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私心去观察事物,就会蒙蔽你的双眼;用私心去听取事理,就会使你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用私心去考虑事情,就会使自己心智狂乱。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贵公》
把聪明才智用在为自己谋私利上,不如愚笨却能一心为公。
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喻大》
如果整个国家都乱了,就不会有安定的家庭;如果家庭都乱了,就不会有个人的安宁。所以,要依靠整体的稳定;整体的稳定,也有赖于局部的安定。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乐记》
品德高尚的人以追求真理为快乐,小人则以满足个人私欲为快乐。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
尊重别人胜过尊重自己,凡事要先想想别人再考虑自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施行道义,要以天下为公。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
活着要有益于别人,死了也不要加害活着的人。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礼运》
货物讨厌被遗弃在地,但也不能藏于己身;力量厌恶自身不发挥出来,但也不能只为自己出力。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倘若对国家有利,就不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
——汉·刘向《说苑·至公》
为官的人办理公事时不应借机谋取私利,在办公的地方不谈论生意经。喻指不可假公济私。
江河不能实漏卮。
——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即使是长江黄河的水也无法装满有漏洞的饮酒容器。喻指私欲大的人贪得无厌。
赤肉悬则乌鹊集,鹰隼至则群鸟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像乌鹊一类的人见利就蜂拥而上,但遇到鹰隼一类的凶狠的人则拼命逃散。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如果是为他人办事,大家就会帮助他;如果是为自己办事,大家就会抛弃他。
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汉·董仲舒《士不遇赋》
虽然以不义的手段能获得许多好处,也不如正直无私保持美好的心灵。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汉·贾谊《治安策》
忠于国家而忘掉自己的家庭,公而忘私,见利不随便索取,见害不苟且逃脱。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
——汉·贾谊《鹏鸟赋》
智力低下之人总是自私的,善于轻视他人,抬高自己。
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怨伤天下公议。
——汉·荀悦《前汉记·孝武纪》
伟大的人总是以国家利益为衡量取舍的标准,不以个人恩怨损害天下公论。
人主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
——汉·荀悦《申鉴·政体》
一国之君只能有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行赏赐,不能因为个人好恶而给予恩惠;只能有因别人损害国家而产生愤怒,不能有由于个人的原因引起怨恨。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为公的道路畅通了,为私的门就堵塞了;为公的道德树立起来了,为私的事情也就停止了。
君子不以私害公。
——汉·韩婴《韩诗外传》
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
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忠于国事的人,不会因为私情而玷污正义。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不要以损害天下人的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论理》
上天不是为了覆盖自己,大地不是为了负载自己,日月星辰也不是为了照耀自己。喻指大公无私。
无私者,虽父黜而子不言,况用之于他哉!
——三国·魏·曹羲《至公论》
大公无私的人,虽然父亲被贬斥,当儿子的也不会为之申辩,何况是其他人!
驽马恋栈豆。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爽传》
劣马留恋马厩里的豆料。喻指庸俗之人只顾眼前小利。
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
大江大河的水,也不能装满没有底的容器。喻指私欲是个无底洞。
佞人善养人私欲也,故多私欲者悦之。
——晋·傅玄《傅子》
阿谀奉承之人最善于助长人的私欲,所以私心大的人往往喜欢这种人。
贤者能去私欲也。
——晋·傅玄《傅子》
品德高尚的人能够克制个人的私欲。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晋·傅玄《傅子》
执掌政务的人应当除去私心杂念,私心杂念不除掉就不能主持公道。
忠臣不私,私臣不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任延传》
忠臣不谋取私利,谋取私利的人不会是忠臣。
人苦不知足,贪人有者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人的本性常常是不知满足,贪婪的人必定是凶狠残忍之徒。
求田问舍,前贤所鄙。
——南朝·梁·沈约《宋书·颜延之传》
