人决定的;善良和丑恶,是我决定的。我只理会我所决定的,别的都不去过问。
圣人正己,而四方治矣。
——《尸子·卷上·神明第十三》
(如果)帝王端正了自己(的品行),那么天下就安定了。
上纲苟直,百目皆开;德行苟直,群物皆正。
——《尸子·卷上·神明第十三》
网上面的纲如是直的,所有的网孔都会张开;(君主的)德行如果端正了,万物都会端正。
身不正则人不从。
——《尸子·卷上·神明第十三》
自己不端正,他人就不会听从。
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
——《说苑·卷三·建本》
有了正常的春天,(则)不会有混乱的秋天;有正直的国君,(则)不会有危亡的国家。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围炉夜话》第七十条
“仁”字从属于“人”,“义”字从属于“我”,(所以)讲求仁义的人,不必从远处求取。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围炉夜话》第一五九条
责求完备的想法,可以用它来提高自身修养,不可以用它来和别人相处。
欲见圣人气象,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
——《小窗幽记·集灵第四》
要想见到圣人的气度,必须在自己内心洁净的时候观察。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闲言语。
——《省心短语》
凡做事只要自己行得正、走得直,任凭别人说三道四。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省心录》第二十八条
礼法、道义、廉洁、知耻可以用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可以用来约束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少犯过失,约束别人就会与人不易相投,与人不易相投就不是经历世事的正确方法。所以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克己最难。
——《孽子道论·上篇》
克服自己最困难。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
——《荀子·臣道第十三》
恭敬是礼仪(的实质),协调和谐是音乐(的效用),小心谨慎就有好处,愤恨争斗就有危害。所以君子安守礼仪和音乐,爱好谨慎而不愤恨争斗,因此一切行为都不会出现过失。小人与此相反。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
——《荀子·法行第三十》
自己不好却去埋怨别人,不是差得更远了吗?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诸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荀子·法行第三十》
怪怨别人的人受穷,埋怨天的人没有见识。错误在于自己,而反过来责怪别人,岂不是太迂腐了吗?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之恕,可以端身矣。
——《荀子·法行第三十》
有君主不能够侍奉,有臣子却要求他们受到指使,这不是推己及人;有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有儿子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是推己及人,有哥哥不能够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是推己及人。士人明白了这些推己及人的原则,就可以端正自己的品行了。
身修然后可以理家,家理然后可以治官。
——《盐铁论·论诽第二十四》
(只有)自身修养好了,然后才可以治理家;家治理好了,然后才可以治理国家。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
用制度禁止的事,而自身不首先行使,老百姓(就)不能禁止。
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扬子法言·先知第九》
政治的根本是执政者自身,自身站得稳那么政治就立得住了。
罪己则无尤。
——《张子正蒙·有德篇第十二》
自己认罪就不会埋怨别人。
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中论·虚道第四》
才思敏捷过人,并不可贵;雄辩过人,并不可贵;勇敢果断超人,并不可贵。君子所可贵的是,向善只怕自己赶不上,改过只怕自己还有剩下的没能完善。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第十四章》
对上面不抱怨老天,对下面不抱怨别人。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四章》
射箭就像君子(行事),(如果箭头)射不中靶子的中心,(就要)反过来责求他自己。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同样都是)在大地上生长,(却)只有松柏独得性命之正,一年四季(始终保持着)青青的颜色;(同样都是)生命力来自于天,(却)只有尧舜独得性命之正。希望能够端正自己的一生,来端正众人的一生。
深自省察以致其知,痛加剪落以诚其意。
——《朱子语类·卷十五》
深刻地自我检讨以使自身的知识得到提高,痛切地剪断(自己的私欲)以使自己的意念真纯。
克己则礼自复,闭邪则诚自存。
——《朱子语类·卷四十一》
克制约束自己,那么礼仪就自然恢复;关闭杜绝邪念,那么诚信就自然会保持。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左传·闵公二年》
修养自己而不责怪别人,就可以免去灾难。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易经·恒》
人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就会在任何地方都无地容身。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易经·说卦》
立天的学说,是阴与阳;立地的学说,是柔与刚;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仁爱与正义,要同时具备天地人这三才,还要同时兼顾相对的两个方面。
困,德之辨也。
——《易经·系辞下》
困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易经·系辞上》
付出许多劳动而不邀功自夸,做出很多成绩而不自认为有恩德于人,这种人的品德是极其高尚的。
日新谓之盛德。
——《易经·系辞上》
每天都前进一步,这叫做最伟大的德行。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诗经·小雅·谷风》
要忘记自己给予别人的大恩大德,要反思自己给予别人的小仇小怨。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
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能立言,能立言的人不见得品德高尚。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论语·季氏》
以骄傲为乐,以游荡为乐,以荒淫奢侈为乐,灾害将要光临了。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是指一个人修养的目标应该是这五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品德高尚的人不追求美味佳肴,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而且说话谨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够诚实吗?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君子想的是修养道德,小人只想安乐于家乡;君子想的是遵纪守法,小人想的是得到好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想以他为榜样,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
追求仁就得到了仁德,这可没什么抱怨的了!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品德不能修养,学业不能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挺身去做,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是我所担忧的。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
大德不能超过界限,小德可以有所出入。借指大事上要坚持原则,但小事上可以灵活对待。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严于律己,小人则苛求他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卫灵公》
有德行的人以道义为根本,并且用礼义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用诚肯的态度来完成它。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品德高尚的人端庄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指责别人,那么怨恨自然就消失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