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上)
45130800000005

第5章

喜欢谈论自己的长处这便是自己的短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这便是自己的长处。

好言自家得意事,最惹人厌。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议论自己认为值得夸耀的事,这最叫人厌烦。

莫谓功成九仞,一骄便可坠地。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不要说已取得巨大成功,一旦骄傲就要坠落。

凡宴会,宾客杂坐,非质疑问难之时,不可讲说诗文,自矜博雅,恐不知者愧而恨之。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在高明满座的宴会上,如果不是提出问题,就不要主动讲解诗文如何,自我炫耀博学高雅,这样容易使不懂诗文的人羞愧而产生怨恨。

亲友中有显贵,对人频言,必招鄙诮。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在亲戚或朋友中有地位显赫的人物,自己常常向别人夸耀,必然招来人们的鄙视、讥笑。

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争强好胜的人必然会失败,自恃身体健壮的人则容易生病。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自己谦虚别人就会更加佩服,自我夸耀别人必然会怀疑。

行事常思退一步。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做事要经常想着谦让(他人)。

凡事不可自谓已知。

——清·陈确《示儿帖》

对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认为知晓了。

惟自以为聪明才智,故忠言必不可入。

——清·陈确《瞽言》

认为只有自己才聪明,(所以)什么有用的话也都听不进去。

大病只一自是,不肯克己。

——清·陈确《书示仲儿又》

大毛病只有一个,就是自作聪明,不肯克制自己。

所谓愚不肖,只是自是。

——清·陈确《闻过》

所谓的愚蠢不贤,只是因为自以为是。

饰非拒谏,自以为是,之谓下愚。

——清·陈确《瞽言》

掩盖过错,拒绝规劝,自以为是,真可谓最愚蠢的人。

凡听言择善,须先绝去自己私意,使心如明镜之空,乃能照物。

——清·陈确《示儿帖》

凡是想从谈论中听取有用的东西,就必须首先去掉个人偏见,使自己的心像明亮的镜子,这样才能看清事物。

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自知也。

——清·陈确《瞽言》

有德行的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没有自知之明。

不伐功斯巨,惟谦道乃光。

——清·高鹗《扑满》

不夸耀功劳才是真正的伟大功劳,只有谦逊道德才能得到发扬。

少有所得,则欣然以天地之美为尽在己,自以为至足,乃是自暴自弃。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

有了一点收获,就认为天下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属于自己,并以为很满足,这叫自暴自弃。

若要好,大做小。

——清·钱大昕《恒言录》

要使自己向前迈进,就要谦虚克己。

露才,是君子大病痛,尤莫甚于饰才。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显露才华,是君子的大毛病,但还不如那种无才华却假装有才华的毛病大。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不要埋怨自己的境遇不如他人,不如自己的人还很多;不要说自己的学问比别人好,胜过自己的人还很多。

“聪明”二字不可以自许,“慷慨”二字不可以望人。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聪明二字不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慷慨二字不可以指望别人给予。喻指人要谦虚。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宁愿有求全责备的指责,也不要言过其实的称赞。

学问之道,贵能下人;能下人,孰下乐告之以善!

——清·唐甄《潜书·虚受》

做学问的道理,贵在不耻下问;能不耻下问,谁还能不乐意把知识告诉你!

只说自家是者,其心粗而气浮也。

——清·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只说自己正确的人,一定是马虎而且浮躁的人。

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

——清·方苞《通蔽》

听到美誉自己的话就害怕,怕没有其实而徒有好名声;对于诋毁自己的话则感到庆幸,庆幸自己知错能改。

善学者其如海乎,旱九年而不枯,受八州水而不满,无他,善为之下而已矣。

——清·方正学《赠俞子严溪喻》

善于学习的人如同大海,干旱九年而不枯竭,汇集八方的水而会不溢满,没有其他原因,就是不耻下问而已。喻指人要谦虚,就能学到许多的知识。

最忌于众中称说己长,及述他人如何赞举于己。

——清·魏禧《日录里言》

最忌讳在众人面前称耀自己的优点或讲述别人如何赞扬自己。

乐己之同,恶己之异,便无由得虚。

——清·郭嵩焘《日记》

乐意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在一起),而厌恶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就不会虚心而有所得。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清·王晫《今世说》

始终不知道自己有过错,便无法成为贤德之人。

人之病在乎好谈其所长。

——清·宋《古今药石·笔畴》

人的弊病在于喜欢谈论自己的长处。

人即至哲,必不能掩己之短,以兼人之长。

——清·刘嗣绾《贻友人书》

最聪明的人,绝不掩饰自身的缺点,同时能吸取别人的优点。

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形。

——清·郑世元《感怀杂诗》

泰山不自以为高大,因此能容纳小山而使自己更加巍峨。喻指虚心使人进步。

河海不自广,因沟浍以名。

——清·郑世元《感怀杂诗》

长河大海从不自以为广阔,所以才能容纳小河而使自己出名。

黍头低,麦头昂;昂者露,低者藏。

——清·金埴《不下带编》

黍穗低垂着脑袋,麦穗昂着着;直挺便外露,低垂便含蓄。喻指有学识之人十分谦虚,而浅薄的人却自我炫耀。

肆傲者纳侮,讳过者长恶。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狂妄的人招来侮辱,隐瞒过错的人滋长恶行。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聪明而有远见,不要自以为聪明;立了大功,要谦逊礼让。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真才的人,决不以有才而傲慢;有实学的人,决不以有学问而显耀。

文艺自多,浮薄之心也;富贵自雄,卑陋之见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赞美自己有文采,是肤浅的认识;自以为富贵杰出,是庸俗卑下的看法。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不拜倒在古人面前叫做有志气,不谦让于当世人叫做没有度量。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谦卑骄满,是祸福关。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言》

仁厚与刻薄,是高尚与过失的分界线;谦逊与骄横,是祸与福的临界点。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易经·乾传》

常说的话语要有信用,惯用的行为要谨慎。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易经·系辞上》

言行决定君子是否能够成大业,能不谨慎吗?

凡事不密则害成。

——《易经·系辞上》

应当保守机密的事随意说说,就必然造成损失。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孝经·卿大夫章》

口不能随便说话,身不能随便做事。说话遍布天下而没有过失,行事处处而没有怨恨。

予其惩,而毖后患。

——《诗经·周颂·小毖》

应该提高警戒,谨慎从事,不致招来祸患。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诗经·小雅·正月》

好话出自口,坏话也出自口。喻指人应慎言。

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诗经·小雅·小弁》

君子不要轻易说话,有耳朵贴在你的墙上。是指说出的话容易走漏。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烝民》

面容慈祥,小心谨慎。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诗经·大雅·抑》

洁白玉圭上的污点,还可以磨去;话说错了,就无法收回了。

仁者其言也讱。

——《论语·颜渊》

仁德的人每说一句话都是经过思考的。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论语·为政》

博学多闻减少疑义,言语谨慎,就可以少犯错误;广览多见,不去做危险之事,行为谨慎,就会很少后悔。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离娄上》

人应该慎言,要是随便轻易地什么话都说,那就是不负责任了。

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

——《荀子·儒效》

人知道谨慎行事防止出错,慎重对待习俗,经过长期磨练和积累知识,就会成为君子。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荀子·致士》

凡是不着边际的话语、事谋、称誉和诽谤,不会公开来到,君子都要谨慎对待。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声音没有因为小而听不到的,行为没有因为隐蔽而不被人发现的。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绿树成荫众鸟就会在上栖息,醋酸多了小飞虫便会聚来。所以说话不慎会招祸,行为不慎会招来耻辱。君子要慎重立身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