只知道购置田产家业,是历来有见识的人所看不起的。
能遗其身,然后能无私,无私然后能至公。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然后才能做到无私,无私才能做到大公。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那些自私自利之人,只知道追求一己之私欲。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培养勇气是希望除恶,进献忠心在于克服私心。
纵欲不戒,匪愚伊耄。
——唐·柳宗元《敌戒》
放纵私欲而不加节制,不是愚蠢就是糊涂。
豺狼死而犹饿兮,牛腹尸而不盈。
——唐·柳宗元《哀溺文》
豺狼到死的时候还觉得饥饿,牛到死的时候,还觉得肚子很空。喻指贪婪。
当官而行,不求利己。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为官之道,在于不谋求个人私利。
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
大公无私的人,在使用与舍弃、提拔与罢免人员时,不会有亲疏远近之分。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唐·韩愈《送穷文》
获取利益在众人之后,尽其职责在众人之前。
私道行,则刑罚繁而邪不禁。
——唐·武则天《臣轨》
如果谋取私利之风盛行,即使刑罚繁多邪恶也禁止不住。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唐·武则天《臣轨上·公正章》
上天无私心因而覆盖万物,大地无私心因而装载万物,日月无私心因而普照天下,四季无私心因而运转往复。
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
——唐·房玄龄《晋书·潘尼传》
接连不断的忧患,必然产生于自私自利的心理。
直臣无党。
——唐·房玄龄《晋书·刘毅传》
正直无私的臣子,不会结党营私。
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
——唐·房玄龄《晋书·陆晔传附陆玩》
官职不能私自随便给予他人,而人也不可以凭借私人关系猎取官职。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唐·房玄龄《晋书·袁宏传》
身居高位的人,不大公无私地处理政务;身居下位的人,必然通过私人关系来谋取荣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一直到死它的丝才吐尽,蜡烛燃烧完了蜡油才停止滴泪。
能至公者,当务直道。
——唐·陈子昂《招谏科》
能大公无私的人,应当不懈地追求正直的路子。
丈夫须兼济,岂能乐一身?
——唐·薛瑄《古意》
男子汉必须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怎么能贪图一人的快乐呢?
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唐·孟郊《答姚怤见寄》
志士仁人当然也有眼泪,但为他人而流不为自己的不幸而流。
云糊天,月不明。
——唐·郑愚《大沩灵佑师铭》
云彩如果遮住天空,月亮就不明亮。喻指私心严重,就会不明事理。
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
——唐·张蕴古《大宝箴》
伟大的阳光不会为私下而照射,最大的公心没有个人的私亲。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
——唐·姚崇《执秤诫》
如果人人都具有大公无私之心,人们就将进入理想社会。
国家者,至公之神器;神器一正则难倾,神器一倾则难正。
——唐·吕元泰《陈时政疏》
国家,是大公无私的政权;政权一旦端正就难以倾覆,政权一旦倾覆就难以端正。
大禹之手足胼胝,是公其身于治水也;皋陶之谋明弼谐,是公其身于规谏也。
——唐·牛僧孺《辨私论》
大禹手上脚上的茧巴,是忘我地治水的缘故;皋陶之所以为君王出谋划策,是出于公心而规劝国君改正错误。
善恶生于公私。
——唐·独孤及《对诏策》
一个人做好事或坏事是出于公心或私心。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五代·冯道《天道》
只知道一心去做好事,不必去计较是否有前途。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
——宋·苏洵《审敌》
为谋求个人私利绞尽脑汁是愚蠢的,为整个国家出谋划策是聪明的。
私欲不可以胜公议。
——宋·苏轼《论特奏名》
追求个人利益不可以胜过公共法则。
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
——宋·苏轼《思堂记》
面临着正义却考虑个人利益,那么正义就不可能实现。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论侯偁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偏爱而损害公共的道义。
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李绛传》
过于追求私利的人,常常朋比为奸,因为他们都自私自利的。
尔心贵正,正则不敢私。
——宋·欧阳修《三年无改问》
人们思想贵在正直,因为正直就不会产生私心。
惟至公不敢私其所私,私则不正。
——宋·欧阳修《三年无改问》
只有大公无私才不敢去谋取私利,谋取私利就难以做到公正。
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
如果贪图私利的欲望迷惑了心窍,那么就会跟在别人后面行事。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专心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却不为个人的利益盘算。
国家之事,焉可顾私。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处理国家大事,怎么能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呢!
以私计拒之,忠言何自而入乎。