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相信,笔画繁多、字形复杂、以万计的汉字,被计算机上的26个键位编码代替,输入电脑,广为利用,宣告“汉字输入不能与英文同日而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项举世瞩目的发明,就是由中国科协三大委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永民研究成功的。
学生时代的王永民,是一个头脑中有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勤于动手的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班级的学习委员,门门功课名列前茅。1962年夏,年仅17岁的王永民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出了豪迈的誓言:“翻开我们学过的数理化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把我们的头像印到教科书上去?!”全场激动了,老校长张纪功更被这个青年学生的远大抱负震撼了,连连擦着激动的热泪,赞许说:“好!好!热血可许,前途无量!”后来他把王永民的毕业誓言和作业本,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历届学生。同年,他以南阳地区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系。
大学的五个寒暑,他刻苦攻读,博采众长,为日后事业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料毕业后突发肝病,时值国家“动乱”,被迫回老家所学用非。令他痛心疾首。
1979年,地区科委让他主持“汉字照排机”的科研项目。在这个举世瞩目的重大难题面前,他犹豫了。
“能放弃汉字输入技术的研究吗?”他想起自己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誓言,想起蹉跎岁月壮志未酬的昏耗,想起正在崛起的祖国……他不禁热血沸腾。他再也不能自制了,他要去攻克一座坚固无比的科学堡垒。
艰难的攀登开始了,他整天对天书般的《甲骨文编》、《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进行全面研究,并选取《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密布在1500多页上的12000多个汉字,逐字拆分,反复考证,把组成每一个字的“字根”一一抄录下来。一个“疆”字应拆成“弓、土、一、田、一、田、一”七个字根,再抄成七张卡片。12000多个字,总共抄了五六万张卡片,再归类统计,登录排列。首次发现12000多个汉字是由600多个字根像搭积木一样搭成的构字规律。接着,他又花了3年时间,在无数次失败和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对600多字根进行归纳、合并。他硬是把600多个字根压缩到140个键、120个键、90个键、75个键、62个键、48个键、40个键、36个键……
键位越少,重码越多,这就越来越成为汉字进入计算机“卡脖子”的“瓶颈”。无数专家学者都是把键位压到一定数量时而无法突破,抱憾终生。面对36个键位,能否再前进一步,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难题,更是意志与毅力的考验。王永民重振旗鼓,一头钻进天文数字般的汉字笔划中,以前人从未有过的勇气,将36个键位再一次压缩到国际上计算机通用的标准键位——26键。
王永民的“五笔字型电脑输入技术”,轰动世界。外电报道:“汉字输入速度快过英文”、“庞杂汉字群输入电脑,26键位就可解决,举世称雄。”
1987年,“五笔字型”作为我国最优秀的专利技术,成了我国首次向美国出口的电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